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的根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追根溯源,有助于知茂叶,晓长流。湖南省的西部“边城”凤凰与贵州省的“东大门”铜仁,不仅山水相连,而且人文有缘。凤凰县出了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沈从文,当我们沿着他的家史向上追溯的时候,发现沈老先生的祖籍在铜仁。沈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兴衰变迁、家族文化,以及湘黔二省交界之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氛围、风上人情,对沈从文先生的文艺观、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密切的联系,现将对沈从文先生祖籍、家世考查、考证的有关材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九世祖官铜仁明宣德丙午年(公…  相似文献   

2.
《商书》中盘庚在迁都之时,对殷商贵族做出的“予若观火,予亦拙谋”的训诫,实际上是殷商时代先民“钻燧改火”习俗向政治领域的文化转喻,而殷商时代“火历”是该习俗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在殷商“火历”、“钻燧取火”习俗与《商书》的政治隐喻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对应关系,反映着古人建言修辞的重“象”维度.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煤气灯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照明方式。由于煤气灯是以管道埋于地下,引出为火,人们称其为“自来火”、“地火”。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地火”即地之火,担心“地火盛行,马路被灼”;赤足者不敢从煤气厂附近走过,害怕地火攻入心脾。有人甚至认为煤气灯是“鬼火”,惊恐万分。而且,由于使用煤气灯需建大烟囱,  相似文献   

4.
铜仁古城,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就因为“铜仁边围实镇箪诸夷出入之咽喉,思、石、辰、沅府、卫要隘之门户”,朝延将镇守贵州兼提督平(越)、清(浪)等处地方忌兵官移镇铜仁,加提督麻阳等处职衔,节制镇箪参将。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后,总兵曾  相似文献   

5.
民风民俗.是反映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众的习俗也有不同的表现。在苏北农村,有年根岁首开展“三火”活动的习俗。从除夕就开始准备年三十晚上的“元宝火”.大年初一的“开门火”,以及从年三十晚到新年正月期间的“避邪消灾火(又叫去灾火)”的材料。在社会贫穷、经济落后、科学技术又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种种祭祀活动上。而在今天,人们还在传承着某些旧时的习俗,仅仅是一种形式,但达到节日期间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展示给子孙后代是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南国有长城     
窦贤 《丝绸之路》2008,(2):14-18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在中国。而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长城就是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 然而历史学家多次在历史文献中看到关于中国南方长城的记载。近年来,在中国南方湘、黔两省相邻的凤凰铜仁一带,文物工作者的田野调查和专家考证发现在不断地印证着历史文献的记载:蜿蜒于湘、黔交界的千里“苗疆边墙”,被专家确认为“中国南方长城”。  相似文献   

7.
火把节之夜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星星在天空笑眯了眼。美丽的草坪迎接着阿细人的歌声,宽敞的草坪愿和节日的等火作伴。来了,山路上的串串火把,年青的小伙正把姑娘追赶。花一样美丽的姑娘,滓奏着迷人的口弦来到草坪上,鹰一样勇敢的伙子,拨动着琴弦来到“跳月”的地方。口弦切切絮语,琴弦舒舒激荡,姑娘们把爱慕送给心爱的小伙,伙子们把深情送给心爱的姑娘。九十九个舞蹈,围着等火跳;九十九只歌哟,围着等火唱……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天是火把染红,地是火把照亮,人的喜悦和高兴,是对幸福生活的想往。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火,·驱散了寒露冰霜。阿公…  相似文献   

8.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日一肠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三春”——充满诗意的名字,祈盼你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1936年农历闰三月二十七日,黄浩出生,乳名三春。黄浩以为父亲是贵州桐梓人,但他又说父亲是王家烈(贵州军阀)夫人万氏带出来的,而万氏乃贵州铜仁人,以此推测其应为铜仁人。出生后有算命者说他“八字大”,于是家人决定将他过继给大舅,因此他管大舅叫“伯伯”,也就有了一个严姓的名字。黄丹华的名字是他参军时给自己取的。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说自己是“单”(独自)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古代“火正”职官之来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论坛》1983年第六期上刊出沈长云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一文,以为:《史记·楚世家》记楚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语中之“师”,系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师氏”之“师”。该刊同年第九期刊出张正明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一文,以为此“师”不是师氏而是“火师”。沈先生在1984年该刊第一期上又以《评鬻熊为火师说》为题驳张氏“火师”说不当,以“火师”之名出现较晚,火师与火正“是与五行说相附会的一种神道说教”,非西周实有之职官,故不见载于甲骨文与殷周金文中。张先生又以《读<评鬻熊为火师  相似文献   

10.
中共铜仁县委决定纂修《铜仁县志》,已组成《铜仁县志》编辑委员会。铜仁原有《铜仁府志》,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的,近百年来的地方史实急需记载下来,当前抓紧纂修新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炼火”,早期在浙江许多地方有所存在,但绵延至今的“炼火”活动则在磐安仅有。本文通过对磐安“炼火”历史渊源及其活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炼火”这一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神秘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置贵州布政使司,并在个铜仁辖区内置思南、铜仁、石阡、马罗四府。此后,行政趋于划一,社会相对稳定,兴学重教,为之一振。相继建立了石阡府学、思南府学、铜仁府学和印江县学。但是,贵州置省以前,黔东地区有无学校存在?史学界历来多予否认。远者如晚清贵州著名学者、教育家莫与诗在《贵州置省以来建学记》一文中认为:“唯贵州,播州两宣慰司旧有学,思州因旧宣慰司学为府学,余皆未建。”民国《贵州通志》从莫说。近者如李德辉《贵州明清两代建学记略》,说置省前,“仅贵州、播州等宣慰司学”。著名史学…  相似文献   

13.
“[火旁]龙”就是用鞭炮炸龙,“[火旁]”客语发音为“棒”,就是普通话“炸”的意思。“[火旁]龙”为苗栗客家之传统元宵活动。台湾各地皆有舞龙之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火旁]龙”的习俗。早期苗栗客家以务农为主,人民的生活与庙会庆典息息相关,除了一般的舞龙庆典,更将舞龙神化为“[火旁]龙”活动,期望藉神龙带来祥瑞之气,带给民众平安吉祥、五谷丰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据《日书》为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198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精装本所提供的资料,文中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用于此.一、《日书冲有关五行内容的简文“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木胜土”(简 813—809反面).“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简808—804反面)“丙丁火,火胜金;戊已土,土胜水;庚辛金,金胜木;壬癸水,水胜火”(乙种·简974—977).  相似文献   

15.
不见太阳的日子里,四川人或炒一桌五花八门的川菜、或围坐在热浪翻滚的火锅边,斟一杯川酒,就着辣菜喝着辣酒,摆着辣辣的“龙门阵”:“谁说我们四川见不到太阳?你们的太阳在天上,我们的太阳是在桌上!”  相似文献   

16.
不见太阳的日子里,四川人或炒一桌五花八门的川菜、或围坐在热浪翻滚的火锅边,斟一杯川酒,就着辣菜喝着辣酒,摆着辣辣的“龙门阵”:“谁说我们四川见不到太阳?你们的太阳在天上,我们的太阳是在桌上!”  相似文献   

17.
虽然经多年考证,但对“胡同”这个词的来因含义仍是各有高见、莫衷一是。对胡同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蒙古语、突劂语、女真语、满语等少数民族“水井”大致是huto这样的音,井泉是居民生命之源,所以胡同的引申为街巷;第二,元朝时把街巷称为“火弄”、“弄通”,所以“胡同”是由“火弄”、“弄通”演变而来的;第三,这种解释有点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释龟     
《说文》:“秌、禾穀孰也,从禾(龜火)省声,?籀文不省。”又《说文》:“(龜火)、灼龜不兆也,从龜从火。《春秋传》曰,龜(龜火)不兆,读若焦。”段注:“从《韵会》,此会意也。”按段说非是。《说文系传》:“(龜火)从火龜声。”宋保《谐声补逸》:“(龜灬)  相似文献   

19.
1923年,贺龙将军任四川陆军暂编第九混成旅旅长。次年,率部进驻贵州铜仁,在岑巩收编了杨松清的“滇黔联军思(州)青(溪)玉(屏)石(阡)联合游击保商团”,编为混成旅第一梯团。当时我在第一梯团的第二支队一营三连当勤务兵,部队驻扎在铜仁。1926年春,国共合作进行北伐,贺龙将军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左翼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贺龙将军以欧百川团为先锋,由铜仁进入湖南开始北伐。从麻阳到常德一带都是湖南军阀赵恒惕部第三师叶开鑫的地  相似文献   

20.
不灭的火种     
佤族人民对于火,有着特殊的情感。过去,为了保存火种,火塘里的火长年不熄,而且每逢一年一度的“便克”节(火把节)前后,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取火仪式。过节那天,家家户户,灭掉旧火,换上新火,名曰取新火。我拜访了一位精通佤族历史和习俗的佤族老人,向他询问有关取新火的由来及其意义。那位老人先给我念了这样的祈祷词: 前人说/闪着星子的火,/散落在地上的火,/烧到根头的火,/是旧的火,/破烂的火。/旧的火,/破烂的火,/是灾难和不幸的根源。/因为这样,/我们才奉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