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向首都人民汇报考古工作的新收获,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于1979年10月至1980年3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曾侯乙墓是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随县擂鼓墩发掘的。这座墓葬规模巨大,出土文物多达七千余件。特别是八种一百二十四件铜编钟等乐器,是我国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现在我们发表一组笔谈,以示祝贺和纪念。  相似文献   

2.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物》1979,(7)
随县曾侯乙墓,位于县城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原编为擂鼓墩一号墓。东边紧靠(氵厥)水,南距(氵员)水二公里许,西北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图一)。墓坑在一东西走向的小山岗(当地称为东团坡)的最东端。 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兴建营地、平整山头时发现此墓。1978年3月,湖北省、襄阳地区、随县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勘探小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钻探。  相似文献   

3.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物》1979,(7)
应湖北省博物馆之约,我和李家浩同志参加了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墓中出土文字资料总计在一万字以上。青铜礼乐器和用器大都铸有铭文。挂在中室钟架上的八组六十四件编钟,件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二千八百字左右。架上的一件大鎛有可以确定墓葬年代的重要铭文。钟架中下层的横梁(即笋)以及挂钟用的铜钩和框架上,也都刻有关于乐律的文字。中室磬架上的四组石磬,绝大部分也都刻有关于乐  相似文献   

4.
1978年初夏,在湖北省随县发掘出来的曾侯乙墓,是考古发掘中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战国墓。这座墓之所以重要:一、这座墓里有规模宏大的墓室,坚固豪华的葬具,良好的保存了墓里绝大部分的原状,有大量的随葬品。二、这座墓里出土了七千几百件气派雄伟,制作精致,有不少是历来考古研究中所罕见的、和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各式各样的器物。三、这座墓里保存了无数很完整的、确实可靠的、为以后研究这座墓必不可少的数据。因此对这座墓的研究,不仅可以指望解决许多过去所不明白的老问题,也不可避免的会提出不少以往所没有想到的,或者注意得不够的新问题。例如封建制度下的杀人殉  相似文献   

5.
战国玉器种类繁多,其中玉龙佩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装饰,其形态富于变化,对于战国考古学断代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依据一些年代较为明确的春秋晚期及战国墓葬所出土的玉龙佩,按时期先后进行排比,考察其形制、纹饰的演进,以探讨不同时期玉龙佩的特点。常见的春秋战国玉龙佩,大致有二种型式。Ⅰ式龙身弯曲较甚,两侧有足(?),背部中央有一穿孔;Ⅱ式龙身稍为弯曲,两侧无足(?)或仅一侧有足(?),背部中央穿孔或不穿孔。以下按这二种型式分别论述。壹、玉龙佩(工式)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依兰县在慈云寺中新建的一座一百七十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了各种文物共三百二十余件。这些文物,全部是建国以后在本县城乡相继出土的。在古生物方面,有距今四  相似文献   

7.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黄金制品制作精美,数量众多,与编钟、编磬等珍宝一样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介绍和探讨。一、曾侯乙墓黄金制品概况黄金制品,是泛指以黄金为原料的各类物品,包括:黄金器皿,金制服饰,用途不明的金弹簧,装饰用金箔,青铜器上的错金。现简述如下: (一)黄金器皿。共四种五件,包括盏(带盖)一、勺一、杯(带盖)一、器盖  相似文献   

8.
1977年秋天,王家贵所在的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准备新建厂房,他们看中了随州擂鼓墩附近的两个小土包。炸药爆破后,泥土中出现了黄黑相杂的土质,王家贵觉得很奇怪。王家贵的猜测没有错,当考古人员得到消息赶到现场时,专家们经过探测肯定,这里有一座古代的墓葬,而且年代在两千多年前。十几岁就成为军人的王家贵还不时地会来擂鼓墩走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的发掘,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的一项。出土文物15000余件。试从音乐、工艺美术、雕塑、绘画、书法诸多领域,全面论述这些文物所反映出的公元前5世纪中国辉煌艺术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2,(7):88-88
6月16日,器茗香会在北京天安天地珠宝艺术汇举办了“馨香弥漫”香道茶道品鉴发布会及香道茶道文化展。展品包括中日两国传统茶具。展出的日本茶具多为明冶时期九谷烧、铁壶等。日本铁壶是用传统铸造法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自藩主利之直公以来,即被当成特产。老铁壶分为龙文堂和金寿堂两个系列。展品丸型铁壶是由龙文堂安之介制作。  相似文献   

11.
陈春 《江汉考古》2006,(4):55-57,45
随县曾侯乙墓以及为数不少的战国楚墓都同墓随葬有1件以上的鼓乐器。根据传世文献有关大鼓配鼙鼓的记载和楚墓出土遣策中鼙鼓的记录,曾侯乙墓中室的建鼓与扁鼓、有柄鼓,东室的悬鼓与鹿鼓,可能都属大鼓配鼙鼓的关系;楚乐制一般使用大鼓、鼙鼓各1件,且不同等级的贵族,大鼓与鼙鼓组合的配器有差异,鼙鼓主要用来引导、应和大鼓。  相似文献   

12.
王边 《收藏家》2010,(7):94-94
北京中间艺术馆于6月5日至6月30日举办时代的潮汐海豹湾约翰·沃克作品展。约翰·沃克任教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1972年就被选中代表英国参加36届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20世纪60—70年代起40多家西方艺术机构收藏。沃克的绘画主题是潮汐、星月与浮云,用心法表现大自然展现在其眼前的各种奇妙瞬间。画面带给我们视觉震撼的同时,又自然地让观者在其中体会到绘画史的深度,为我们呈现出被遗忘已入的绘画性的纯粹。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明文规定:一级品文物不准用石膏翻模。用石膏翻模复制古代金属文物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此法虽然具有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在用石膏翻模金属文物时,石膏会深深地嵌进纹络里。由于石膏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化合物,所以清除纹络里的残留石膏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石膏系=水合硫酸钙CaSO_4.2H_2O 加热到120℃左右,部分脱水生成烧石膏2CaSO_4.2H_2O,其反应式为2(caSO_4.2H_2O)=2CaSO_4.H_2O 3H_2O 翻模用的是烧石膏,烧石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曾侯乙墓彩漆主棺(内棺及外棺)于1978年出土。包山楚墓彩漆主棺(内棺)于1986年出土。出土后这三具棺木用塑料薄膜包裹,且喷水保存。喷水期间发现曾侯乙墓彩漆主棺上的黄色粉彩有脱落  相似文献   

15.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2009,(6):463-467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春  林戈 《文物天地》2023,(9):48-57
曾侯乙墓漆器数量多、种类全,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纹饰精美,大气端庄,是战国漆器的光辉典范,代表了当时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曾侯乙墓饮食器、乐器、生活用器、兵器、丧葬用具等各类代表性漆器的形制特征、纹饰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曾国音乐、天文成就的贡献,展示曾侯乙墓漆器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7.
随县涢阳出土楚、曾、息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上旬,随县涢阳公社涢阳大队和青年大队社员们在涢水西岸鲢鱼咀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古代青铜器多件。涢阳公社供销社的罗向礼同志见到这批铜器中有些器内铸有铭文,便摹写其中一件  相似文献   

18.
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7)
一、先秦乐器史的第一手材料 1978年3月,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这批乐器都是先秦实物,对于乐器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其中的箫(今之排箫)两件、建鼓一件、目前尚不知名的五弦乐器一件都是首次发现。也有与汉代以后的墓葬中出土乐器品种相同或相似的,如竹簧笙(残)五件,疑是篪的横吹竹管乐器两件,十弦乐器一件(马王堆  相似文献   

19.
2002年4月30日,节日前夕的上海鲜花盛开,春意盎然。下午3时,由山西省文物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上海搏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山西省文物局局长施联秀、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出席开幕式并做了热情洋溢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9,(11)
"缅甸蒲廿壁画展覽"于十月十六日在北京景山公园綺望楼举行开幕式,我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和缅甸文化部部长吴漆东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話。蒲廿是九——十四世纪缅甸文化、宗教和行政中心,十四世纪后不再是国王的都城,但仍然是宗教圣地,在五十平方里內保存着各历史时期的寺庙建筑,庙壁、天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