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曾当过下议院议员的政治家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说过一句传世名言: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这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政治学名言。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阿克顿的这句话,原本并不是用来针对政客,而是用来针对教会。  相似文献   

2.
芬兰地处北欧,全国人口只有520万,大体上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张博 《神州》2012,(12):7-7
用来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权力发生异化,使掌握权力原来应该为公民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力变成了掌握权力者为其寻租的工具,导致了社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对于高级官吏的治理向来都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乾隆朝六十年堪称有清一代立法惩贪最为严厉,也是最有建树的一段时期。研究乾隆朝对高官腐败的惩治,对于了解清代吏治的全貌,总结其吏治得失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真相     
《南方人物周刊》2014,(36):104-105
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喜欢,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权势人物就不希望被人民爱戴和尊敬。但政治生存的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是掌管国家、企业还是哪个委员会的领导人,首先且最重要的目标是得到和保持权力。第二,他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掌握收入的开支权。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人士的大力倡导下,为“抗战”、“建国”及国民党的自身形象与统治地位,国民政府着力惩治腐败、整肃纲纪。但由于其官僚机构恶习成风,积重难返,惩治腐败的努力与举措不免付诸东流,且陷于“越反越腐败”的怪圈之中。这一特定历史,为我们今天反腐败斗争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腐败产生的原因及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问题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它早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近年越来越多的实事表明,腐败的蔓延正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其产生的原因及趋势特征,是反腐败斗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旭 《攀登》2014,33(4):115-118
医疗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依然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关系着社会廉洁度的提升和国家廉政文明的形象。在国家"三令五申""重拳打击"医疗腐败的措施之后,收红包、拿回扣、招标腐败等现象仍难以根治。本文对医疗监管失灵的现状进行反思,观察和分析当前医疗行为失范的困境,指出导致行为约束疲软、医德滑坡的根源,从法律的角度,透过法律规范的革新、权利的赋予和责任的分配,重点解决医疗用药权制约乏力、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权利救济的空白以及政府监管不当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责任规范体系、加大信息的制度化供给、畅通权利救济渠道以及改善政府权力配置和监督等整治医疗腐败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建华  卓小蕾 《文史博览》2013,(1):59-61,64
行政"一把手"腐败的本质特征在于"以权谋私",其主要表现为行政决策的腐败、行政审批的腐败、行政裁量的腐败、行政经费的腐败与行政垄断的腐败。在预防行政"一把手"腐败路径选择上,可以借鉴同属中华文化圈的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在预防腐败领域的先进经验,从完善制度控制、强化监督制约、重视道德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四个层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安晓玲 《神州》2012,(3):5-6
反腐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反腐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本文通过法治、民主、德治之路三方面紧密结合,力图将腐败遏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理,真正遏制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北魏时期的腐败整治可谓是史上最严厉的。公元426年,太武帝拓跋焘视察关东,一次性免去十多名贪官的职位;事隔21年,公元447年他又处死一些“盗设军资”的贪官。但是太武帝这些杀一做百的措施根本无济于事。公元461年,文成帝下令禁贪,规定犯赃绢10匹以上者处死。献文帝甚至规定:受羊1头、酒1斛者处死。  相似文献   

12.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廷的腐败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珠 《史学月刊》2005,(4):121-12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著名的历史风俗画,它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东京城市的市容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重视该图所表现的城市繁荣,甚至认为是反映宋徽宗时期的“太平盛世”、“政治上治平”、(邹身城:《北  相似文献   

13.
蒋政  黄少平 《攀登》2006,25(6):68-70
“腐败有益论”的内在逻辑是:制度是僵化的、封闭的、缺乏民主支持的、一次博弈形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腐败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承认“腐败有益论”,必然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刚性和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加速政权的衰亡。制度的改进只能依靠政权自身的民主和理性力量。承认“腐败有益论”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4.
论惩防腐败机制的缺失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荣 《攀登》2005,24(6):46-48
从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认识我国反腐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建惩治和预防腐败新机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新课题。其中,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是基础,创新防范惩处机制是保证,创新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兰大贤 《沧桑》2013,(2):119-122
新加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有"不想贪"的清廉文化、有"不能贪"的制度规范、有"不用贪"的高薪及管理、有"不敢贪"的峻法严刑。新加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经验对我国反腐败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建立有序高效的监督机构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标本兼治,源头遏腐;对腐败行为予以重处罚;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正>朱温本是砀山县一无赖农民,后参加黄巢起义军,因功擢升为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882年),朱温投降唐朝,因战功赫赫被封为梁王。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梁,史称后梁。发妻张氏死后,朱温逐渐暴露出其淫乱的本性。有一次,朱温住进了河南府尹张全义之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8,(5)
这是在前苏联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现白俄罗斯境内)附近约90公里处的原始森林。一条铺满青草和落叶的小路,蜿蜒地伸向密林深处的一块空地。亭亭玉立的白桦树陪伴着的那座孤独的石碑,默默地诉说着一个沉重的故事,一个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却仍然沉重得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浸透着血与泪的故事。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别出兵瓜分波兰  相似文献   

18.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九五之尊之位,赵普之功当推第一。赵匡胤坐上龙椅之后,虽然任命了范质、王薄、魏仁浦等一批前朝旧臣为宰相,但那也只是一个虚职,不过是为了稳定朝政罢了。  相似文献   

19.
赵映林 《文史月刊》2008,(10):35-37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出特派员或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被老百姓称为“接收大员”。  相似文献   

20.
李小雄 《神州》2011,(10):135-1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四种危险”,这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而且从这些危险不断演变的趋势来看,是“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以至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