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献》2017,(4)
吴镇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代表作家,以诗名家,其散文创作在乾嘉文坛也独树一帜,有《松花庵全集》存世。《松花庵全集》有乾隆、宣统和嘉庆三个刻本,乾隆和宣统刻本流传较广,为大家所熟知,但嘉庆刻本流传不广,学界多所不知,今甘肃省图书馆有藏。嘉庆刻本收录作品最为全面,特别是《松厓文稿三编》一册,存文40篇,为吴镇晚年挚友杨芳灿所选编,所收文章大多数为吴镇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到去世之前所写,在补充了吴镇文章数量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吴镇晚年的文学创作和交游活动,也展现了西北文坛的繁荣局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嘉善城内有一座梅花庵,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晚年隐居地和死后就葬之处。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人称诗画字三绝。宋朝亡后,吴镇不愿受爵于元朝,一世生活清贫,晚年隐居梅花庵内,卖字画为生,表现了艺术家的高风亮节,受到历代书画家和许多知名人士的崇敬。明朝董其昌专程从华亭(现为上海市松江县)来嘉善拜谒,并亲笔题写“梅花庵”匾额。与此同时,文学家陈继儒,撰写了《修梅花道人墓记》立碑庵中。梅花庵内有吴镇墓,“梅花和尚之塔”墓碑手迹、八竹碑、草书心经碑刻等实物。当张大千获悉后,立即虔诚地前去拜谒,细心观看了所有保存的各种吴…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志》以志书体裁叙述日本史事,成书于一八八七年,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史(特别是明治维新史)的一部值得重视的历史著作,对后来的戊戌维新也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作者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一八七六年中举,先后随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和坡。甲午中日战后,黄遵宪投身于“变法”活动;晚年闲居故乡,开办学堂,以讲学终年。他的著作除《日本国志》外,另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诸书传世。  相似文献   

4.
张澍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所著《养素堂诗集》二十六卷,收诗三千余首。他于179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年二十四岁。同年十月回乡省亲,曾游五泉山,写了题为《同张伯素(位)同游五泉山》七律二首。三年散馆,被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后又代理遵义县知县、广顺州知府。后至汉中,执教汉南书院约半年之久。其后回武威、上北京,漫游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访问了当时一些著名学者。1808年他三十岁,开始主讲兰州兰山书院,计两年多时间,其间写有不少吟咏兰州的诗作,均收在《兰山集》中(《养素堂诗集》卷九)。张澍晚年定居西安,然而对甘肃一直怀有很深厚的感情,亦时有回忆之作。下面就其咏五泉山与金城关之作三首,略述感受,以助热心甘肃文史及金城掌故者之谈兴。  相似文献   

5.
明代贵州文教鼻祖王训王训是明朝中期贵州著名学者,字继善,号寓庵,祖籍河北昌黎,贵阳人。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时期是在明宣宗、英宗、代宗三朝。他18岁上保边政策8篇给宜宗皇帝,议论精辟。宣德十年(1435年)中举人,以后当过学校训导。正统十三年(1448年)起,在尚书王骥、侯幕府中佐理军事,不久升为贵州卫教授。晚年在贵阳城北白崖山隐居读书,赋诗作文.终年80岁。王训精通文学.深知用兵之法,著有《寓庵文集》30卷及《孙子注解》.现存作品有诗10首、记2篇、颂1篇。在他的诗中,《朝阳洞》、《其趣序》、《无边风月楼》、《…  相似文献   

6.
宗室博尔都的诗集先以选集《白燕栖诗草》1卷见选于清人所选清诗集中,后结集为《问亭诗集》刻行。博尔都晚年又曾手订该集,是为钞本《问亭诗集》。扣除重复诗作,刻本与钞本《问亭诗集》收诗千余首,集外逸诗可辑得十余首,其诗在满族诗歌(尤其是宗室诗歌)史上皆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狄道州志十六卷清呼延华国修吴镇纂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联目》211页) 按,此志《纂修姓氏》中列"编辑甘肃兰州府狄道州知州呼延华国"。叙曰:"公退之暇,从容握管,以扬挖盛朝之雅化,表章闾里之遗风余烈。"《凡例》亦署"华国识"。吴镇时任陕西耀州学正,州人,列衔曰"校订"。自乾隆十五年至此际,州中唯此一举人,时尚在官,当是以"显  相似文献   

8.
权儒学 《文献》1999,(2):184-206
一、《快园道古》与《闻闻录》 张岱是我国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万历25年(1597),卒于清康熙28年(1689).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虽中过秀才,但未入仕途.早年生活优裕闲适,明亡后,披发入山,拒绝为清廷效力而专事著述.所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字里行间隐含着浓厚的故国之思,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快园道古》则是他晚年编撰的一部记述有明一代遗闻轶事、文物掌故的著作.该书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分为盛德、学问、经济、言语、夙慧、机变、志节、识见、品藻、任诞、偶隽、小慧、隐逸、戏谑、笑谈、志怪、鬼神、纰漏、诡谲、博物等二十部,部各一卷.  相似文献   

9.
黄景棠和他的《倚剑楼诗草》邱捷即使对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来说,黄景棠这个名字可能也是很陌生的。但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清末十余年的广东,那么,就会发现这位从海外归来的绅商在当日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在兴建新学、创办近代企业的活动中,在商界的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0.
族与其他民族一道,在开拓、建设西南疆土之时,文治武功的业绩不绝于史。在精神文明的士学方面,不仅有法若烟海的语文创作的作品,而且还在族的文学星空中闪烁着一大批用汉语文进行创作的明星。诸如,“宇宙天遮碍,忘形广大乡。青天容我醉,明月爱人狂。酒入肠生热,诗来笔吐芒。”就是清代族诗人余家驹的一首诗作,题为“醉呤”。正是“诗来笔吐芒”,诗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在族文字的星河里显示出了他的笔力,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时园诗草》。在族文学的垦河里,余家驹的《时园诗草》是弥足珍贵的。余家驹,字白庵,人称白…  相似文献   

11.
高福永 《神州》2011,(20):4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在夔州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杜甫从大历元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初春,寓居夔州共21个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已经衰老,身体不佳,处境也不好,心情非常郁闷,《秋兴八首》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高福永 《神州》2011,(9):4-4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在夔州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杜甫从大历元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初春,寓居夔州共21个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已经衰老,身体不佳,处境也不好,心情非常郁闷,《秋兴八首》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明遗民心态:张岱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泽君 《史学月刊》2002,(4):122-125
张岱(1597—?),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原籍四川,后移居浙江山阴(今绍兴)。《明代千遗民诗泳》说,因为《四库全书存目》将张岱的《西湖梦寻》列于遗民李标之上,“知张岱亦明遗民也”(张其淦:《明代千遗民诗泳》,三编,卷二,明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书局1985年版)。张岱虽未如“海内三遗民”沈寿民、王鸣盛、徐枋等享有盛名,但他一生的经历却在明遗民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对他分析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盛懋,元朝人。字子昭,临安(今杭州)人,住嘉兴魏塘镇。元代四大名画家中的吴镇也出生此地,①他的生卒年代与吴镇相近,并比邻而居。其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其父盛洪②,《嘉兴府志》、《图绘宝鑑》、《画史会要》都有关于盛懋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正阿干河是黄河兰州段的一条支流,位于兰州古城西南,在其河谷内有一条古道,曾是兰州通往临洮、临夏、甘南、天水和四川西北部的一条主要通道。岁月如尘,很快将一切过往掩埋。此路逐渐废弃,至今仅数十年时间,这段历史已经鲜为人知,阿干古道湮没在风尘之中。  相似文献   

16.
陈援庵先生(1880—1971),以数十年的工作成绩,为中国史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在1980年他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撰文纪念,论述了他对于中国宗教史的研究开拓的新领域,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建立的基础。我在文中说到援庵先生对中国宗教史的研究的广泛。他对于火袄教、摩尼教、一赐乐业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的流传及其盛衰都有专门的论述。对于道教也写有专书。他所著《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相似文献   

17.
李德,字仲修,号采真子,广东番禺人,元季明初岭南著名的诗人和理学家。他与孙蕡、王佐、黄哲、赵介结社于广州南园抗风轩,世称"南园五先生”。晚年潜心理学,精研《毛诗》、《尚书》,人称易庵先生。李德平生仕履大致清晰,惟洛阳任职一节存有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久保天随是近代日本汉学家、汉诗人,是历经明治、大正、昭和的三代诗翁。他才学宏富,历涉诸子百家,长于诗,生平诗作二万余首。早稻田大学所藏其《秋碧吟卢诗钞》《赞州游草》《关西游草》《续关西游草》等汉诗集作为其代表性的作品,全面展现了久保天随的创作思想、志趣主张和艺术追求,深入解析,能够让我们对这位异域的汉诗人形成更直观、切近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圃庵诗集》一书,乃是黄周星作品流传史上的重要版本。此书是黄周星晚年所编。其中有大量墨丁,卷次尚未编定,很可能只是试印本,是作者本人准备编辑的全集的一部分,并没有大规模地刊刻流布,如今只此孤本收藏在日本。《圃庵诗集》对研究黄周星的生平与诗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史学界不少同志在研究李鸿章时,除较多地采用李鸿章在临终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举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之说外,一直比较关心李生前是否写过遗书。我们在整理上海图书馆未刊的盛宣怀档案资料时,在发现《李鸿章晚年病情未刊电稿》的同时,又发现了《李鸿章致盛宣怀遗书》(以下简称《遗书》),是已刊《李文忠公全书》及《愚斋存稿》未收录的。这份《遗书》及其附录的两首诗(全文附后),文字虽仅五百余字,但它为研究李鸿章的晚年思想,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