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族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宜,1922年生,清庆亲王奕劻之曾孙女,载振之孙女。幼年入家塾,从津门耆宿樊筱舫先生学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又得族叔、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的指点,艺术更臻成熟。现为天津市文史馆书画组成员。 毓宜女士擅画兰石,应本刊编辑部之邀,绘《兰石》一幅,以飨《满族研究》广大读者(见本期封底)。  相似文献   

2.
小宁 《贵阳文史》2002,(3):46-49
搞画画的人,总是想有一些机会举办一下自己的个人画展,或者是出画册。去香港、澳门两地举办画展,全仰仗蓝真和萧滋二位先生的通力协调和悉心安排,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 去年4月在香港,蓝先生看了我的部分绘画照片,当即拍板说:“在香港展览,再去澳门展”。这使我喜出望外。11月上旬,萧滋先生与十几位画家离开贵阳时,带走了我的画十余幅,  相似文献   

3.
名家翰墨     
《收藏家》2004,(11)
陈军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杨柳青画社美术编审。作品《我的家》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姐妹》入选“1994年中国画、油画精品展”获最高奖(银奖); 作品《荷塘欲雨》入选“第三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三等奖;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作品《正月》入选“1995 年中国体育书画大展”获铜奖。1996年在香港举办《陈军画展》,2003年3月在日本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去年12月中旬分别在香港、潮州举办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并在潮州举办饶宗颐学术馆新馆落成剪彩仪式。我们特此选出《略谈饶宗颐教授与“潮学”的兴起》和《<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的考古学贡献》两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江山满眼真如画,丹青君更追曹霸。”这是1945年,年仅24岁的曹立庵先生在重庆举办个人金石书画展览时,名爱国诗人柳亚子所作《短歌行——为曹立庵赋》其中的两句诗。  相似文献   

6.
秋拍综述     
《收藏家》2003,(11)
嘉德2003秋拍于11月22日-2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本届秋拍推出“中国油画及雕塑”,“集珍一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中国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扇画”、“瓷器工艺品”、“俪松居长物—王世囊、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艺跡轩藏明清印章”、“占籍善本”、“邮品”、”钱币”等11个专场共4000余件艺术珍品。中国书画部分分设4个专场,拍品几L近900件。“集珍一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中国书画”专场来自三位藏家的珍藏。第一部分由张大千先生的故旧提供,以张大千先生30—40年代作品为主。其中1929年张大千画的《钟馗图》就是一幅以自己做“模特”绘就的精心之作。第二部分是香港著名报人,《大公报》社长费  相似文献   

7.
金鸿钧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北京市人。1937年9月生。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他主攻工笔花鸟画,得田世光先生和俞致贞先生悉心传授。兼画小写意花鸟,受教于郭味蕖先生并受王雪涛先生影响。在诸名家指导下,他勤学不缀,默默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品多次参加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度、伊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他创作的《万紫千红》曾参加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展”。名字被列入英国伦敦出版的《世界名人  相似文献   

8.
1794年春节,笔者在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友谊华联大厦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一位港商被悬挂厅堂的展品所吸引,他对笔者说:“先生能否赐梅作一幅予蒋纬国先生?他是我的挚友。”笔者欣然应诺,将画好的《红梅图》交给了他。之后,他去俄罗斯,回香港,并去台湾。6月份,笔者惊喜地收到蒋纬国先生书函。这是蒋纬国先生专用信笺,通过纸面,可以照见防伪印记。这封信函,主要内容如下:1.梅画他已收到,因动大手术,正在休养与康复中,故未能及时函复,希谅。2.能得这幅梅画,又同姓“蒋”,实不可多得。3.他爱梅如命,因梅花清芬高雅,坚贞刚…  相似文献   

9.
杨新 《文物》1999,(10)
1984年我在美国访问时,曾到纽约拜访华人收藏家王季迁先生,观赏他的藏品如武宗元《朝元仙杖图》等。其间,季迁先生拿出一个画轴,并说:“请你看看这件宝贝。”我接过画轴,看外签上写着:“宋赵伯驹青绿山水。”先生说:“这是我随便写的,不足为凭,你看了画再说。”画展开后,幅面纵143、横55.5厘米,青绿着色,画山水楼阁,无款(封三)。先生问:“怎样?”我答道:“好画。与今在台北故宫的《明皇幸蜀图》同一风格,不知何人所作。”先生深表赞同,甚至认为二者出自一人之手。之后我仔细观察画面上每一个细节,终于在画幅右侧破损处辨认出了半方印章,“廷晖”二字隐约可识(图一)。我认为这应是作者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元月19日,在江南诗词学会、江南诗书画院举办的“庆祝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诗歌朗诵会上,有一位年已96岁高龄的老人,兴高采烈地率先吟唱了自己的五首新作,那高亢而韵味深长的吟唱激起了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位老人就是人称“金陵第一龙”的江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人刘工天先生。 最近,笔者来到刘工天先生家采访,步入客厅,正面墙上悬挂着巨幅油画《良辰》,此画系其长子、香港著名画家刘宇一教授所作。油画两侧贴着一副诗友书赠的楹联,上联是“百岁诗翁千禧晋”,下联是“三朝老盖代崇”。这副楹联对老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该局中心门市部举办了《孙中山先生墨迹展》。这在香港还是创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应中华书局香港分局的邀请,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会同江苏古籍出版社),特派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何尔蒙 《世界》2006,(1):62-63
2003年《无间道》、2004年《功夫》、2005年《杀破狼》,谁是2006年的“救市 主”?香港电影业已完全陷入一种赌徒心态:输掉了一年中的一手又一手牌,然后把 全部希望寄托在岁末的一次“海捞”。  相似文献   

13.
廖安祥先生(1907-1997),广东梅县客家人,中国革命史上的红色企业家,在香港工作60年.为支持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在海内外享有“梅州大侠”的盛名。廖安祥先生晚年回忆往事,撰著《香港工作六十年(长诗)》和《梅州大侠回忆录》,并且将它们合编在一起,以《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为书名刊布于世。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春,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办一次《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展品共300方,是从乾隆时期搜集的《金薤留珍》、热河行宫避暑山庄藏印以及毓庆宫藏印等1648方古玺印中精选出来的。此次展览还出版了一本《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以下简称《图录》),由张光远先生编辑并作释文,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年7月出版。其中第82页编号印3的一方,鼻钮,长3.11、宽2.95厘米,印面铸阳文四字。(图一)此印原为毓庆宫旧藏。《图录》的编者将此印的年代定为周,并解释说:  相似文献   

15.
李锐 《世界》2006,(12):22-25
2006年是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为纪念章太炎先生,杭州“章太炎纪念馆”和章太炎先生的衣钵传人之一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今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暨姚奠中书艺研讨会”。同时,山西大学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姚奠中艺术馆开馆仪式”和《姚奠中书艺》新编、《奠中讲习文集》首发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香港知名人士郑介初先生向广东省博物馆捐赠了280件有关清末广州的文物,其中一幅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它是由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绘的《广州某商的住宅花园》。这幅画现被载入由笔者和郑介初先生一起编著的,由花城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广州百年沧桑》一书里。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介绍     
《收藏家》2004,(5)
1991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摄影专业。1992年进修中央美院和故宫古字画鉴定专业,1995年3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办个人画展。1995年3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文艺广角”栏目专题介绍“郑宝春国画艺术。”同年6月20日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交流画展。1996年3月26日墨西哥大使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水乡》国画被大使馆收藏。1997年11月8日在北京正乙词古戏楼举办三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上获奖。1996年8月加入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作品被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和港澳台地区收藏;国内有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故宫古字鉴定画专家刘久庵先生和台湾美术家协会会长易苏民先生收藏。  相似文献   

18.
张杨 《收藏家》2003,(5):2-11
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是香港名医之后,自幼博文好古。1985年,北京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珍赏》在香港面世,遂引起叶氏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兴趣。自此即潜心收藏,历时数年卓有收获。曾出版《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图册,王世襄先生题诗鼓励云:“行案功侔折叠床,茎幡衣桁瑞芝长。羡君堂上多佳器,日瞑犹生熠熠光。”去年,叶承耀先生自所藏中国古典家具中选出88件交佳士得公司在美国纽约举办专场拍卖。这批家具种类齐全,绝大多数系香港收藏家格雷斯女士之嘉木堂旧藏,后由叶氏购归。此番在美国纽约上市,引起海外收藏家极大兴趣。经现场实拍,成交40件、成交率59%,总成交额2900822美元,情况令人满意。拍前,叶承耀先生回答记者提问,现摘鳊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粤语形成于古广信”,是我和叶国泉先生合作的《粤语源流考》一文首先提出的。这篇论文曾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粤语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于《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1996年,省政府参事室等单位在封开举办“岭南文化古都”专家论证会,我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的论文,会后又发表了《粤语的起源地新探》,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论证。现在我扼要介绍这些论文的观点,同时公布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上海东方国际四十四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绘画作品。这是一幅扇画,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钤“成德”印。此扇面曾为已故文学家、翻译家施蜇存先生收藏。“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成德仅二十岁,此画当为他的早年习作。“云林”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之号,倪瓒为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他继承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以冷逸荒寒的画面和萧疏清远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并影响着后世。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以有无收藏云林画为清浊、以能否摩仿云林画为雅俗。受汉人风习影响,纳兰成德对云林画极为欣赏,他曾收藏过倪瓒的《溪亭山色图》和《溪山亭子图》(参见拙作《纳兰性德书画收藏录》),尤其是《溪山亭子图》,原为都尉耿昭忠(信公)收藏,纳兰成德曾多次向他借观,并在与张见阳书札中谈及此画,邀其鉴赏,最后竟购入“通志堂”。纳兰成德喜好云林画,不仅是因为深染汉人风习,还由于他的江南情结。成德结交的朋友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又以无锡人为最,所谓“平生师友尽在此邦”。他生平仅去过一次无锡,而且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随康熙南巡到过无锡。此前,他对无锡的了解,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