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有一幅不具作者与年代的长卷式绢本彩绘《黄河图》。经考证,此图是康熙帝亲自授命、由康熙朝河道总督靳辅延聘幕僚周洽、李含渼等人在清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684—1687)间绘制而成。周洽通过实地考察黄河并参照各地其他舆图,与李含渼等一起绘成两幅《黄河图》。靳辅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将其中一幅呈奏康熙帝御览,后收贮于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现存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另一幅在民国时期被北平图书馆舆图部收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周洽《黄河图》采用鸟瞰式画法,描绘了靳辅治理黄河、运河时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以及黄河下游两岸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反映了清代的舆图绘制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图是仅存的几幅鸟瞰式水利图之一,也是最精美、最能代表康熙前中期绘图风格的黄河图之一,在中国地图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伦敦英国图书馆藏有清代著名画家王翚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绘成的《王石谷全黄图》一幅。此图系由清圣祖康熙帝授命曾任职宮廷的画家绘制而成,不同于以河道总督为中心的清代黄河图,反映了清代河渠图的多样性。《王石谷全黄图》参照了明代晚期和清代前期的黄河图,画面精美,山脉绘制技法尤其精湛,有雍正初年的《黄淮河图》和道光二十五年(1845)司马钟的《黄河全图》两个摹本传世,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较深远的历史影响。《王石谷全黄图》先后由东河河道总督和海外收藏机构收藏,摹绘本先后由国立北平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该图反映了清代河渠水利图的绘制机制和流传方式,在中国地图史和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6.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在位61年,其间,为了缓和当时江南地区反清斗争,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也为了视察黄河、运河的河防工程,观览民情,曾于康熙23年(1684)到康熙44年(1705)期间六次南巡.其中,第二次南巡归来,诏集天下名工,绘制了反映这一盛举的巨幅手卷——《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南巡图》共12卷,绢本,设色.在绘制正图前,先由王翚等绘草图12卷,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图相仿,尺寸比正图略小.粉本呈康熙皇帝过目,获准后始画绢本.我在81年—86年曾复制过《南巡图》纸本一轴.这轴手卷画心纵65、横2955厘米,包括无锡至苏州一卷(长2094厘米)及散片三幅,拖尾上有跋111厘米.我在复制过程中及复制完成后,对《南巡图》进行了研究,查证了有关的一系列资料.本文就《南巡图》的主持者与绘制者问题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雍正年间黄河河政管理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清代黄河图绘制内容和机制的变化;而康熙年间张鹏翮所绘河渠水利图集的内容和形式,也影响了乾隆年间江南黄运河图集的编绘。海内外分别收藏有以江南黄河、运河、洪泽湖、淮河工程为主题的河渠水利图集一"南河图说",经考证均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江南河臣高斌、张师载等人在乾隆帝首次南巡的背景下绘制呈送的定本、副本或后人摹绘本。《南河图说》既是河督高斌反映河情、陈述治河政见、彰显治河政绩的工具,也是乾隆帝确定南巡路线、了解河务、进行河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南河图说》的绘制、呈奏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乾隆首次南巡的模式,对研究乾隆南巡和乾隆朝河政运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李玉洁教授主编的《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的科研成果,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研究黄河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黄河文明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9.
即便一个学者通过调研,使得某些个农民的观念发生改变,他们也无力改变周围的环境曹锦清1949年生于浙江兰溪,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院教授。著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中国单位现象研究》、《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其中《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黄河边的中国》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相似文献   

10.
《敦煌第六十一窟<五台山图>研究》载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1983年第4期。翻译时根据复制件,文中图版不清,无法照像制版,故文中图版均省。省去的图版有:图1,《五台山图》(部分),敦煌61窟西壁右端;图2,《五台山图》(部分),八角堂;图3,《五台山图》(部分),北台之顶;图4,法隆寺梦殿,日本奈良;图5,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图6,梦殿救世观音像光背;图7,北齐太宁二年(公元562年)石造双观音像;图8,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石造坐佛三尊像;图9,北齐河清四年(公元565年)石造双弥勒半跏像;图10,北齐平武六年(公元575年)四面石像(拓本)。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同时,《孔子见老子图》亦为研究儒道思想之关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4)
<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北宋大诗人张先的《十咏图》,1995年被故宫以1800万通过拍卖收回,若干年来引起了书画收藏圈乃至文化艺术界巨大争议。以下是针对《十咏图》争论的重要文章、观点和论述角度整理:综上,针对此图有两种主要不同观点:一、《十咏图》是北宋、南宋还是明代?二、《十咏图》是否张先所绘?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章潢图是嘉靖四十一年左右章潢绘制的《万里海防图》。章潢系包括此图及受其影响所绘的崇祯元年《全边略记·海防图》、崇祯六年《地图综要·万里海防全图》、崇祯九年《皇明职方地图·万里海防图》、康熙年间《万里海防图》。该图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图上绘制了简要的七条图注;沿海区域间有明确的分界点;海上有防御倭寇的防线。地图绘制者的绘图特征表明其绘图的目的,就是要完善明代的卫所体系;卫所体系的首要防御对象是沿海不法之民,同时还要灵活处理来华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4.
危春勇 《纵横》2020,(1):48-54
袁加/源头活水浇灌“九曲”长卷图《长江》邮票大功告成,袁加顺理成章地成为《黄河》邮票设计的目标人选。然而同样是9枚邮票组成的方寸长卷,同样是用画笔描绘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次却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黄河航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河曾是中国古代水网河运的中心和主干道。前人每每以《尚书·禹贡》时代作为黄河航运的开始,而据近代学者研究《禹贡》最后成书于战国时代。从最早黄河行船到战国时期黄  相似文献   

17.
(一)刘鹗(公元1857—1909)江苏丹徒人,字铁云,号老残。他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之一,亦是一位古文物收藏家。关于他的著作,小说方面有大家熟悉的《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二集》,上海作家协会藏有他的未刊稿《老残游记外编残稿》。自然科学方面据刘大钧的《刘铁云先生轶事》介绍,有《勾股天元章》、《弧三角》、《要药分剂补正》三种,1962年严薇青先生又找到了刘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一种,计四卷,乃是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山东河工研究所石印本。至于考古方面的著作,唐  相似文献   

18.
有关河南黄河水患的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与论文集十余部。现就主要论文加以评述。对于专著与论文集不作详细介绍,仅就所见,列举书名,供学者参考。出版的专著与论文集有《黄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五十年黄河话沧桑》(2)、《历代治河方略述要》(3)、《明代黄河水患发生的非自然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4)、《明代黄河中游地区的屯垦活动与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化》(5)、《北宋仁宗时期黄河水患应对措施研究》(6)、《论靳辅对河道管理机构的革新》(7)、《试论清朝初期的黄河治理》(8)、《对宋代黄河水灾原因的分析》(9)、《黄泛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近代嬗变——以1938~1952年间的扶沟、西华县乡村为中心》(10)、《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治理研究》(11)、《靳辅治河研究》(12)、《清代河南黄河水患中的民间自救》(13)、《明清时期郑州水患及其治理》(14)、《北宋黄河埽所研究》(15)、《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16)《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17)、《论金代河患》(18)、《张鹏翮治河思想与实践研究》(19)。从上述著作和论文可以看出,自二十世纪以来,水利史角度的治理问题研究较长时期地处于主导地位,据此,我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黄河水灾及其影响研究,即水灾的灾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二、黄河治理问题研究,包括治河体制及具体的治河人物、技术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尽管这样的划分难免会有所遗漏,但本文主要着眼于总体把握。下面就按照前述划分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9.
<正>从现存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中国画中以"羊"为题材的作品,至少在隋唐时期,便已开始出现。唐朝有阎立本(601-673年)的《职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防的《蛮夷执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福的《五羊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朝有苏汉臣(1094-1172年)的《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居中的《四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迪的《春郊牧羊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朝有赵孟頫(1254-1322年)的《二羊图卷》  相似文献   

20.
熊丽芬 《收藏家》2011,(9):41-46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反映明代云贵地区苗族节日歌舞斗牛盛况的《斗牛图》;清代苗族的《百苗全图》、《百蛮图》;傣族的《写经图》、《骑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