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海外学者周康燮先生披露了陈三立写作于庚子年六月十三日(1900年7月9日)的一通密札,并附跋语谓:"文中隐寓虽辟蹊径,乘势举事,廊除障碍,以为扭转枢机之图,欲谋拥帝复辟之情,盎然活跃于纸上."  相似文献   

2.
在19世纪,溺婴成为西人观照中国的一个重要层面,在此过程中,西人建构出一个负面的中国法律形象。溺婴的隐匿性,让这种建构性鲜明地表现出来。从全球史的视角观之,当时英美国内也存在严重的杀婴问题,这在道德、法律等层面引起西人的焦虑,西人就中国溺婴的发生情况、行为定性和法律规制等方面的建构,都与此有关。由此可见,西人建构负面中国法律形象的动机和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对吐鲁番札萨克郡王额敏和卓诸子有关记载之异同及承袭爵位问题,在喀什噶尔、伊犁任阿奇木伯克情况,吐鲁番札萨克旗制以及清朝对札萨克郡王家族势力的限制等问题做了系统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札迻》标点商榷汪少华《札》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让的校勘、训诂名著。1989年,中华书局和齐鲁书社相继出版了《札》点校本。两家点校皆精审,足见点校者功力之深湛。然而《札》涉及典籍繁多,标点中偶有失误,在所不免。兹就其小疵微瑕,商榷如下,谨供重印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南江札記》四卷,清邵晉涵撰。邵晉涵(1743—1796)字與桐,號二雲,浙江餘姚人,清代浙東學派的後起之秀,博聞强識,貫通經史,著《爾雅正義》、《南江文鈔》、《南江詩鈔》、《南江札記》等,在文獻學、史學、文學等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南江札記》為邵晉涵閱讀古書時的札記,俟其卒後,邵晉涵之子邵秉華  相似文献   

6.
鲁海偶拾     
“古已有之”《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抨击“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列举其五种表现,痛下针砭,鲁迅的文字极概括,内涵丰富,应加详细注释。兹以其第三种表现为例以明之。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按清末以来,这种论调多到不可胜数。例如冰淇凌,这是外国人发明的冷饮,而俞樾却说:《“抱朴子·黄白》篇谓‘云、雨、霜、雪,以药为之,与真无异’。今西人能以药作雪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西人颇为关注黄河水灾并产生了相关诉求。先是1855年铜瓦厢改道后,西人在惊诧之余希图加以利用,以在黄河发展航运将贸易深入华北,但因实地调查发现新河道难以通航而放弃。1887年郑州决口后,西人通过密切关注灾情以及清廷的堵口工程,认为黄河确为"中国之忧患",并将目标转向了介入治河以进行技术转移与资本输出。此后的实地调查较为顺利,但向清廷发出的"合作"诉求遭遇了排拒,仅在器物层面实现了点滴渗透。透过这一过程可见,西人基于自身价值体系盲目自信,不断寻求新途径扩张权益,清廷则基于自身需求予以取舍,并非一味逢迎。中西在晚清水利工程领域的碰撞与交流为考察近代中西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他提出了这一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知道西藏流行天葬,对这种丧葬方式,不解者有之,好奇者有之,殊不知在佛教传人吐蕃乃至更早以前的古象雄,西藏实行的多是土葬,苯教史籍《札巴岭札》记载:"……当时(第二代藏王牟赤赞普在位时,约公元前1世纪),在西藏腹地修建了37个苯教师集聚地、37座塔、37根水晶石碑和37座  相似文献   

10.
杨洪升 《文献》2006,(3):157-162
缪荃孙和王懿荣二人均系晚清著名学者,为学术挚友.两人之间还存在着师兄弟之谊.此缪荃孙致王氏手札六通,藏于国家图书馆,未曾刊布,可略见两人间的往来,补充史料的不足.由于每札仅了了数十字,如不了解作札背景,则难以索解其字里行间蕴藏之意,今略为考释,附于每札之下,可为读者之助.  相似文献   

11.
(六)第七、八、九、十札寄书者。据提示,第七札系“樵客致黄螺主人札”。第八札“寄书者不署姓名,笔迹同前,受书者亦无名号,疑是前人”。第九札“同前”。第十札则是“樵客寄结一庐主人札”。由此看来,第七札和第十札寄书者都是樵客,其受书者前者为黄螺主人,后者系结一庐主人。第八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开春论》:“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谓”,高诱注:“谓天子也。”刘师培曰“高注,谓天子也。则高本谓作谒”。元刻本、明张登云刻本“谓”作“请”。  相似文献   

13.
军委会发言人解释放弃武汉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委员会发言人今日接见中外记者,说明此后作战、已重新决定战略,准备自动放弃武汉之核心,另作部署以与×周旋,并谓此项决定,乃为军略上转移兵力所必须之步骤,绝无消极的退却之意义,发言人对新闻记者询问重新部署之大略,谓关系军  相似文献   

14.
李浩 《南方文物》2001,(3):115-117,121
“清流健将”、“宣统帝师”陈宝琛晚年是否保持了民族气节?史学界众说不一。纵览有关史料,笔者认为,《溥仪私藏伪满秘档》(以下简称《秘档》)中所编入的“陈宝琛密札”对确认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有关这一问题的重要史料主要有三:一是溥仪《我的前半生》中对陈宝琛和郑孝胥为溥仪是否去东北的“御前争论”之记述;二是《壬申密折》;三便是《秘档》中的“陈宝琛密札”。其中“陈宝琛密札”的内容之丰富、材料之份量及真实可靠程度均是另两种史料所难以比拟的。溥仪《我的前半生》对“御前争论”是如下记述的:“这天是十…  相似文献   

15.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即“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蒋皤则说:“妙运用之谓才,闳记览之谓学,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则书成名著;否则,经济虽充,徒为糜费,材料虽富,适滋芜杂。  相似文献   

16.
独立倾听德律风——上海电话业之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话业始于上海。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即光绪三年(1877),这一西方文明成果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托西人从金利源栈房到招商局公务厅之间装置了对讲电话。通过简易的传声器,中国翻开了电话业百年历史的第一页。电话在上海兴办之初,沪上居民称之为德律风,即通常所说的洋泾浜英语,系英文Telephone的音译。1879年,上海《申报》刊出德律风妙法广告一则:西人制造传语之器名曰德律风,现在得一新法比前考究极为利用,以线端向耳边听所传之语其声音较前更大。据闻已制成多只,现在美国纽约城特设一公司,凡商人…  相似文献   

17.
尺牍书札是赵孟頫存世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其生平、交游、心态等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拓元刻《乐善堂帖》中收有赵孟頫写给顾信的四封书札,是赵孟晚期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信札中涉及到顾信的生平及官职等问题,故此本文首先通过对《顾信圹志》进行补充疏证,考察顾信生平的详细信息。认为顾信是大德七年(1303年)左右拜赵孟頫为师,大德十一年(1307年)前后吏职任满时出为杭州金玉局副使,延!二年(1315年)左右升任杭州军器提举司同提举,可补明清以来相关史料之阙讹。在此基础之上,又结合赵孟頫个人的生平经历,对上述四封信札进行了初步系年,认为第二、三札的写作时间要早于第一、四札,明确了其中第三札是写作于赵孟頫应元仁宗之诏再次由杭州北上大都的途中,即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八日,并初步确定了其他三札的大致写作时间。最后,依据第一札所述内容,就当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在其发展到鼎盛阶段时,曾一度被中原王朝誉为“海东盛国”①。然其“海东盛国”之始称年代,由于文献语焉不详,因而至今无定说。目前较有影响的有四说:一谓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②:二谓始于渤海十一世王彝震世③;三谓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④.四谓始于渤海十三世王玄锡世⑤. 按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之说,似有臆测之嫌,故暂不轻从。而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之说乃读史之误,佟柱臣先生已经指出,故亦不赘述⑥。以下仅余二  相似文献   

19.
正法证本为佛旁菩提枝,大漠纵缰谁人知。禅音轻烟今安在?亦法亦缘两心痴。札纳巴札尔的一生是神奇,坎坷,恢弘的一生;性格的坚韧,处事的睿智,艺术创作的奔放,灵感的自由汇同于一身,就是活灵活现的札纳巴札尔的真实写照。1635年,札纳巴札尔诞生于漠北蒙古土谢图汗之家,  相似文献   

20.
耻堂奏札与蒙攻云南——兼涉晚宋一项岁收年代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斯得的《耻堂存稿》及其中保留的若干奏札 ,是研究南宋后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由于当时军情扰攘 ,朝政杂沓 ,这些头绪纷繁的奏札 ,非经一番考辨而不易利用。本文围绕一篇《轮对奏札》的内容和写作年代展开讨论。考述了蒙军“斡腹之计”前一阶段的某些实施情况 ,及宋理宗中期的政局财计 ,辨正了近年与此有关的某些讹误 ,并重新确认了淳六年 (公元 12 44年 )前的一项货币岁收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