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405年7月11日,即明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郑和率领他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以此为开端,郑和的远航活动总共进行了七次,直至郑和本人在航海途中去世。600多年来,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所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还有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帝国的武功,"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也有说是为了发展朝贡贸易,营造万邦来朝的盛世。  相似文献   

2.
张海博 《丝绸之路》2009,(12):46-48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活动,也是人类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所走的路线、所访问的诸多国家,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空前的。郑和下西洋奠定和开拓了一条因丝瓷贸易而繁荣江南、将文明传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3.
经中共晋宁县委和政府研究决定,今年7月11日为首届郑和文化节。7月为郑和文化活动月。主要活动内容:一、节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大郑和及郑和故里的宣传报道.为节庆的举办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二、邀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录制“走进郑和故里——云南晋宁”专题片并播放;三、节庆活动期间邀请省、市新闻媒体对节庆活动的亮点进行重点报道。省、市电视台录播“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演唱会;四、举办晋宁首届郑和文化节歌咏比赛;五、举办“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文化演唱会;六、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秧佬鼓大赛;七、成立晋宁县郑和研究会;八、出版发行《郑和故里文化丛书》四册;九、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书画展;十、举办商贸一条街活动及园艺、花卉展销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洲际远航-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毫无疑问,2005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可与最近的纪念达伽马和其他欧洲‘发现家’的庆祝媲美。”①两岸四地及海外都已展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应该承认,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五百八十周年及五百九十周年庆祝活动起,郑和研究才有了显着的发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6.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7.
一、郑和下西洋的贸易动机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政治远航,其主要动机是播扬国威,怀柔海外诸邦,以巩固政权,提高明王朝的政治声望。但是,这并不妨碍郑和下西洋同时也是一次经济贸易活动,附带有以下经济贸易动机。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600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探询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7月我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时候,请教郑和研究领域资深专家,但是对此都十分谨慎。他们看了我新出的一本《郑和七下西洋》,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新意,鼓励我的研究,我深受鼓舞,便将一点想法展示于众,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遍访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船队船舶性能优良,组织系统严密,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批统领船队的杰出的航海家。在指挥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论及永乐、宣德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时,却很少研讨王景弘在下西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充分肯定王景弘的历史功绩。这不仅对王景弘这个历史人物是不恰当的,而且郑和下西洋研究因此也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王景弘的研究,不仅是要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使其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应得的一席之地,而且也有助于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侯飞 《郑和研究》2001,(2):33-39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在15世纪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伟大的航海壮举,使我国当时的航海事业遥遥领先于西欧各国。史学界对于郑和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对于郑和下西洋与中国海权思想发展有关问题(包括郑和下西洋以谋取海权的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年周年。7月随着气温的上升,全国各地纪念郑和远航600周年的活动也达到高潮。7月4—6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和江苏太仓召开。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洲际远航—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毫无疑问,2005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可与最近的纪念达伽马和其他欧洲‘发现家’的庆祝媲美。”①两岸四地及海外都已展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应该承认,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五百八十周年及五百九十周年庆祝活动起,郑和研究才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逐渐在中国学术界成为了一门显学。尽管如此,较之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郑和远航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2000年重走郑和航路的范春歌这样写道:“而六…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能不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在郑和下西洋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郑和。能不能产生海权思想,这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有关资料,或者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尚待进一步去查找、证实,使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也就难以使有争议的双方达成共识。这在当前的郑和研究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如关于郑和宝船的尺度,也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当时与郑和同行的王景弘,由于《明史》中无为之作传,故其事迹大多为郑和的光辉所掩盖,鲜为人知,这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本文拟就王景弘在下西洋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东南亚有关王景弘与郑和随从的某些传说作一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于媛媛 《郑和研究》2006,(1):128-131
2005年7月,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也是郑和居留时间最长、相关遗址、遗迹最为丰富的南京举行,会议期间记者有幸采访到郑一钧教授,听到了他们父子两代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历七十载而不渝,执着郑和研究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荣生 《郑和研究》2005,(1):74-74
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海明同志于2003年12月编写了一本《郑和下西洋100问》。从郑和身世聪明才智、七次下西洋起止时间、所到之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等各方面的问题,总计100题问及解答,有的问题颇有新意,可供知识竞赛或宣传研究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和研究》2004,(7):4-5
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参加郑和化论坛。这次论坛既是南京名城会系列活动中的一次学术论坛,也可以说是我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盛典的一个有力前奏。在此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自20世纪初即在国内展开。而关于郑和下西洋性质的探讨,也在文献及考古资料不断丰富的背景下逐渐深入。那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与西洋诸国间是否真的存在着繁盛且规模巨大的贸易往来在对私人海上贸易严厉禁断的情况下,仅存的以国家关系为前提的朝贡贸易及在郑和船队主持下的民间贸易,究竟是海上贸易的巨大拓展还是萎缩本文即在这样的疑问下,尝试通过重新审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人员配置、航行规模以及主要活动的文献记载等,结合考古材料的发现,对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进行再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航海水平和友好.比西方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航行早了约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从此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州候风开洋.与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福州还留存着很多与郑和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20.
杨波 《郑和研究》2005,(4):70-71
静海寺是郑和在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现保存在静海寺的天妃宫碑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最重要文物之一,1936年郑鹤声先生发现的静海寺残碑对于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和船型也具有独特的惟一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