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身饲虎本生是众多佛教本生故事题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随着中国汉传佛教的流行广泛分布,时代久远,数量众多。新疆、敦煌、麦积山等地的舍身饲虎本生图像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学者,还有一些关于佛教故事的论著中涉及该本生故事,不乏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者,此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回顾和评介。  相似文献   

2.
甘肃合水县发现一通北朝佛教造像碑,通过与关陇地区一些有纪年的北朝造像和石窟造像的比对,以及对碑刻铭文内容的分析,推断其应雕凿于北周初年。该碑为社邑造像碑,其题记反映出两种史实:一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一是北朝陇东地区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结社及佛教信仰状况。该造像碑的发现为研究陇东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造像碑佛本生本行故事雕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本生、本行故事是早期佛教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拜城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与大同云冈石窟,保存了大量的壁画或浮雕,其它石窟也有一定数量遗迹存在,考古学家已做了具体研究。地面寺院不受地形影响,广泛分布在都市、乡村,是当时贵族、平民参与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意义不低于石窟寺院。佛本生、本行故事图像在早期地面寺院艺术中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登封东魏天平二年造像碑记:“塔殿宫堂,星罗棋布。内外图写,本生泥日(洹);十口尊仪,无量亿数。”惜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窟顶西披“舍身饲虎”浮雕的释读存在争议,虽大部分学者认同“萨埵太子本生说”,但也有学者提出“睒子本生说”等观点.此文结合西域、敦煌及中原地区的相关资料,并将图像与文献记载进行比勘,对现有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该铺浮雕的内容并非常见的萨埵太子本生,而是栴檀摩提太子本生.  相似文献   

6.
《文物》1981,(7)
今年4月6日,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历史研究编辑部、文物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四十二人,举行了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就孔望山摩崖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时代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大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些同志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目前已可辨识出内容的,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和佛传题材的涅槃图,以及五比丘像、立佛、坐佛与胡人形象的供养人等。其构图布置、身后佛光、头上肉髻、手印范式等也都符合佛教造像特征,因此,它属于佛教造像  相似文献   

7.
尸毗王本生故事是佛教舍身救世类本生故事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有文本散见于众多佛教经典里,还以雕刻、壁画图像的形式在古印度、中国新疆及敦煌石窟等地区广泛流传。尸毗王本生图像依据佛经文本所绘制,而图像与佛经文本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考古学角度出发,通过对14部涉及尸毗王本生故事佛教经典进行梳理,并对各地区尸毗王本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图像与佛经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媛 《神州》2011,(7):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遵循了佛教教义和内容上的规范,无论是佛、菩萨、弟子,还是供养人、力士、天王、诸天等均有塑造,而且在其1 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媛 《神州》2011,(14):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吴越阿育王塔四面各饰一幅本生故事图,图像内容基本固定,其图像志的识别最初依赖文献《唐大和上东征传》(779年)和2008年南京长干寺(大报恩寺)遗址塔基出土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带有本生图铭文的"七宝阿育王塔",然而塔上铭文与文献记录并不一致,导致对两幅图的辨认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图式,佛经文本,龟兹、敦煌壁画的一系列比较,排除了文献和塔铭分别提到的"快目王施眼""须大拏太子施子"故事与四本生图的联系,判断有分歧的两幅图分别表现的是待考题材和"萨埵太子饲虎"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李怀平  李春兰 《文物世界》2007,(5):34-35,37
山西沁县南涅水石刻历经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宋等六个朝代,一直延续至北宋天圣九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石刻内容集中表现了佛教人物、佛传故事、佛教经律、佛教文化艺术及崇佛故事等;形式上可分为塔形造像、个体造像、文字造像碑及刻像石四大类型。品种繁多,可组合移动,造像塔下大上小逐渐收分,五节七节叠垒成方柱形,单体造像多分为佛、菩萨、罗汉,形制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中有许多关于动物形象的描绘,其原因是佛教原始思想把人和鸟、兽、虫、鱼同等看待。新疆石窟壁画中有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本生故事,其最终意义是警示世人,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动物画显示了新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水准。通过壁画中出现的动物,还可以了解当时新疆地区的自然实情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甘肃张掖的金塔寺石窟艺术知者甚少。实际上金塔寺石窟的开凿,要早于"中国四大石窟"。也正是由于金塔寺石窟的开凿,才拉开了中国石窟规模化开凿的序幕。金塔寺石窟艺术保留了源自印度石窟艺术的形式特征,但又不失其当时、当地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生活原形,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北凉石窟艺术:中心塔柱的窟型、秀骨清像的造像、高肉浮雕的壁饰。尤其是金塔寺彩塑高肉浮雕飞天,凌空悬塑,若从天降,表现手法更是独一无二,被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飞天、魔鬼以及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各种经变故事,除此之外,在河南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尚存着其它石窟罕见的一种造像题材一一优填王造像。一、优填王造像的缘起关于优填王造像的故事,佛教典籍《增一阿含经》、《观佛三昧经》、《法显传》、《释迦谱》、《经律异相》、《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  相似文献   

16.
张乃辉 《丝绸之路》2010,(20):13-15
北石窟寺北朝、隋代造像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窟龛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北石窟寺现存窟龛86个,是陇东地区佛教发展的缩影,其中北魏165窟是其精华所在。总体而言,北石窟寺造像内容丰富,洞窟气势宏大,石雕艺术精湛,为国内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
王锋钧 《文博》2011,(2):62-68
西魏时期国都长安(今西安)是北方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立寺造像活动兴盛。西安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此期石刻造像主要有背屏式造像、造像塔、扁体造像碑、塔式造像碑、龛式造像和圆雕造像六种类型。佛龛普遍宽大,多见一铺多身的组合形式。佛和菩萨均呈献出母性与智性,与当时皇家的麦积山石窟造像风格一致。已发现西魏时的长安石刻造像多数形制规整、雕琢精细,这与当时本地为国都且寺院规格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出现众多经变壁画,题材内容丰富,篇幅绘画场面宏大,其中《西方净土变》等,是国内石窟寺中同一题材出现最早的经变相之一.它对我们研究中国石窟寺,不论是图像艺术,还是佛教思想弘传,都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佛教像教弘传重在思想教化,此文首次就这一方面对此窟造像壁画作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探析其像教佛教思想的如是教化,具有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石窟中保存着自西秦以来的佛教壁画有一千多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藏传佛教兴起后重绘的,占80%以上。佛教壁画是将佛教经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宣传佛教思想。常见的壁画有:说法图、经变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千佛、供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中国的立碑供奉纪念的影响,与中国古代的碑刻相结合,于是产生了佛教造像碑。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制的宗教造像形式,是古代将佛像雕刻在石头上的碑刻,在其碑上开龛造像,并在碑上雕刻供养人、造像人姓名、官职、籍贯、造像缘由、祈福内容、造像时间、地点等。本文以张龙达造像碑为例,对其造像碑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进行考释和分析,对其碑上体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得出张龙达造像碑的造像年代在西魏时期,造像碑上反映的是以张氏家族为主体的家族信仰,以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是由于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