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前辈学者研究,《辽史》之"杨皙"即"杨绩",乃是一人两传。本文重点讨论《辽史.杨皙传》和《辽史.杨绩传》记载的歧异之处,如杨皙(绩)的籍贯问题,以及此人任山西路转运使、知兴中府、知涿州事和清宁以后所任诸职事的时间。最后综合上述考证结果,系统地梳理杨皙(绩)的履历。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辽史》卷一一五《高丽传》有两处都因一字之错,致使与同书《道宗纪》所记史实相互矛盾。其一,《高丽传》错载,高丽国王王勋览,辽廷于“大安元年。册勋子运为国王”。但是《辽史》卷二四《道宗纪》四则记,大安元年十一月。丙辰,辽廷二遣使册三韩国王助弟运为高丽国王”。是子或是弟,孰是?查《高丽史)卷八得知,高丽文宗死,其子王勋继位,称为顺宗。登基一个月后,顺宗又死去,所以记“八月顺宗掩,弟国原公运即位”。史称宣宗r.据此,王运是王勋之弟为是。其二,《高丽传》错载,寿隆元年十一月,高丽国王“王显病”。辽廷“命其子顺权知…  相似文献   

3.
肖常哥,辽代外戚,北府宰相肖敌鲁之后。其次女师姑,被选入宫,为天祚帝德妃。常哥亦历官至北府宰相,官位甚崇。然《辽史》本传极为简略。近年幸有《肖义墓志铭》出土,经考证,肖义即肖常哥。《传》、《志》互校,足以互为补充者甚多。今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作《肖常哥传》补证。补者,补缺略;证者,证谬误。妥否,尚乞方家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4.
《北方文物》1985年第3期上发表的朱子方先生《〈辽史·肖常哥传〉补证》一文(以下简称《补证》),利用近年出土的《肖义墓志铭》(见陈述辑校《全辽文》卷九)与《辽史·肖常哥传》互校、互证,考证出肖义即《辽史》中记载的肖常哥,并改写出《肖常哥传》附后。这在弄清楚《辽史》内“史实错误,缺漏和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的一些原委上,是一次新的进展和尝试,值得欢迎的。此处仅就《补证》提出一点浅见,以供参考。《补证》云肖常哥“拜永兴宫使,《墓志》未书,足补其缺。按妃生子在寿昌三年三  相似文献   

5.
苗润博 《文献》2020,(3):83-97
元修《辽史·兵卫志》开首所记"兵制"一门,是现存文献有关辽朝军制最为集中、系统的记载,历来被看作相关研究的基石。然夷考其实可知,这篇重要文献并非如前人所论全为旧史原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乃元末史官根据宋朝国史《契丹传》及《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宋会要·蕃夷·辽》所增纂。在撰作文本的过程中,元人对南北两个不同文献系统进行了拼接、杂糅,使得本属南朝异邦有关一时一地的记载,被混同、拔高为有辽一代之常制,对今天的研究者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误导。这一典型案例或可深化学界有关《兵卫志》乃至整部《辽史》文本来源与生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明史·张佳胤传》作了补正,认为张佳胤的生卒年是公元1527—1588年,万历十年杭州兵变首领姓名应为杨廷用,在平乱中,张佳胤诛杀杭州乱民达到一百五十余人,有"滥杀无辜"的嫌疑。  相似文献   

7.
<正>1.中华书局2016年修订本《辽史》卷72《义宗倍传》(第1333页):"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按:此处义宗耶律倍生母非淳钦皇后萧氏。《辽史·韩知古传》:"太祖平蓟时,知古……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同书卷1《太祖纪上》载天复三年(903年):"冬十月,引军略至蓟北,俘获以还。"《资治通鉴》卷264天复三年:"阿保机遣其妻兄阿钵将万骑寇榆关。""阿钵"即《韩知古传》之"欲稳",则韩知古被淳钦皇后兄俘  相似文献   

8.
黄肃秋先生在给《醒世姻缘传》中“陈门柳”一语作注时,认为此语本于《诗经一陈风一东门之杨》。但是,本认为,此语与《诗经一陈风一东门之杨》毫不相干,而是本于晚明戏曲家汪廷讷的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戏典《狮吼记》,指的是剧中的悍妇一陈造的妻子一柳氏,从而对《醒世姻缘传》中的“陈门柳”一词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道藏·太玄部》尊六《吴尊师传》正文367字,末署"唐礼部尚书权德舆撰",《旧唐书》卷192《隐逸·吴筠传》传文415字,两传全同者353字。特录其全文如下,以便比对(有下划线的为《吴尊师传》多于或异于《吴筠传》的文字,方括号内的为《吴筠传》多于或异于《吴尊师传》的文字,其余为两传全同的文字):吴筠,字贞节,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体玄先生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劄尔[札耳]!"又问神仙修[脩]练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之]主所当[宜]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相似文献   

10.
因今本《旧唐书》文字传刻有讹误,如《地理 志》中庭州之五年及天授二年之五鼎州等处,志文中有前后歧 异或脱漏之处。本文通过内核等方式,略加辨析,俾使史文有 所补正,以为唐书的整理者及治吏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人修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至四年(1344)三月,所用的时间尚不足一年,它是《二十四史》中成书最速的一部史书。这部《辽史》,是以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为底本,参考《契丹国志》、《资治通鉴》及各史中的《契丹传》等稍加修订编排而成。由于当时没有认真搜集资料,致使很多重要资料没被吸  相似文献   

12.
孙玮 《黑龙江史志》2010,(17):23-23,25
辽代天祚帝的长子晋王敖鲁斡被其父以叛逆的罪名处死,关于晋王的死因,在辽史的纪、表、传中的说法各有不同,经过对史料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应以《辽史·萧奉先传》、《辽史·耶律余覩传》中的记载为准,晋王、余覩等人是被奉先诬陷,天祚帝为自保赐死了晋王。  相似文献   

13.
郭超 《史学月刊》1999,(2):119-120
《清史稿》成书于民国初年,由于撰述人多为清代遗民,其修史之主观目的在于“修故国之史,即以思故国”。故在撰述过程中难免“以先朝的欲想为取舍”。加之史稿成于众人之手,各人观点互有差异,水平亦有高低,所下功夫也不尽相同,结果造成史稿问题甚多,尤以史实错误为重。兹以良所撰《吴三桂传》为例,考证如下:吴三桂……遣副将杨,游击郭云龙上书亲王名师。案:《东华录》卷四:“明平西伯吴三桂遣副将杨坤等自山海关致书。”《皇清开国方略》:“明平西伯吴三桂遗副将杨坤……”《清史列传·吴三桂》:“遣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来我…  相似文献   

14.
《北史·杨素传》勘误一得武秀成《北史》卷四一《杨素传》云:“(杨)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樯竿,并高百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余人。自余平乘、舴艋等各有差。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引...  相似文献   

15.
敦煌[2]西域之南山[3]中,从婼羌[4]西至葱领[5]数千里,有月氏余种[6]、葱茈羌[7]、白马[8]、黄牛羌[9],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10]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均系广义的“西域”,亦即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按照这一概念编纂“西域传”的除《汉书》和《后汉书》外,仅《魏书》、《南史》和《北史》三史,其余各史的“西域传”,包括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将西域事情并人“西戎传”了。其中,《隋书》和《新唐书》虽有“西域传”之名,描述的范围其实与…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本文试图通过对勘两传,以见其异同。 对勘《史》《汉》两《货殖传》(以下简称《史·货》、《汉·货》),首先可以看到:《汉·货》先秦至武帝时的货殖材料基本采自《史·货》,故两传不只篇名、体例相同,内容面貌也相类相似。 《史·货》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先秦,一为两汉。 先秦部分主要记载了汉代以前的货殖人物:1.齐国太公望、管仲;2.越国范;3.仲尼弟子子贡;4.周人白圭;5.监盐起家的猗顿,冶铁成业的郭纵;6.牧长马氏倮,巴寡妇清。 汉代部分主要记载了“当世”货殖家:1.蜀卓氏“用铁冶富”;2.临邛程郑,“亦冶铸,“富埒卓氏”3.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富数千金”;4.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致巨万”;5.齐人刁间,收取“桀黠奴”“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6.周人师史,“较毂以百数,贾郡国”,“故师史能致七千万”;7.宣曲任氏,“泰之败也”,“独害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任氏以此起富”;8.“塞之斥”桥姚,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9.长安无盐氏,吴楚七国兵起时,“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用此富埒关中”;10.关中富商大贾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相似文献   

17.
元修《辽史》、《金史》,后世赞毁不一,《四库全书总目》纪盷和《廿二史札记》赵翼之说出,学史者多信之不疑,至今仍不免。近读两史,以为对它们的评价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敢一抒管见于次。一《四库全书总目》评《辽史》说:“…潦草成编,实多疏略,其间左史右诎,痕迹灼然。…然其书以实录为凭,无所粉饰。…此三史所由并行而不可偏废欤?…纪盷还指摘《辽史》撰写,所据文献不足,又考证欠详等等。赵翼《甘二史·札记》则云:“辽史最简  相似文献   

18.
《高僧传》校点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全书收载自后汉至梁凡453年间257位高僧的传记(附见者达274人)它不仅是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最为重要的典籍,同时也是研究政治史、社会史、中外交通史、文学史、汉语史等的重要资料。虽然此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长时期来一直未有人加以整理,直到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汤用彤先生校注的《高僧传》(汤一玄整理),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便于使用的本子。汤用彤先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是我国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汤先生早年就对《高僧传》作了系统研究,60年代初又应中华书局之约着手此书的校注,…  相似文献   

19.
《辽史》中有两个秃里。《辽史》卷二五《道宗纪五》、《辽会要》卷二0《边域二·阻卜》:大安八年冬十月,“辛酉,阻卜磨古斯杀金吾哈古斯以叛,遣奚六部秃里耶律郭三发诸蕃部兵讨之。”《辽史》卷六一《刑法志上》:“穆宗应历十二年,国舅帐郎君萧延之奴海里强陵拽刺秃里年未及之女,以法无文,  相似文献   

20.
太学生"三万余人"之记载其所以可疑,是因为在当时种种落后的社会物质条件下,对这一庞大人数,太学是绝对无法容纳、管理和进行经学传授的。特别是太学经过考试每年至多百人得以出仕,"三万余人"之出仕,希望极其渺茫,这也大大限制了受"劝以官禄"制度支配而入学者的人数。本文以为桓帝时太学生和西汉一样,只有三千人。《儒林传序》的"至三万余生"当理解为"前后至三万余生",指东汉初至桓帝时太学生总数。《党锢传》"三万余人"当是后人据《儒林传序》误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