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40年,晋源风峪风洞出土100余通镌刻于武周时期的《大方广佛华严石经》(简称:华严石经)迁回晋祠保存。因受历史条件限制,风峪风洞遗址并未完成遗址清理发掘工作。直到上世纪60-80年代,晋祠博物馆陆续在遗址附近发现《华严石经》残石,现馆内陈列展出《华严石经》130余通。史书记载《华严石经》刻石应有160通,因此还有大量的石经刻石散失佚落。2016年在晋源村民家中发现的石经碑刻,应是《华严石经》残损刻石。  相似文献   

2.
临夏自治州藏有木刻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函五册,自卷十一至卷十五,首尾完全。是研究我国古代版本和印刷史的很好实物资料。近年王静如同志曾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存西夏文《华严经》卷二十六、卷五十七残页和卷七十六全文,考定为元刊木活字本。这五卷原也是宁夏出土的,时代应相近。经初步研究,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定西县文化馆藏8页金书西夏文佛经,为解放前宁夏出土。佛经原数量较多,后来散失,定西康平侯先生获得这8页,解放后捐献给定西县文化馆。此经为紫青纸,经折装,泥金西夏文楷书。页面高31、宽11.5厘米;上下双栏框,框高23.7厘米。每页书西夏文6行,每行2句,每句7字。此经缺头尾和经名。经翻译、查证,知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中的部分偈语,从"庄严佛及  相似文献   

4.
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石刻的地藏菩萨造像,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刻艺精湛,很有特色,是大足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题材,甚为专家学者注目,对其研究者甚众。但因诸多因素,凡研究大足石刻的著述,对地藏造像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就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的有关问题略申管见,请方家教正。一、有关地藏的经典有关地藏的经典,见诸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菩萨仪轨》、《金刚顶经地藏菩萨念诵法》、《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就仪轨》等。《地藏菩萨本愿经》,亦称《地藏本愿经》,二卷,唐实叉难陀译,经中载佛升忉利天…  相似文献   

5.
《大云经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田 《文献》2002,(4):47-59
一、引言 现存《大云经》有两种:北凉昙无讖译《大方等无想经》、姚秦竺佛念译《大云无想经》(仅存卷九),《大云经疏》则仅见于敦煌文献S2658、S6502两个抄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专门论述敦煌吐鲁番发现的9件回鹘汉译疑伪佛典:《阿弥陀经》、《慈悲道场忏法》、《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顶心大陀罗尼》、《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梁朝傅大士金刚经并序》和《十王生七经》。本文首先对每一件文献作简要说明,然后介绍文献收藏单位的编号、整理者及其研究成果,最后提供相关研究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7.
《华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经,内容浩繁,唐代译本多达80卷,在东亚佛教中流传很广.根据《华严经》绘制的卢舍那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图像也十分流行.相对于《华严经》的经文,华严图像比较简单.本文介绍了华严图像的主要内容和图像特征,收集尽可能完整的华严图像研究论著目录,方便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1)
房山石刻《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唐水徽元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中七年幽州大都督张允伸施造。经碑正面上部线刻三佛坐像,中刻经题,两侧刻菩萨立像,下部刻经主官衔姓氏及刻造年月。画像端严,书法遒丽,洵为晚唐房山石刻佛经中希有遗物。奘译此经为什译《阿弥陀经》之同本异译,唐代颇为流行,奘门弟子靖迈、窥基等注疏述赞前后出现。其后什译《阿弥陀经》盛行,列为净土三经之一,奘译之经遂渐无闻。此经碑版秘藏石室巳历千载,向未为世  相似文献   

9.
白文 《文物世界》2011,(1):40-46
关中淳化金川湾著名的三阶教刻经石窟,开凿于高宗龙朔二年至咸亨元年之间(662—670年),窟内所刻的八经有四部属三阶教主信行的作品。三阶教崇尚地藏,但淳化金川湾刻经石窟中却没有地藏形象。本文以刻经石窟中的《大方广十轮经》刻经为线索,对金川湾刻经石窟与地藏的关系以及金川湾刻经石窟的功能、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方广佛花严经》是释迦摩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期,如来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诸位菩萨第一次宣讲的内证法门,被誉为佛教一切教法的根本法论。风峪《花严石经》是武周时期则天女皇在晋阳完成的大型石刻群,现珍藏于晋祠博物馆奉圣寺碑廊。  相似文献   

11.
《甲秀楼赋》两篇,均载于《亮川集》卷二《亮川赋稿》之中。《亮川集》系清光绪戊寅(1878)年永州人石多文,唐盈庭所刻刊,共四卷。第一卷是《亮川诗集》,收入五言古,七言古、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和杂体诗数十首;第二卷是《亮川赋稿》,收入赋十八篇;第三卷是《亮川杂俎》,收入论、解、序、记、  相似文献   

12.
文博简讯     
《文物》1983,(8)
新收集的两卷赵城金藏 1982年8月,北京图书馆和山西省文物局收集到两卷赵城金藏,为《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卷,"微"字号(图一);《起世因本经》第十卷,"取"字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9,(1)
房山石刻《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中七年(853年)幽州大都督张允伸施造。此经秘藏房山石室已历一千百有余年,是现存此经石刻最古的一种版本。这部石经藏于石经山第九洞。经文环刻于经碑正背及两侧,书法道丽,略兼行楷,是晚唐房山石刻佛经中希有的代表性遗物。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官刻的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其经页边栏饰以龙纹而称“龙藏”(图一)。它始刻于雍正十三年,完成于乾隆三年,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经、律、论、杂著等一千六百七十种,七千二百四十卷,共用经板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乾隆中期,因文字狱而奉旨从中撤出五种,七十二卷,所以,全部《龙藏经》实有一千六百六十五种,七千一百六十八卷,经板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块。该藏是在明刻《北藏》的基础上编校而成的,较之《北藏》略有增删,特别是增加了明清以来著名高僧的语录、杂著和论疏,使其更具特色。关于这部大藏经的编纂、雕造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木活字版佛经与铜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夏文木刻活字印本是很少见的。最近宁夏带来了两包梵夹本西夏文佛经,都是从汉文译成西夏文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并且  相似文献   

17.
二苏"五经论"归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新 《文献》2005,(4):179-194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泽库县西南73公里的和日乡境内有一座“和日经墙”,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石经群。石经所刻制的佛经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即《佛说部》,由译成藏文的佛说三藏四续经汇编的一部丛书)和《甘珠尔》(即《注疏音部》全书共182函),其中,《甘珠尔》刻了一式两份,此外,还有《当僧经》  相似文献   

19.
俄藏敦煌文献Дx.2683、Дx.11074残片,《俄藏敦煌文献》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李应存定名为《〈黄帝内经〉节选残卷》。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其所抄录之内容当为《针灸甲乙经》卷六之《阴阳大论第七》与《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残文,故将其定名为《针灸甲乙经(阴阳大论、正邪袭内生梦大论)》。  相似文献   

20.
虞成萍 《南方文物》2008,(4):162-163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华严经》它虽不是华严宗的重要思想依据,但对后来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华严经》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起到过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