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赫鲁对中国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谴责日本侵略中国,抨击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批判英国对日绥靖,倡导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抗战,访问浴血抗战的中国,身处逆境依旧不忘支持中国。尼赫鲁之所以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有其深刻而博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即基于世界反帝反法西斯事业,基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特殊地位,基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传统友谊,基于印度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尼赫鲁,为了表达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为了加强中印人民在共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斗争中的合作,于1939年8月23日至9月5日,对中国进行了首访。访问期间,尼赫鲁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最高礼遇,国民政府最高层和中共主要领导都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共报刊纷纷发文,称其为"印度民众的伟大领袖"、"我们民族的这位亲切的朋友"。尼赫鲁自己也称这次访华是"印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深  相似文献   

3.
试论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1947年印度独立后一直担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时间长达16年之久。尼赫鲁生前曾一再强调不结盟是印度对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并身体力行,奠定了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尼赫鲁还是国际上不结盟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对不结盟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尼赫鲁本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印度现行的外交政策,而且对考察当今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也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的双边关系往往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印度早期主要领导人尼赫鲁总理的民族利己主义立场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立场有一个或明或暗的演变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尼赫鲁在处理对华关系的过程中,其本人的民族利己主义立场是从有意的掩饰真实意图到逐渐公开谋求对华关系上有利于印度民族利益观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印度独立后的农业发展战略,大致可以6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尼赫鲁当政,所以又称尼赫鲁时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后期的农业发展战略有别于前期,所以称农业发展新战略。本文从回顾尼赫鲁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入手,然后叙述和分析印度农业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农业新战略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对领袖个人崇拜最为狂热的国家,更是一个家族能够长期把控政坛的国家。尼赫鲁和他的子孙们在印度的政治地位无人可以比肩,建立起一个不容撼动的、世袭的王朝,但这又的确是民众选举的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尼赫鲁政府的和平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星 《史学月刊》2002,2(5):77-84
在先经济后国防的发展战略以及尼赫鲁反核伦理思想的指导下,从1947年8月到1964年5月,尼赫鲁政府奉行和平核政策,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反对发展核武器;鼓吹核裁军,主张全面禁止核试验;着眼经济建设大局,加强核基础设施建设。1962年印度发动对华战争及其惨败,预示着扩张权势、增强防务的努力开始逐步取代经济优先的基本国策,尼赫鲁的反核伦理思想和核权威主义开始动摇,对华战争后关于核问题的公开辩论说明尼赫鲁和平核政策开始受到冲击,印度核政策的变革即将随着尼赫鲁时代的结束而到来。  相似文献   

8.
高梁 《炎黄春秋》2001,(5):12-18
1956年11月,周恩来总理应尼赫鲁总理的邀请,率代表团赴印度访问,新华社总社派我随团采访,然后留在印度分社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野心,变本加厉地对中国领土进行新的蚕食。1961年,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发布"昂卡尔"行动计划,命令印军加速沿"麦克马洪线"向北挺进,抢占尽可能多的中国土地,建立可能多的哨所。1962年6月,西藏军区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前进指挥部成立,代号"藏字419",下辖三个步兵团。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扬言要  相似文献   

10.
王琛 《史学月刊》2004,3(11):80-87
1949年尼赫鲁访问美国,是在印度经济发展需要向美国寻求援助和冷战向远东扩展的背景下进行的.但是,尼赫鲁此次美国之行并未获得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于首先,美印双方均误读了对方的政策.尼赫鲁拒绝放弃中立主义政策,不愿以公开加入西方冷战集团为代价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美国则自信可以经济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其次,美国对其南亚政策的改变受制于南亚地区的权势分布结构,即敌对的印巴两国间的力量失衡,这决定了美国在印巴两国间不能有所偏颇.因此,美国学者所谓的美国得到印度的"机会"并不存在,"丢失"印度之说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王琛 《史学月刊》2004,(11):80-87
194 9年尼赫鲁访问美国 ,是在印度经济发展需要向美国寻求援助和冷战向远东扩展的背景下进行的。但是 ,尼赫鲁此次美国之行并未获得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于 :首先 ,美印双方均误读了对方的政策。尼赫鲁拒绝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不愿以公开加入西方冷战集团为代价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 ,而美国则自信可以经济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其次 ,美国对其南亚政策的改变受制于南亚地区的权势分布结构 ,即敌对的印巴两国间的力量失衡 ,这决定了美国在印巴两国间不能有所偏颇。因此 ,美国学者所谓的美国得到印度的“机会”并不存在 ,“丢失”印度之说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正一自从1947年独立之后,印度就明确了它的定位,即要成为世界大国。印度总理尼赫鲁本就是抱负远大,自信心极强的人物,期待着带领印度干出一番大事业。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宣称:"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尼泊尔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建交过程却一波三折。在此过程中,印度的影响非常突出。1947年印度迈向独立的进程促使尼泊尔的拉纳政权试图与国民党时期的中国恢复邦交,但国民党的垮台终结了这一前景;新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西藏的解放令尼印两国心生恐惧,尼印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及印度的阻挠令尼中关系的恢复止步不前;当中印之间就西藏地方的通商和交通等问题签订协议后,尼泊尔在尼赫鲁的默许下最终得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恒 《安徽史学》2012,(4):66-69
对于二战后出现的核时代,尼赫鲁持欢迎的态度。他高度重视核能的和平利用,认为它代表了当时科学的最高成就,是落后国家迅速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捷径,并为此在政策上给予印度核科学研究、核设施建设以巨大的支持。他坚决主张进行全球性的核军备控制与裁军,建立无核化的世界。他反对研发核武器,不主张、不支持印度拥有核武器。他的反核言论与支持发展核能的政策及他当政时期印度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为他之后的印度政府改变核政策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17~19日,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外交学院东方外交史研究中心、澳门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世界文明与国际关系比较研究所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察哈尔学会协办的第五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60余名学者来自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会议的主题是"东方外交与印度".会议围绕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印度文明范式、印度崛起及其地缘外交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一、关于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印关系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中印双方学者都认为中印两国的和平共存对于未来世界发展极为重要.芝加哥大学谭中教授在提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印两大"文明国"冲破"民族国"世界秩序的超越》的论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发展是对地缘政治的超越,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文明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举,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始于中印友好.  相似文献   

16.
追忆     
20世纪中的5月16日—31日拉吉夫·甘地遇刺1991年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的国大党选举集会中遭遇自杀性炸弹袭击身亡。这次暗杀活动是由活跃在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策划的。1947年,当外祖父尼赫鲁出任印  相似文献   

17.
刘恒 《史学集刊》2023,(2):84-96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为美国与印度形成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及较为密切的军事关系提供了契机。印度尼赫鲁政府对国防政策进行全面反思与整顿,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长期国防计划,并寻求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对其国防建设的支持。出于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约翰逊政府延续肯尼迪时期的基本政策,继续向印度提供较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不仅以此为筹码要求印度修改国防计划,而且试图索要更多的政治回报。围绕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和应对方式、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等诸多核心问题,美印存在明显分歧。这些分歧反映的是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与印度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抵牾,决定了美印关系发展的限度。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今天,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虽然能促成美印关系迅速升温,但不足以弥合二者国家利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尼赫鲁时期制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适合国情,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须改革。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其间历经波折,出现转向。印度经济改革的过程即如何处理增长与公平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4,(10)
印度共和国总理尼赫鲁偕同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和随行人员,在中印友好协会会长丁西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我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钱端升等陪同下,本月二十日上午,在北京西郊参观了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文物展览室和台湾高山族文物图片展览室  相似文献   

20.
1959年3月31日,逃出西藏的达赖正式向印度政府申请"政治避难"。当天,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立即宣布印政府"准予达赖政治避难","给予达赖以尊敬的待遇",为他提供"方便",并派官员赴中印边界迎接达赖一行。"惊魂未定"的达赖先被安置在印度东北部的提斯普尔市,4月21日,又被迁往印度北方的穆索里市。住在当地大资本家伯拉家族的英式别墅里。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