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安 《文史月刊》2008,(6):1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2.
慕安 《文史月刊》2006,(1):1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国家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到1953年6月,正式成立了仪仗营。仪仗队  相似文献   

3.
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到1953年6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商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研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曰当代中国史,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以及正在经历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民族等许多领域,范围包括新中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5.
余玮 《神州》2010,(3):48-53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沿着红色地毯,在一支乐队演奏的两国国歌声之后检阅三军仪仗队。  相似文献   

6.
渠冉 《文史春秋》2011,(4):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些原国民党政府驻外使节纷纷举行起义,加入了新中国的外交行列。如原国民党驻法国大使馆全体外交人员起义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7.
外交无小事,礼仪需先行。为适应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组建了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几十年来出色完成外交迎宾任务的同时,尽显我东方大国精神风范,为祖国赢得荣誉。本文详细披露了这三支特殊的部队从当初因陋就简组建到成熟规范的成长历程,以及部队官兵"场上精彩一分钟,场下艰辛十年功"的种种秘闻轶事。  相似文献   

8.
祁建 《文史月刊》2007,(12):19-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震撼了整个世界。然而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仍然维持着西方国家的承认,拥有诸多外交机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外交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发展。在此,笔者想谈谈七十年来中国在制订外交政策时视野与观念的变化。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可以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此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基本以革命为视角,外交观念带有鲜明的革命色彩;后一阶段以发展为视角,外交观念既有对前一阶段的继承,也有诸多变化。这个视角与观念的演变过  相似文献   

10.
周鹏 《湖南文史》2012,(4):19-19
我军最早组建的仪仗队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都北京,而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延安。  相似文献   

11.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冷战外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冷战外交探析孟庆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和与之友好的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中国共产党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也属美国反对和制裁的对象,从杜鲁门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实行了反共反华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何方 《炎黄春秋》2012,(5):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起,就存在着两条外交路线。张闻天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遭到批判,陈毅在接着召开的外事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更明确指出:外交政策上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以毛主席为首的正确路线和做法,一条是以张闻天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和  相似文献   

13.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21响礼炮声中,仪仗指挥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成立刀姿势直指苍穹。而第一位佩用指挥刀接待外宾的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就是王国宏。他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刀”。王国宏现在是三军仪仗队的副大队长,指导战士训练学习。我们见到的王  相似文献   

14.
正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国家的外交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断升华。从"解放全人类"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变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与时俱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追求;既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也是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既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也表达了中国对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有所作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1971年10月25日晚9点47分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并已载入中国外交和世界外交的史册。这是新中国创始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经过百折不挠的较量,终于打破美国长达22年的阻挠,全面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益的历史性时刻,也是广大非洲国家和其他国家坚持正义,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多年英勇奋斗,最终赢得胜利的伟大时刻。进行较量的第一个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请看历史记…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 ,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三是过渡性 ,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 ,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 1 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 ,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 ,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 ,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 ,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成果丰硕,不但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布局,而且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将文化外交实践称为对外文化交流,并将其视为外交工作的一翼。70年来,文化外交不但有对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战略传承体现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进行的一场全方位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周恩来以其敏锐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外交艺术,开展了对美国的外交斗争,不仅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外交围堵,捍卫了抗美援朝军事斗争的胜利,而且树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依附于美国的日本同新中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1971年,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二是美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2月访华,这在日本社会各界和民间团体中产生了“地震效应”。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组阁不久,即宣布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这次是日本不惜得罪美国,抢先与中国建交。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明确向国际社会宣布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美关系也由此走向了全面对抗的道路。朝鲜停战后,随着国内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展开,中国迫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阵营却加强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