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家——对于从小失去家的夏菊花来说。毕竟还是她的一个“家”。在那里,留有她辛酸的回忆和从艺的种种艰辛。但是无论如何。从夏菊花记事的年龄开始,夏家的人曾经伴随她一起走过了15年的人生之路。更因此使她与杂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经济上,解放前,夏菊花虽是以自己的血汗。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生存了下来。但她端的毕竟是夏家的饭碗、从1956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曾在世界杂技艺坛上为我国赢得荣誉、获得金牌的夏菊花同志,如今已离开舞台,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她兢兢业业,谦虚谨  相似文献   

3.
夏菊花,著名杂技演艺术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质艺术家协会主席。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起,将陆续刊出由赵瑞泰、方月仿先生共同撰写的《夏菊花伟》。根据本传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夏菊花》不久也将也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4.
终身难忘的北京演出 夏菊花要重返舞台了,而且是以《顶碗》最新的高难动作亮相首都北京。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全国杂技同行的极大关注,也在许多喜爱杂技艺术的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出访加拿大 1982年元月至3月。武汉杂技团出访加拿大,团长为夏菊花。 这次出访的演员名单中增添了一位杂技新秀——李莉萍。这是夏菊花和其他负责同志有意想创造一种环境.让“可爱的小红花”——李莉萍在国际舞台上经受考验.为以后参加世界级比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1954年,江水猛涨,居高不下,汉江两岸,防汛大军日夜固守堤坝.夏菊花参加了防汛慰问团。有一次,为了慰问那儿的防汛大军,夏菊花赶到河边,她一看,摆渡的小木船已经挤满了人,船夫劝她不要上船,她说:“我开会已经迟到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慰问演出呀。”话音未落,夏菊花一个箭步跳上船去,朝着防汛大军所在地赶去……  相似文献   

7.
1964年,对于夏菊花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那一年,她的生母吴巧云刚满45岁便早早离开了人世,给夏菊花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人生缺憾:在那一年,夏菊花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个在旧社会苦海里泡大的孩子步入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  相似文献   

8.
在狂风恶浪中 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这一点上,夏菊花体会特别深刻。在旧中国,国弱民穷,杂技只能是“撂地摊”的小玩意儿,艺人们忍饥挨饿还要疲于奔命。解放后。国家独立自主,人民生活也逐渐改善,人民政府对文化艺术百般扶植,夏菊花的事业才从低谷走出,获得了新的生命,直至迈出国门。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夏菊花向武汉市领导承诺筹集1000万元资金后,武汉市政府将建造武汉杂技厅的规划正式列入了市政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并在夏菊花的一再催促下,于1987年破土动工。  相似文献   

10.
在另一个世界里 八国之行,除第一站南斯拉夫外,其他七国均为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这些国家与“百年魔鬼舞翩跹”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相比,无论从经济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夏菊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对笔者说:“要说走出国门看世界,我们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使者。当时,灯红酒绿、满街霓虹闪烁的西方世界,对于长期封闭在贫穷落后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好比一场梦游!”而年轻的夏菊花第一次走进另一个世界,她对那里的繁华不卑不亢,她对担当文化使者的神圣任务尽心尽职,她甚至面对那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楼,心中燃烧起了“一定要为改变祖国的落后而努力”的新的激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品格呀!  相似文献   

11.
进入夏家后的第一次反抗 一天,在民众乐园技艺厅前的空地上,养母郑秀英捧着几只瓷碗命令夏菊花:“菊花,再不练新节目,我们夏家班就要被别人挤垮了。来,把这几只碗顶在头上,围着场子跑个圆场我看看!”  相似文献   

12.
采访笔记     
《西藏人文地理》2014,(1):14-14
2012年5月底,杜冬去米林县采访,在才召村第一次见到亚夏,也认识了珞巴族研究者林天然。他们跟亚夏一起喝了很多白酒,亚夏唱了很多歌。我在杜冬那里第一次知道亚夏的故事,她是珞巴族史诗最后一位口头传唱者,她的子孙们并没能将她传唱史诗继承下来,她喜欢抽烟,她不会说汉语,但是她却用最有力的说唱告诉世人珞巴族的种种。  相似文献   

13.
<正>1989年8月1日上午,第二届天鹅艺术节暨第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工人体育馆隆重开幕(本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黑龙江省第二届天鹅艺术节合并举行,并作为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分会场,命名为"天鹅之声")。这届"天鹅之声"艺术节暨第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杂技、曲艺于一体,荟萃了黑龙江省内近年来的文艺精英和新作于一堂,全面展示文艺工作的成就。本届艺术节暨音乐会隆重而热烈,共演出22台63  相似文献   

14.
浅谈菊花     
朱德良 《神州》2012,(27):186-186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菊花则是国画四君子之一,在国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画好菊花,就应该了解菊花,要画好菊花就应该要真正的喜欢菊花。历史上关于菊花的诗词文章和国画都是非常多的,这与菊花的生长习性有很大关系,这也赋予了她更多象征意义。菊花一开,万物无颜色。一直都记得这句诗句,似乎菊花历来就是美好的象征。同时菊花亦以高风亮节,品质高洁而深受人们赞赏。画菊的方法有很多种,流派也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的作品风格也是多变的。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野逸,或笔力雄健,或气势磅礴,或清高正气。这都是后人应该继承的。有了这么多的前辈为我们提供好的方法和资料,我们画菊的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春节,阳光灿烂。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腰板挺直,脚步稍显蹒跚,一头剪得短短的银发衬得她精神矍铄。老人手捧一束清香的菊花,摆放在老伴的遗像前,轻轻地说:“老伴,马年吉祥。你还记得吗,今年是你90诞辰。”她献上了菊花,深情地祭奠去世20年的丈夫。对着遗照,老人默默凝视着…… 老人名叫李新,她与丈夫王健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被武汉市老干部传为佳话。像她这样的家庭在武汉市是少见的:夫妇俩一个是革命老干部,曾任武汉市财贸办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小脚妇女。  相似文献   

16.
菊花石,又名石菊花,乃石中珍品,堪称世界一绝。她取之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南岸以富硒闻名世界的鄂西深山石丛之中,其花纹生在石中,酷似菊花,故名菊花石。据有关专家考证:花纹生成于两亿年前,是世  相似文献   

17.
河南汉画中的杂技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杂技(包括幻术和马戏)艺术历史悠久,从可靠的文献资料看,春秋时期已肇其端倪,《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宋国著名的杂技艺术家兰子的事迹,说兰子“能燕戏”、“弄七剑”。所谓“燕戏”就是汉代的所谓“冲狭”,现在的穿刀圈;“弄七剑”属于手技,同时耍弄七个短剑,在手中抛接自如,即所谓“选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交替上下,循还往返。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兰子的绝妙技艺可以说她是河南最早的一名杂技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刘琳 《神州》2020,(1):284-284
随着剧场和舞台杂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杂技艺术在我国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杂技编导的作用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杂技编导效果的强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让当代杂技艺术走向多层面、多领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杂技剧《楼兰寻梦》,以惊、险、奇、难的杂技艺术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历史故事。该剧以杂技剧的形式对汉代的丝路文化进行当代演绎,解决了杂技戏剧化过程中杂技与戏剧融合的龃龉,对当代杂技剧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楼兰寻梦》以其丝路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以情境塑造加强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杂技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竿木杂技俑主要来自于墓葬,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出现,主要包括金乡县主墓、孙承嗣夫妇墓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墓。根据上述墓葬出土的竿木杂技俑,可以总结出:一是竿木杂技俑在唐代的流行时间主要为开元年间;二是竿木杂技在唐代的杂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竿木杂技俑在表现唐代竿木杂技艺术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