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张伯苓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接受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张学良:"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张伯苓先生!"此言不虚,张伯苓可谓影响了张学良一生。1916年,教育家张伯苓在东北考察时,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热衷基督的张学良恰好那天聆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这个课题,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外学者来说,已经是个旧课题,远的不说,自70、80年代以来,在中外杂志上已经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及其他纪念、回忆文章,就难以胜数;张学良的传记也有多本问世。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要写出新水平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笔者在访问日本时读到一本由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著的《张学良传》(岩波书店1996年版,以下简称《张传》),却觉得颇有新意,值得向大家推荐。  学术论著贵在出新,而要写出新意,首先是要有新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观点。中国史学界有“论从史出”的传统,所以一般注重这个…  相似文献   

3.
正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于山西太原府阳曲县西村,在中国思想史上被视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化奇人。尹协理先生在《新编傅山年谱》(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他不但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平民思想家,而且在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训诂学、哲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美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先生在本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族生存,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挽救国家的危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张学良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抗日救国的“千古功臣”,其英名将光照华宇,永载史册。 张学良先生当时为达其联共抗日的愿望,在西安事变前,曾与国内诸多实力派人物进行联络,意图说服他们谏蒋联共一致抗日,其中与山西阎锡山的联系尤多。 阎锡山在1936年10月9日和10月15日的日记里,就曾记载张学良派机要秘书李金洲和任过陆海空军副司令部的参谋长、东北军军长的戢翼翘(字劲成)先后来晋,商讨联共抗日,但细节未录。1989年我因公去美国,曾在洛杉矶阅李金洲之《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其中谓:“张氏(注:张学良)对剿共产生怀疑,为明了素以老谋深算之阎伯川氏对剿共意见,密令作者以私人身份前往太原。作者到太原后先谒赵戴文氏,据称阎主任以剿共非计为念,理由为对内则将来无以对外也。继由赵陪同谒阎,所谈亦同。并称有机会将与张氏联合向蒋进言。返陕后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绝不是"听命中央"而是想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张学良与日本政客有暗中交易,希望通过收买日本政客,进而放缓或者阻止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也是其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村茂树是日本明治初年启蒙团体“明六社”的重要成员,在启蒙运动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其后因宣扬国家主义道德论.致力于复活儒教,被目为明治初期保守主义的代表。那么,西村的思想是否有过转变?如果有转变.其变化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是否存在内在的统一?搞清这些问题,对理解明治初期启蒙的整体性格,以及日本近代思想史,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王鹏 《文史精华》2003,(5):12-16
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此举标志着旧军阀割据时代的结束,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详情请看《张学良与东北易帜》。  相似文献   

8.
由山西省历史学会、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西安事变研究会等单位联合筹办的“中国近现代名人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国际(地区)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9月19日至25日在太原市山西大学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学者85人,会议收到论文92篇。  相似文献   

9.
<正>近段,在日本研修,见到饭岛武次先生2012年出版的一本新著,书名叫《中国夏王朝考古学研究》[1],研习之后,觉得很值得一读。本书是饭岛先生继《中国考古学概论》之后的又一部研究中国考古学的专著。可以说是饭岛先生研究中国夏史、夏王朝、夏文化、夏代考古的全面概括与总结,是其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张学良藏书目录中,有大量"红色"和偏左的书籍。其中既有张学良自购者,也有负责看守他的刘乙光等人代购者。在被幽禁大陆期间,张学良曾认真研读其中的部分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并对《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哲学选辑》等书和部分杂志上刊发的理论文章做了详尽摘抄,留下了大量读书卡片。就卡片呈现的内容和其所写日记来看,张学良在当时不仅对马列主义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自觉地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张学良当时的思想状况,而且对理解他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某些做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印象之深,就连外国记者也表示惊讶。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起":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接触?"张学良当即回答说:"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13.
杨天石 《百年潮》2002,(10):74-77
奉命撰写《苏俄在中国》读后感蒋介石的《苏俄在中国》一书在叙述西安事变时采用了张学良回忆的部分内容。1957年8月上旬,蒋介石召见刘乙光,询问张学良读过该书没有。刘答称:张在未收到此书前已每日在收音机上听过,收到书后又立即读了。蒋询问张读后“怎么样的说法”?刘答:“张叹惜未能早读这样的书”。在  相似文献   

14.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大小军阀占地为王,逮其实力强大,羽翼丰满后,莫不希望逐鹿中原,问鼎中央,可谓个个都做过统治中国的美梦。然而,张学良可能是个例外。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张学良至少可以独拥东北,称王称霸,做一方的土皇帝,但张学良却顶住了来自日本和集团内部的多重压力,毅然易帜,膺服南京中央政府。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各种反抗中央的势力风云际汇,张学良在关键时刻入关,反蒋势力作鸟兽散。“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合作无间,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与暴日周旋。逮其…  相似文献   

15.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继承父业以来第一次对外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其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受南京国民政府反共意识的影响和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于张学良对形势判断失误而造成的。该事件破坏了东北地区中、苏、日微妙的平衡关系,更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样板,加快了日本的侵略步伐。  相似文献   

16.
乔娜 《神州》2007,(12)
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的囚禁生涯。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将军人生"大起大落"的转折点。国难当头,他用枪扣押了"上司",逼其抗日;又抱着牺牲自我的精神,经受了遥遥无期的"管束",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雅尔塔“密约”对国民政府的冲击与接收东北——也论抗日战争结束时之东亚国际关系西村成雄在1945年东亚的国际关系中,居重要角色的国家有日本、中国、美国和苏联四个国家。无庸置疑,这其中还包括日本“傀儡政权”与英法两国所带来之影响。但在中国政治空间方面,应...  相似文献   

18.
在凝重的思考中求索—读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吴怀祺读完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后,使人想起一句话:风格即人。他在中外古史研究中,思考历史,也思考史学。这部书处处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书的副题是:“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  相似文献   

19.
解读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的往来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张学良资料”中的往来信件为主要史料,重点分析西安事变后他与蒋介石、宋美龄、戴笠及前东北军将领的关系,描述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的软禁生活、思想变迁与人际交往的基本状况,揭示由此折射出的国民党内特殊的政治生存与人际关系,以期加深对张学良生平与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8月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宝辰、林凤升合著的《日本掳役中国战俘劳工调查研究》一书 ,这是刘宝辰先生继 1993年出版《花冈暴动》一书之后 ,在研究二战时期日本掳役中国战俘劳工问题的又一新成果。近年来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掳役华工的问题 ,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吉林大学陈景彦所著《二战期间在日中国劳工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一书 ,就是有代表性的力作。该书主要是用日本方面的有关文字资料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强掳和迫害华工罪行的学术专著。刘宝辰、林凤升合著的《日本掳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