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蓉 《丝绸之路》2013,(24):5-7
小说通过采用以文字呈现的相对静态的叙述方式,使其使用的叙述人称有了频繁转换且被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叙述人称的转换可以作为叙述者或人物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呈示,同时还会引起小说叙述角度的转换。叙述者与叙述角度的配合构成小说的叙述方位,这两者的转换是引起叙述方位转换的重因素。小说《看上去很美》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之间不断交错,使小说的叙述方位不断在“显身叙述者+主人物视角”和“隐身叙述者+主人物视角”两者中变换,带给读者一种新奇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2.
杨莹骅 《丝绸之路》2012,(24):23-25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探讨悲剧和喜剧的戏,因其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对观众的影响也很强烈。因而,这部戏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干扰使叙述层次发生变化,即使叙述者交接转移,则叙述框架发生变化,则情境发生变化"的反证,来探讨戏剧的框架内在。  相似文献   

3.
朱丽 《文史月刊》2012,(Z3):60-61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魏微的《从南京始发》和《在明孝陵乘凉》两篇成长小说展开研究,试图从中寻找魏微南京叙述的特点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4.
李雨芹 《丝绸之路》2013,(18):32-34
布思曾说过:"当一位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品的准则(即隐含作者的准则)相符合,那么我说他是可靠的,反之则是不可靠的。"中国现当代童话中,叙述者的价值判断、道德取向明确而且稳定,都是以现代社会的道德准则为标准的,同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具备了叙述学中关于叙述可靠性研究的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现当代童话中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入手,论述其叙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崔久成 《丝绸之路》2012,(24):25-27
在广义叙述学中,梦经验也构成一种叙述文本。2010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影片《盗梦空间》一经上映便在全球引起轰动。影片最大的创意便是将梦叙述作为一种次叙述贯穿整部影片。影片在延续老式学院派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梦叙述增加叙述维度,将影片简单的归家线索扩展成立体开放的故事空间。本文从叙述学角度出发,分析影片的创作思路及其独特性,剖析影片成功的深层动因,提炼出电影创作中的可借鉴因素。  相似文献   

6.
海派作家藤固的短篇小说《奇南香》,从叙述学角度来看,一般会想到是全知式的叙述者,但其实只是局部全知,叙述者不是上帝,只是一个无名的旁观者,而且故意不点破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7.
胡英 《丝绸之路》2013,(4):15-17
从经典叙述学角度出发,电影《楚门的世界》可以分为明显不同的两个层次,并且有较复杂的跨层情况。本文从叙述层次理论入手,分析电影的叙述形式如何影响其叙述内容及不同层次间的交织和转换,推动电影主题关于真假交织和转换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提出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但并非"经济决定论"。斯密在其历史叙述中论证的不是他对生产方式的看法,而是对人性的认识。在他看来,人类有其固有的而非僵化的本性:交换倾向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而交换能力则是推动经济进程的动力;它们的最终依据是人类的同情共感,而人类的法律和治理则完全依靠同情共感。人类社会的秩序借助同情自发地形成,并在法律和治理的历史中演进。斯密著作中的历史叙述表明,他讲述的所有故事,最终都是其设计的人性科学体系的注脚。  相似文献   

9.
论历史叙述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要解释自己或他人已经历史化了的行为,因此回避不了历史叙述,它成了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在不同程度上作为一位历史叙述者,通过理解个体自身的历史或生存情境,阐发自己的存在与实践目的,即进行历史叙述时,他已经置身于一个历史叙述的循环之中。历史叙述循环从现象上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叙述前的准备阶段,即阅读与历史理解阶段;其二是叙述阶段,即叙述与历史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一骢 《丝绸之路》2012,(24):19-22
史进在《水浒传》里的消失这一叙述现象,在《水浒传》叙述模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以"史进的消失"作为引子,简要整理和描绘了《水浒传》的叙述特点,通过现象探究了这样一种叙述风格的成因,即中国古代通过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章回体小说中的底本问题。最后,对于叙述风格成因——底本问题,以"何为底本"为题,对底本从叙述学原理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单纯讨论叙述底本问题在概念方面过于空疏,需建立"原型底本"与"写作底本"两个新概念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1.
高华 《炎黄春秋》2006,(10):27-32
长征作为英雄史诗,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却少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著作《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小说的三个叙述层面呈现出复杂的跨层行为。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入手,探讨其中分层、跨层及元小说叙述策略的运用,从而把该小说的形式技巧与主题升华联系起来,探索和揭示作品主题中的深层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叶愚 《神州》2011,(10):36-36
先锋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九十年代末,喧嚣的先锋文学进入了尾声。在这种退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注意的痕迹。其中叙述策略的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转移,它代表着文学观念和文学背景的变动,也预示着将来的一种走向。  相似文献   

14.
《荆棘之城》是萨拉·沃特斯的第三部作品,凭借高超的叙述技巧与象征的合理运用,营造出一个维多利亚背景中悬疑色彩浓厚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荆棘之城》叙述方位及"手"因素的分析,简析其如何抓住读者内心,讲出一个完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叶愚 《神州》2011,(23):36
先锋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九十年代末,喧嚣的先锋文学进入了尾声。在这种退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注意的痕迹。其中叙述策略的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转移,它代表着文学观念和文学背景的变动,也预示着将来的一种走向。这方面值得注意的代表就是东西《耳光响亮》,它的成书时间1998  相似文献   

16.
张欣一  周爱芬  叶曼  郑珣 《神州》2020,(1):257-257
本文就电视新闻的叙事时间以及叙述视角作出了简单分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成 《近代史研究》2008,20(1):117-130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一个日益显现的叙述转向,是对边缘、性别、底层、族群、区域及诸多以往被忽略历史面相的呈现和重估,及对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性史学的质疑和挑战。虽则,新的叙述转向与旧的现代性史学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歧异,但进入这一取向并不意味着必然排斥另一取向,学术的发展需要新旧间的碰撞、对话、沟通和整合,即体现为“当场”与“事后”交相参照的历史建构,“见之于行事”和理论作为策略的并行不悖,以及与多元历史记忆共存的史学专业认同。在这个意义上,“学术无新旧也”,新的叙述转向似应注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力求超越以往现代性史学形成的新旧对立、破旧立新的思维惯性,在继承、借鉴和发展以往学术的基础上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18.
在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的编写过程中,分期和叙述方式的确是件比较难办的事。鉴于地缘环境、历史沿革、文化生态的差异,我认为,各民族文学史的分期和叙述方式,不应一味套用汉族文学史的“路子”,而应该多样化。确定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分期和叙述方式,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在其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其中包括陶情冶性、审美娱乐的功能),及其演变情况,要在这里面见联系、找趋势、寻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某一少数民族迄今为止的所有文学现象、已搜集到的全部作品及它们的  相似文献   

19.
李佩阳 《丝绸之路》2013,(12):38-40
作为爱情悲剧与喜剧的代表作,《牡丹亭》与《终成眷属》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层面曲折生动,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还在于文本别具一格的形式与结构设计,不管是主题还是写作手法都突显着冲破束缚与思想桎梏的特点。本文以这两部剧作为例,通过分析作品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结合作品结构与主题的关系,总结其叙述结构模式、形式与意义,达到旧文本新理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人接受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指示,对《佛山市志》第十篇至第十五篇进行审读,其工作方针是:(1)从正式出版物的角度出发,对该部分内容的记述结构、叙述方式、语言文字的科学性做初步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2)结合地方志出版工作的点滴经验,对《佛山市志》全书在编排体例、统计图表的科学设置、成书风格等进行赏析并阐述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