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锟 《神州》2013,(4):5-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霖·麦卡勒斯的一部经典中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美国南方小镇上一个古怪而畸形的三角恋爱情故事,自问世以来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双性同体”这一理论,分析作品中被忽略的李蒙表哥的形象,并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分析,从而揭示出其双性同体的形象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导致了其爱情悲剧,并进一步阐述了双性同体的发展模式才是理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付子英 《神州》2012,(8):5+7-5,7
小说《玉观音》的女主人公安心,代表着作家海岩塑造复杂女性的最高成就。这位男性作家在创作这个人物时集中了许多美好的想象,他试图在作品中实践一种新的女性观,安心也因此受到读者的关注。但是我们细读这部作品,就会发现作者的女性观虽有创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旧有观念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新旧女性观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复杂交织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欺瞒狡诈、冷酷无情的名利场。传统意义上评论家认为小说女主人公蓓基·夏普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往上爬的野心家。而文章则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境况,通过蓓基争夺话语权、改变生活境况、消解母亲形象及她具备的双性气质来分析蓓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白敏 《神州》2013,(23):16-16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生于厌女观充斥的中世纪,然而在她遗留的神学、医学等作品中却闪烁着女性的光芒。她记录的神视中包含了各种女性形象,充满了女性气质;在艺术中歌颂女性;医学著作中以女性视角探讨两性关系。有时代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生于厌女观充斥的中世纪,然而在她遗留的神学、医学等作品中却闪烁着女性的光芒.她记录的神视中包含了各种女性形象,充满了女性气质;在艺术中歌颂女性;医学著作中以女性视角探讨两性关系,有时代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但女性服从于男性这一根本原则仍没有松动。本文主要从生理、宗教、法律三个方面来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观,认为这一时期的女性观虽有所改变,但女性仍被束缚在家庭中。  相似文献   

7.
张娟 《沧桑》2009,(5):239-240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Jane Eyre)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旨在用雌雄同体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并以此来说明只有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个体才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女性禁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女性禁忌突出表现为渔民社会中基于女性经血、生育形成的"赤不净"、"白不净"信仰观、以大峰山为代表的基于佛教教理"五戒"设定的山岳女人禁制,以及神道祭祀仪式下的女性排斥等。女性特有的月经、生育等生理表现,在民俗社会中被视为是不净、晦气、危险的发生源而予以隔离和排除。女性不净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创世神话。统观日本女性禁忌事象、民俗思想的存在和演变的主要脉络,可以发现其深层原因是男性在场和作为他者的男性视角起到了关键作用。女性禁忌得以确立是作为两性中另外一性的男性在场使然,男性宇宙社会的立场客观上对女性禁忌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其传承提供了土壤。当下研究中不乏将女性禁忌与女性歧视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倾向,立足于民俗学的视角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9.
到了成为“大妈”的年龄,她们才找回自己的性别,捡拾少女时代错过的种种。流行的观点常常认为,每个广场舞大妈都带着抹不去的“红色基因”。如果广场舞真能完全代表红色年代,如何解释她们穿着的短裙、高跟鞋和扭动的腰肢呢?红色基因确实存在,却很难说是主流,本文试图从女性气质这一视角解读广场舞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孙婷 《丝绸之路》2009,(20):37-39
儒、道互补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儒、道两家在诞生之初并不是互补的,它们甚至是对立的。一直到魏晋玄学的出现,两家才不再对立。这一转变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陶渊明正是这一时期融合儒道的代表人物。盛唐已降,李白、杜甫完成了儒、道精神在人生及其创作中的真正融合。直至苏轼,形成了中国古代儒、道融合的人格精神的典范。通过这一线索,我们看到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由相互对立,到相互融合补充,再到相反相成地对塑造中国文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兴趣、文化心理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汪筱千 《神州》2014,(14):166-166
在我国严重雾霾环境的影响下,环境法开始由问题驱动型向预防回应型转变。相比于重视治标管控的问题驱动型环境法,预防回应型环境法在手段上多元化,区域上多点化,思想上超前化,是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本文在介绍两种环境法的同时进行比较,重在突出环境保护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儿童性别角色的培养。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得好多孩子身上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女孩子自不待言,男孩子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女性”的气质,做事扭扭捏捏,越来越缺乏男子气,有的甚至产生女性化的心理变态,从外观到内心都进入女性角色。这一切值得引起男孩家长们的重视。一个人性别角色的获得是以生理因素为基础的。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性别角色气质要从小开始培养。男性气质表现为阳刚气概,我认为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3.
雷里里 《神州》2011,(17):14+29
洛水女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梦意象,"洛神"更是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完全依靠男性精神需求所塑造的"梦中女神"。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美"和"贞"、"情"与"欲"的梦意象因素,是古人对女性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2,(7):43-43
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来到延安后,迅速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构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抗战开始后,作战部队大多开拔,新来的知识青年大多还是男性,延安的男女之比据说是18:11不过新来的知识青年中有不少女性,这些女性无不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又大多来自大小城镇,仪容时尚,气质文雅,立即成了男性的“觊觎”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16.
雷里里 《神州》2011,(8):14-14,29
洛水女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梦意象,“洛神”更是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完全依靠男性精神需求所塑造的“梦中女神”。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美”和“贞”、“情”与“欲”的梦意象因素,是古人对女性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及的女性必须要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可以理解成女性必须争取到经济独立。而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若想获得男性和整个社会的尊重认同,继而获得相应的权益和地位,不但要有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在经济上赢得努力,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才能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都不依附男性,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18.
杨梅  周瑞娜 《神州》2013,(17):26-2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及的女性必须要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可以理解成女性必须争取到经济独立。而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若想获得男性和整个社会的尊重认同,继而获得相应的权益和地位,不但要有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在经济上赢得努力,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才能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都不依附男性,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19.
书讯     
《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出版台湾师范大学王秀惠博士所著的《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出版。该书试图以性别学理论阐释梳理二战前美国男性华人的历程,全书约30万字,绪论、结语外另分为六章。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性别研究与男性气概的有关情况;在随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探讨了男性华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经济和种族压制;第四章中,作者从白人洗衣业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如何塑造他们对于男性气概/女性气质的认识以诋毁华…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南方派作家,其主要著作《喧嚣与骚动》反映了他的妇女观以及旧南方传统道德观和清教主义教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南方妇女过着非正常的生活。通过从不同角度研究《喧嚣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夫人和迪尔西的不同命运的细节可看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深刻地同情以迪尔西为代表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赞扬拥有简单的人性、爱和同情心美德的女性,但也痛恨以康普生夫人为代表的顽固不化、保守落后的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