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常常跟钟情于她的人们 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对过一大少两儿半晌的平头百姓来说,一切都可用三个字来概括──无所谓。 真的如此。 可对有些人来说,仿佛每说一句话、每办一件事都要付出代价,当然,有时也能得到诸多酬报。遗憾的是,这代价和酬报是极难成正比的。 因为她们都是头上顶着各色光环的名人。 光环荣耀,却也沉重。 她们活得很累。 就是这样。  …… 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青春派歌星韦唯,“无冕之王”记者,报社的“老总”,无论是谁,都从未想到过,他们能在法院的“大堂”幸会,在世纪末躁动的中国歌坛上留下了一曲令国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10):42-43
如今的玉树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一切如常还是满目疮痍?那些幸存者到底过得怎么样?日常的生活与幸福是否已经回到他们身边?从北京到西宁,从西宁到玉树.”一汽丰田玉树探访爱心之旅“一行几十个人对”玉树”的讨论从未停止.脑中所有的想象也都离不开“玉树”二字。这其中.最让人魂牵梦萦也最让人揪心的问题无疑是——那里的孩子们怎么样了——他们是否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相似文献   

3.
夸奖如阳光     
“夸奖如阳光”,这是美国的一句名言。“好话一句三冬暖”,中国人则这样说。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心理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向卜的原动力。孩子需要夸奖,就像植物需要水分。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就更需要加倍给予这种夸奖的养分。然而,有不少老师和父母没有掌握好夸奖这门艺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也十分严格,但常常“有心栽花花不发”。其实,孩子与成人一样,具备人性的一切弱点,甚至表现得更为直率。他们十分在意自己在老师和父母心目中的地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13日,本刊编委范敬宜因病去世,特发此文悼念。“生命有时很脆弱,他的一切聪明才智,都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结束了,这是很令人伤感的。”11月14日,得知老朋友范敬宜去世的消息,彭定安老人不禁连声叹息。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如何讲得生动、幽默梁启忠历史课如何讲得生动、幽默,以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认识历史规律,提高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本文试作一次探讨。其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谁都讨厌腰板挺直、面孔呆板、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老师,因为这是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6.
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三月 ,叛军侯景攻陷首都建康 ,梁武帝萧衍得知已不可能再决一死战后 ,叹息说 :“自我得之 ,自我失之 ,亦复何恨!”他是实际上成了俘虏之后 ,侯景让他饥渴而死的。《南史》作者李延寿在萧衍传记后有一段评论文字 ,其中说 :“自古拨乱之君 ,固已多矣 ,其或树置失所 ,而以后嗣失之 ,未有自己而得 ,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 ,以致穷门之酷 ,可为深痛 ,可为至戒者乎!”萧衍“自我得之 ,自我失之”这句话 ,稍为读过一些历史的人 ,大概都有印象。是因为它太深刻了?太沉痛了?还是其中有阿Q味?估计人们会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怀揣热情,探索以水墨写意之法表人之情,传人之神,从中得神似求形似。构思落墨不虑其形,而先琢磨其心。知其心则能定其神,定其神则其形自然跃于眼前,于是何简何繁,何实何虚,也自然有数在胸中。我往往表现太过而失其形,也常常塑造不及而失其神。我的败笔很多,有时我“屡战屡败”,但20多年来,我却是“屡败屡战”。要我说说自己如何画画,学步蒙童只能咿呀而语。我想咿呀几声也不妨,正可就教于艺坛前辈,同行师友。  相似文献   

8.
怀念距离     
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想来是彼此总不能相碰的目光;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教室到办公室的路程;与长辈之间的距离,是那谁也无法看见的“代沟”,朋友之间的距离,仅仅是自己也说不清的心中的小秘密。因此,人们希望“亲近”,努力避免“距离”。可有时候,我们也强调“距离产主美”、“相见不如怀念”,这不仅仅是人们分离时无力的说词吧? 请原谅我开篇的繁琐,可我心中深藏的那种对距离的记忆已被轻轻唤起……十二年前,一个还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从温暖的南国到了遥远的北国。那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鲜和有趣的:水井不是在屋外而是在屋内;床不是木头的却终日暖烘烘的;  相似文献   

9.
杨宇驰  宋涛 《世界》2012,(10):170-177
始终认为,“逍客”这名字取得太成功了,逍,逍遥、潇洒、畅享、无拘无束,逍客,其原意指“城市游牧民”,但我们也可以理解成逍遥洒脱之人。试问人生在世,谁不想摆脱一切,恣意欢歌,在远离烦扰之地闲云野鹤一番。  相似文献   

10.
“无疑,唐山是属于我的。”这是1986年钱钢在写作《唐山大地震》时的感慨。弹指20年。有时记忆并不随岁月的消逝而衰减,唐山,这辈子注定无法与钱钢分开了。无论他身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20年前的文字像一个符咒,时时在耳边萦绕:24万人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整体,它们在10年前带走了完整的活力,使得唐山至今在外貌和精神上仍有残缺感。一切似乎都逝去了,一切似乎又都遗留下来了。仿佛是不再痛苦的痛苦,仿佛是不再悲哀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殷熙彦 《神州》2013,(21):75-76
从放下书包,执笔从教到现在,在站台上一站就历经了十六个春夏秋冬了,在这期间我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学生,都得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成天都得与学生打交道,所以在这十多个季节轮回里我摸打滚爬也总结了自己些教育教学经验,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以“爱、唤、放、换、范”几个字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下面我就“爱、唤、放、换、范”谈谈我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如影随形     
杨潇 《南方人物周刊》2013,(43):109-109
在汉堡听到那句“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曾飞向我们”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骄傲的灵魂,尽管实际上,哪怕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德国,我都得不断离开那里,去往柏林。到了哈佛,这句话立刻褪去所有形而上,变得世俗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投笔从戎青少年时代,伊俊山埋头读书,曾认为“把书念好了,就是我最大的希望”。①尔后,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共产党人,爱国师生在北平抗日救亡运动中,“无辜被捕入狱坐牢,受尽了严刑拷打、污辱和各种诱惑,但是他们永不变节,誓死不屈,坚决斗争到底。这一切都使我感到共产党的伟大是无可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隆化县鸽子洞,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元代文物,其中一件墨写文书(已残) ,所书汉字有“失剌斡耳朵”(封三:2)。现简述失剌耳朵及相关问题。在元代文献中,“失剌”又写作“昔剌”,都是蒙古语“黄色”一词的音译。“斡耳朵”是蒙古语“营帐”之意。“失剌斡耳朵”就是“黄色的营帐”。在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汗在和林建有一座避暑用的营帐:“它的墙用格子木制成,而它的顶篷用的是织金料子,同时对它整个覆以白毡;这个地方叫昔剌斡耳朵。”(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279页)这座大帐“其中可容千人”,“从来也不拆卸收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历代文武职官的称谓,与“都”字有关的,数以百计。为什么“都”字在官制上应用这样广泛,“都”字究竟是什么意义?一般读者认为“都”字通常表示“一切”、“全部”的意思,读如兜dōu;但是考查所有官名中的“都”字,几乎全读如“督dū”却并没有一个读成“兜dōu”音的,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官制上的“都”字,并非通常所说“一切”、“全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夕写有一篇《火车头的经历》(1936),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以“火车头”的拟人口吻自豪地介绍“京沪路上来回跑:从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南京。这条路上的一切景物,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宝盖山的山洞,几个城市的各式各样的塔……”“  相似文献   

18.
肖莉莉 《神州》2011,(6X):206-20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正体现了我们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正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树立“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新世纪的服务宗旨。因此,在学生知识形成的每个过程里,教师始终要服务于学生,帮助、关心每一位学生,扮演好一个设计者、引导者、服务者、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一)写“当前的活的历史”历史著述,最难的应是写当代史,尤其是在当前事变刚一过去就能把握其来龙去脉,作出及时正确的记载和总结了。著名的例子是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政变记》。这书在政变后三个月内就写成。恩格斯赞誉说:“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当时“这个事变在所有一切人们中间都只引起过惊异,而却没有被任何人了解”,马克思在“事变刚一发生之后”,就“把图画描绘得如此巧妙,使得后来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出新的证据来证明这幅画曾  相似文献   

20.
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是说,谁占据了中原谁就能统治中国。这个成语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既是一个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文化核心地区的历史趋势。作为一种趋势,它有时强劲突显,有时也软弱黯然。但在周、秦、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最强盛的历史朝代里,这个趋势表现得尤为醒目。因此,它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主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