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都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地方志怎么办 ?从我们河南的实际出发 ,我在学习中初步体会到 ,今后地方志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以下五点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地方志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新形势下客观世界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方志界贯彻十六大精神 ,必须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 ,尤其要组织方志工作者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  相似文献   

2.
“诚毅”是厦门集美学校(现为集美大学)的校训,也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本文试从中华文化历史角度来探讨“诚毅”的哲理意蕴及其实践意义,侧重阐释其文化精髓和思想营养,以期初步认识陈嘉庚先生思想系统中“诚毅”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邢洪儒 《攀登》2008,27(5):58-60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建设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与基本经验,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题中之义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理论的创新,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和“党的精神建设”这两个学术范畴,并把“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门党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来研究,并将其上升到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灵魂主宰来看待。文章论述了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党的精神建设同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加强党的精神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指向。  相似文献   

4.
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平 《攀登》2004,23(5):6-9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注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实践领域,叉要注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精神领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化品格.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先进思想、远大追求、科学态度和坚强意志,是党的事业生动实践中的理性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结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强大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具体形态由党所处时代条件、肩负使命和面临任务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创建与形成有其内在的辩证发展逻辑,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需要重点创建、培育与弘扬“四种”政党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军 《攀登》2010,29(6):50-55
毛泽东建党学说和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建党思想所折射出的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长盛不衰的民族精神。研究毛泽东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联,对于加强现阶段党的建设以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属我国南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哲学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老子》五千言蕴含着丰富的楚文化精神。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今时代的要求,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都应该发挥它的价值,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老子哲学中丰富的宇宙观、政治思想、人生观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其思想素材来源于上古时代的生命发生观。这种观念认为:人类的个体生命始于妇孕三月之时,亦即胚胎初分阴阳之时。在此之前的受精卵是作为元气存在的;到婴儿自母腹降生,生命便进入“有名”的形态。老子据此建立了“道”、“始”、“母”等概念,进而提出了他的宇宙生成图式、伦理学图式和宇宙演化图式。这些图式是上古时代公共知识和仪式行为的产物,须在人类学视野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8.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2):76-76
什么都要量化,似乎不量化就不够科学,一量化就万分科学。于是各行各业都有了“量化”的考核标准,物质生产如是,精神生产也如是。然而,物质的量化好办——多少、轻重、大小、精粗、功能、硬度……各项指标都可以通过工具、仪表测得。精神生产就不同。虽然文字可有多寡,书籍可有厚薄,但精神创造的分量却是不能论斤约的。若是以著作多寡或字数多少论英雄,那么,善于抄袭或粗制滥造者一定是顶尖学者。孔子、老子,留下的著作都不多。老子只五千言,孔子多一些,可靠的也不过一部《论语》,还是弟子们编订的讲堂录。作《春秋》、释《周易》、定诗经》,…  相似文献   

9.
对精神损害进行财产赔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上,应采用“二元理论”,即只有侵权行为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并使其蒙受了精神痛苦时才进行精神损害赔偿。在赔偿金额的评定因素上应从“必要因素”和“参考因素”两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0.
韦星梦 《神州》2014,(14):22-22
在绵亘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一书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学派,它的另一面是帝王术,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哲学思想。本篇论文通过《老子》中对战争的态度及用兵治军思想进行分析,试述这一思想与“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废名作为京派小说最早的作家,创作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终止于四十年代,创作风格富于变化,创作上的实验与探索反映了他创作精神的曲折复杂。立足废名创作中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切口,分析其精神的发展历程,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废名形象。  相似文献   

12.
满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王朝,奠定了中国今日版图,发展了中国文化,在其从长白山走向中原的崛起过程中形成了“满族精神”. “满族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创造了历史文明,积累了历史发展动力. “满族精神”概括起来共有四个方面:自强进取的奋斗精神,从肃慎到满族,顽强进取;继承与开拓并举的创新精神,将继承中国历史传统和满族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创新;巴图鲁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满族崛起时反抗民族压迫的顽强精神升华为抵抗外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涵盖继承、团结、包容、借鉴和学习等内容.“满族精神”具有厚重的当代价值,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代有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理论奠基人。西汉初期,黄老思想是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由此产生了原始的黄老道教。以后,老子也就被粉饰为道教的开山祖师——太上老君。唐朝时期,老子又被大唐皇帝尊崇为玄元圣祖,老子在我国古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关于老子思想的评价,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范文澜、郭沫若先生等认为老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詹剑峰先生认为老子“本是一个反封建压迫的哲人”  相似文献   

14.
徐欣蓉 《攀登》2014,(1):47-50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写照.“两弹一星”精神对青海有着特别的意义,进入新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的青海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青海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韧、自信、实干、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六十多年前,中华民族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山军民把古已有之的抗击外御、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韧”的精神重新得以唤醒、发扬光大,并被赋予新的内涵。本文以太行山人民开展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为主体,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从太行人民“韧”的抗战精神的唤醒、展示和升华、伟大胜利三大部分,一步步揭示太行山军民通过抗日战争显示出来的“屈之愈弓,势之愈劲”的伟大太行精神。  相似文献   

16.
荣婧陶 《神州》2013,(4):100-100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主精神,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更充分体现了这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新课改。教师不再是主体,“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被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更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传授,把孤立的传授变成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7.
王煜国 《丝绸之路》2011,(14):121-122
《老子》思想与柏拉图哲学分别是中国文化与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其“道论”和“理念论”分别就本体问题展开了探索,而各自的探索方式又分别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并讨论老子“道”的思想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是对柏拉图方法的一种补充或反思。  相似文献   

18.
人们大都知道老子是倡导愚民的思想家但并不知道老子愚民的根本办法智者不智。这智者不智对于文人学士来说,未免难于接受,对于封建统治也未必有利。于是它被巧妙地冲淡了,篡改了。要恢复老子原来的思想面貌,需要以时代最古、手迹最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依据,作一系列缜密的考证。先从老子的“无为”思想谈起。无为与愚民司马迁将老子的思想归纳为八个字:“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如果再浓缩一下,“无为”二字就可以了。什么叫“无为”呢?“无为”既是一种政治主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说教。其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齐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宣传科学文明、引入科学方法等归结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诚、勤、勇、爱”四字真言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赵晶晶 《神州》2013,(24):34-34
儒家用世精神是我国历史经验与文学积累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使用性,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各有千秋,但其中都包含着儒家文化思想。本文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探讨我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儒家用世精神,从而了解儒家用世精神在推动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