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起来混不吝的“自闭症之父”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很消极、很宿命论的。事情它该哪样了就会哪样。”但他又有很强的戏剧性,喜欢给宿命的外表装点各色光芒,如他特别喜欢的电影台词“没有装饰过的生活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纯洁而善良的女性——苔丝,在种种屈辱中顽强地活着。她是一个反抗的女性,用自身的美德与压迫她的生活环境相抗衡。她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崇高的追求,以至于成为自己理想的伟大牺牲者。  相似文献   

3.
章认为,历史发展不是脱离人的选择而自动发生的过程,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及其选择的差异、历史偶然性因素之配合不同,历史事件的路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假设可以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历史条件的再认识,弥补实证方法、抽象思维方法的不足,破除历史宿命论的藩篱。历史假设还可以增强历史的批判意识,有利于人们以史为鉴警醒自己。  相似文献   

4.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是哈代运用省略非常突出的作品,苔丝失身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之一。本文比较哈代原著与1979年、1998年及2008年的电影电视改编作品中对苔丝失身的不同呈现,认为尽管三个版本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模糊性,但苔丝失身事件的性质、她本人的反应以及这一人物的形象,在三个影像版本中呈现得越来越明晰。  相似文献   

5.
王华 《沧桑》2010,(5):252-253
《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两部著名的爱情悲剧,这两部剧中的女主角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被刻画地栩栩如生,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她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她们的奋斗与抗争,弱点与瑕疵再现了当时生活的矛盾及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朱文宣  莫凡 《神州》2014,(5):31-32
苔丝狄蒙娜作为《奥瑟罗》中女主角,尽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她代表了典型基督教妇女的品质和特征,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爱情理想和最高的人文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苔丝狄蒙娜的形象,指出她不仅深爱着奥瑟罗,她身上同样留有种族歧视的阴影;她对爱的义无反顾使她不仅成为爱的牺牲品,也成为种族歧视的祭祀品。  相似文献   

7.
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这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体系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并且他提出了两种解救人类痛苦的途径,即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叔本华的悲剧拯救理论具有现代性特色,关注人生,人们如何才能从痛苦境遇中得以解脱,是叔本华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叔本华哲学处处洋溢着这种关注人自身的厚重现实情怀,体现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戴安 《神州》2014,(12)
翠翠与苔丝分别是《边城》和《苔丝》里两位集爱与美为一体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纯洁的化身,是大自然里的精灵。由于受到一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最终走向了爱情悲剧。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试探支配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伦理因素,解构她们的伦理选择,以期挖掘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简称《苔丝》)分别是中英两国“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沈从文和哈代的主要代表作。两位作家将画面与音乐视为文字之外的语义载体,填补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空白,丰富了作品的主题意境。  相似文献   

10.
欧洲流行病进入北美洲,对北美印第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行病不仅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更重要的是,它在心理上给印第安人以沉重打击,使他们陷入了一种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它还改变了印第安人的部落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体系,疫病肆虐之后的部落村庄、幸存者重新组合成混合不同部族、语言、文化的新的群体组织,新的社会组成、战争局势和部落上层人口的减损都冲击了部落的权力结构。不同的部落受流行病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不同,导致部落间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战争的胜负状况,改变了地区的局势,影响了各部落之间以及印第安人部落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周梅玲  粟志刚 《沧桑》2013,(4):111-1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色彩浓厚的哲学家,他从生命意志理论出发,展示了人生终极意义上的痛苦,同时也详细论述了人生有限意义上的幸福。本文试图阐释叔本华有限幸福观内涵,发掘其特征进而探讨其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英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一个时期。他对于人口和发展的悲观主义理论,人所共知。他的《人口论》于1798年初版,此后,该书多次出版,在他的一生中,共出过六版。由此可见马尔萨斯理论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关心。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乐观与悲观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大文豪萧伯纳:“萧伯纳先生,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萧伯纳摸着他引以自豪的胡须想了想,便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起来:‘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对着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王煜国 《丝绸之路》2010,(18):102-103
叔本华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在他看来,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他对于苦的产生和消除的理解,和古代佛教格外相似。佛家主张人有“八苦”,叔本华对苦的产生之理解多归于“求不得”,两者对苦的消除途径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林家虎 《安徽史学》2006,1(4):102-106
陈独秀的抗战政见以其"汉奸"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汉奸"事件后,他与中共的政治对立使其前期抗战政见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演化,其抗战理论与中共的抗战实践由脱离走向严重对立,由此从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倒退到依赖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并最终走向悲观主义的泥沼.但抗战救国仍是他思想的主旋律,他仍为中国抗战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天命观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思想核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学者认为是宿命论。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孔子天命思想的发展脉络,以阐明其天命观并非宿命论;通过探索孔子天命观与其政治理想的内在联系,观照孔子的那种可亲可敬的生命格调,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蓝领宁浩     
金链与佛珠,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悲观主义与底层乐观,文艺情愫与蓝领气息,终极思考与鸡毛蒜皮,在他身上相处得自然而然。宁浩的笑声很特别。如果非要用汉字来表述的话,它近于“咯咯咯”的声音,但绝不是“咯”字给人的活泼轻快感,而更类似于打隔声响亮而密集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文史》2013,(2):7-7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1942-)美国心理学家,著名的学者和临床咨询与治疗专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19.
国民无死所矣!俄人有占据满洲之举,法人有调兵平乱以割据之举,眈眈逐逐,瓜分之祸,不日而至。”应该指出的是,当时的商人与其他爱国者一样,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为担忧,但决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者。他们迫切希望以自己的爱国激情和斗争精神,奋起救亡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国大学生中继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之后,叔本华人生哲学又悄然流行、蔓延,它引起对人生的困惑,并逐渐渗入一些青年的心理,形成对人生的悲观主义态度。认真剖析这种现象,深入研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人生面临的种种矛盾,树立积极的革命乐观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