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而引发了新莽军队与高句丽之间的冲突.高句丽兵杀死辽西大尹田谭,严尤诱杀高句丽侯驺.学界对此段史料的理解不同.最新看法认为"高句丽侯驺"即是高句丽王邹牟--朱蒙.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并根据中外历史文献记载和好太王碑文列出6条理由,证明严尤所杀"高句丽侯驺"不是高句丽王,更不是邹牟、朱蒙.同时,以好太王碑文等考古资料与正史<高句丽传>史料证明<三国史记>所载高句丽王系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史学精粹     
<正>郑春颖:《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哗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元四世纪,佛教已经从中国传入高句丽。佛教传入高句丽后,很快受到高句丽王室的推崇,并以国家行为在全国范围推广佛教。因此,佛教在高句丽的取得很高的发展水平,对高句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学界对高句丽佛教的相关研究已十分丰富,然而对于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问题 ,关系到二者是否为同一血缘 ,渤海是否为高句丽继承国 ,并涉及到古朝鲜的国史体系诸问题 ,因此倍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一些国外学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 ,极力主张渤海国是由原高句丽人领导 ,并继承高句丽传统文化的高句丽国的继承者。朝鲜半岛从而由过去的三国鼎立变为南北两国并立。其实从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上看 ,渤海与高句丽属于不同的族系 ,二者之间没有血缘上的联系 ,它们同为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6.
朱泓  周慧 《史学集刊》2006,(4):118-123
近年来,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出土了一些有关古代车师、鲜卑、高句丽、渤海、吐蕃和契丹等族的人骨资料。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对这些古人骨资料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和分子考古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填补了多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魏志.高句丽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魏志.高句丽传》与张鹏一辑本《魏略.高句丽传》、《翰苑》本《魏略.高句丽传》史料异同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探讨了《魏志.高句丽传》的史料来源与编撰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的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的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的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的铜冶炼以及加工的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的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来移民在高句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嬗变是理解外来移民与高句丽社会关系的关键要素。夫余人迁入并与桂娄部结成联盟,塑造了共同的祖先记忆,奠定了高句丽族兴起的基础。沃沮、东夫余、北夫余、韩秽等族裔政治体成为高句丽藩属,经过城邑建设、政治体离散,在语言相通和文化相近的助力下,完成了族群融入,为高句丽疆域扩大和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大量进入高句丽的中原流寓民,以边疆族团、聚族而居、妻以游女、与高句丽人错居等不同方式融入高句丽社会,其融合速度和程度均呈现不同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王系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王,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王号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王”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王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以来,关于北方渤海、契丹、女真、满的货币均有论文发表,唯独关于高丽的钱币却始终未见有文章专门论述。为补此缺,试将涉猎史籍所得,略论于下: 一、高丽有前后之别史书中常见高丽之名,上起公元6世纪,下至14世纪,前后凡八百年。但史籍中的前,后高丽,性质却有很大区别。前高丽,原称高句丽,始见史载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始改称高丽。高句丽本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最初居住在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曾因之而设高句骊县,隶玄菟郡,汉封其酋长为高句丽王,王莽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记载高句丽存在着人殉的习俗,在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当中也可以看到高旬丽民族殉葬的某些情况.高句丽人殉的情况从王族到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存在着.不仅都城地区存在,在偏远地区也有殉葬的情况.这种殉葬习俗一直延续到高句丽灭亡之前.高句丽人的殉葬习俗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论金代女真人与契丹人的婚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以金代女真与契丹民族关系变化为背景来论述女真人与契丹人的婚姻关系,并从中分析金代对契丹人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洞悉高句丽墓葬形制和陪葬习俗,但是对于高句丽葬俗却必须配合文献材料,方能做以全面了解。在《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高句丽人有着将死者就地安葬于死亡之处的独特习俗,尽管不能确定这种习俗是否延续于整个高句丽历史,但在其前期是的确存在的。此时,高句丽人虽有嫁娶之时"便稍作送终之衣"的"厚葬"传统,但并不代表其人在世之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墓冢。高句丽人有停丧传统,实则是在等待自己墓冢的修造,盖因其人是在死亡之地修墓安葬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论述了安岳三号墓和德兴里墓不是高句丽人之墓,认为到公元4世纪平壤地区壁画墓还没有一个能确指为高句丽贵族的墓.高句丽人主要是公元5世纪才大批迁往平壤,而公元5世纪以后已改称高丽.所以,平壤地区不存在什么高句丽壁画墓.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的文化归属问题是高句丽历史文化学的薄弱环节.从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像的文化考察入手,深入揭示其四神图像的文化渊源于中华古老的天文学与神话学,其壁画属于中国古老神话的综合体,四神图像的文化功能在于护送亡者升天.在西汉壁画墓与高句丽壁画墓的比较中揭示出二者属于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体系,对高句丽的中华文化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公元395年,高句丽与百济在溟水发生大规模战斗,对5世纪初朝鲜半岛政局产生深刻影响.首先,高句丽彻底占领汉江以北地区,有利于高句丽南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也为迁都平壤创造了条件;其次,百济对高句丽的政策从以一国对抗高句丽转变为与他国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并与觊觎朝鲜半岛的倭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此外,新罗面对严峻形势,实行...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三权并存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句丽三权并存制形成、发展、衰落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高句丽政治制度的本质与特点.即高句丽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确立了以"国相制"为核心的三权并存制,创造性地解决了王权与贵族权相冲突的矛盾.三权并存制在高句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旬丽是汉唐时期建立于我国东北部及西北朝鲜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研究在东北地方史、民族史、汉魏六朝、隋唐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高句丽服饰研究是高句丽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认识高句丽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20世纪以来,有关高句丽服饰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中外学者相关论著多达百余篇。本文拟对这些成果予以述评,希望能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北史·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毌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毌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毌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