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言谚语,彝族叫“尔比尔吉”,简称“尔比”。它以极其精炼、深刻、生动的艺术语句,概括了彝族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又是高度提炼了的艺术精品。因此,彝族人民高度重视“尔比”,有句谚语说:“前人不说尔比,后辈没有话说。”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俗语。它简练通俗,含义深刻。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言简意深”,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引用它既可以节约语言,用比喻的谚语能使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易懂。 从谚语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审美观和其他特点,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风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在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出土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文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的智慧文学更是世界古代文学中的奇葩。谚语格言是苏美尔智慧文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多数来自于民间的口头创造,少数来自一些被吟唱的经典作品。在广义的谚语格言集中,还包括少量的动物寓言。最早的苏美尔谚语格言集发现于阿布萨拉比(Abu-Salabikh)遗址(位于今伊拉克尼普尔古城西北)出土的一批早王朝时期的泥板文书中,其年代约  相似文献   

5.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一语见于先秦与秦汉文献,青川秦牍、张家山汉简、悬泉置壁书等秦汉出土法律文书中也有相似规定.除道、为桥、修堤等役作重复出现在不同月份皆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目的.“九月除道,十月成梁”相关的律法规定虽与《礼记》、《吕氏春秋》等文献表述不同,但存在相互联系,内容上也具有统一性.这种秦汉月令的统一性可从四时物候稳定、月令制度传承和秦汉律令全国通行三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6.
“舜”为上古五帝之一,其事迹屡见于各种典籍文献之中,历代人们对于他“至孝”的美德,以及“尧舜禅让”的圣王之治亦多所称美。而这位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儒墨学者的极力推崇,在后人的心目中,便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代表人物之一,并逐渐“定型化”为上古的“先圣先王”。  相似文献   

7.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刘利 《古籍研究》2002,(4):13-17,27
“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相似文献   

9.
引书异文,是指某一古书因引用原书所保存下来的而又与原书有异的书面语言材料。众所周知,司马迁在创作《史记》这部历史巨著时,曾引用过大量的先秦历史文献,如《尚书》、《周易》、《诗经》、《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引用这些历史文献,尤其是象《尚书》这样诘诎聱牙的上古文献,既要忠实于历史原貌,又要能让当时及后人庶几可读。这就需要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作某些改动,以消除时代所造成的语言隔阂,于是就形成了《尚书》引书异文。 清人王引之说:“汉人用经,改变者多矣。”(《经义述闻》卷七)似乎是汉人积习,其实乃时代使然。黄季刚先生说:“时代有浇淳,则文字有深浅。汉之于周楚,犹唐宋之于汉魏也。故凡后之引古者多改今语,以便通晓。”(《文字声韵训诂笔记》)《史记》引书异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这种时代变化对语言的影响,为我们研究汉代语言以及上古和汉代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史记》引用《尚书》等上古经典,从孔安国,采用古文经,自成一家,与今文说和马融、郑玄的古文说鼎立而三。因此,《史记》引书异文对于此三家的比较研究以及上古经典版本源流异同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释“婚”     
孙璐 《神州》2013,(35):158-158
本文通过对“婚”的古文字形体进行集释,以及搜索各时代文献,发现在上古时期,常常用“昏”来表示结婚义,“昏”与“婚”混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文献中才固定用“婚”表示结婚义。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1,(1):34-36
纳西族源于上古氐羌集团在汉、晋时演化出来的摩沙族,唐时被称为“磨些蛮”.元代又有“么些族”的叫法。当代民族学家徐杰舜在《中国民族史新编》一书中提到.“摩”、“磨“.“么”可能是古纳西语“牛”的音译.  相似文献   

12.
上古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有关上古神话的研究更引起了广泛关注。吕思勉利用文献考据、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及“统属思维”塑造的“同质人类群体”的概念,对上古神话进行清理和重构,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的新解释,并尝试以此取代传统思想中有关上古神话的“旧常识”。这种新旧知识迭代背后隐藏着吕思勉以“统属性思维”取代“关联性思维”的研究理路,是近代新史学打造学科话语体系的尝试,也彰显出历史学家普遍面对的“当下主义”的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对于历史知识迭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谚语的珠海中,存在一种论说谚语的谚语。这类谚语,从诸方面论说;合起来,就是一篇“谚语研究”。谚语是什么?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性的简短结论。这种话,概括性强,注重哲理,意在讽诫。“最崇高的思想寓于最简短的语言之中。”便是谚语定义的好注脚。谚语乃人类经验的储藏室,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蒙古族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彝族讲:“前代人不说‘尔比,(谚语、警句),后代人难聪明智慧。”不少谚语论说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族说:“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别的民族则说:“谚语——语言中的盐。”生动地说明谚语精粹、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两河流域治病咒语中对恶狗咬人致死的疾病症状的描述,推断出它是现代医学中的狂犬病(恐水症)。在苏美尔文献中,有一种被称为ur-mu2—da或ur-idim的狗,它相当于阿卡德语的kalbu egum“疯狗”。本文讨论了大量提到疯狗和狂犬病的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的楔形文献:治疗和对抗狂犬病魔的咒语、预兆狂犬病流行的内脏占卜术和占星术的卜文、把狂犬病发生当作城将毁灭的奇特现象预兆文、《创世纪》神话中原始叛神提阿马特的军中的疯狗魔、古拉女神的宠物神犬。在谚语和书信中用它来比喻和讽刺恶人,在亚述王宫建筑中,凶恶的狂犬神被刻绘在宫殿大门上作为守门神。文中还引用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狂犬记载作为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15.
曾孔生  孔祥清 《攀登》2005,24(5):146-149
一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来自西方的“人本主义”,本文否认此说.通过文献研究、文化比较,证明“以人为本”一语源自中国思想文化血脉,原本用此语表明如何成就霸业,后来用来表述治国为政之道.当今,“以人为本”则不仅是执政理念,而且也是科学发展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此语从多层面表意.从古到今,此语所指的思想文化一脉贯通.“人本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一个流派的名称,与“以人为本”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九州”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州”之说,出自上古文献记载。但“九州”是否为夏代的行政区划,史学界尚有争议。本文运用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通过对上古领土意识和疆域观念的分析,认为:“禹序九州”实有此事,它体现的是夏人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关于“天下”的地理知识,按照当时确已存在的人文地理区系和分野,对夏王朝声威所及之地所作出的具有地理学和政治学双重意义的划分和界定,体现了夏人对于“天下”秩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对上古有代表性的十二部典籍中的“彼”进行了穷尽的调查研究,认为“彼”的称代用法和指别用法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功能,认为上古汉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是俱全的,其第三人称代词是自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办法是多个成份合作,各司其职,综合体现。即:“彼”(主要作主语,少量作宾语、定语)与“夫”(主语)、“其”(领属性定语)、“之”(宾语)等构成了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地方文献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中国东北地方古文献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以1927年出版金毓黻的《辽东文献征略》一书为主要标志.1942年金氏又出版一部《东北文献零拾》,虽然“所载多属文献资料,备作来日纂集东北史乘之用”(见该书凡例),但已注意到全东北地区的古代典籍文献和金石文献的搜集,变小乡邦“辽阳”“辽东”“辽海”为大乡邦“东北”.金氏一生的学术实践证明,他是开创中国东北地方古文献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而精炼有意义的语句,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通过谚语研究,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精神面貌。从三个较为典型的英语谚语中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的“注重个人主义”、“求变”和“拜金主义”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杨璐 《满族研究》2023,(1):50-54
“钦定新清语”是乾隆帝为规范满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满语发音等而推行的语言规范。“钦定新清语”不仅仅是语言学发展的一大成就,也是研究清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史料。《钦定清语》是乾隆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排的满汉合璧的小型词典。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推行“钦定新清语”的目的、《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收录内容以及“钦定新清语”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综述。对“钦定新清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使得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直观地体现出来,对“钦定新清语”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