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政府对云南铜矿实行高度垄断经营的政策,即以低于商品自由贸易市场数倍的价格收购矿铜,又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将矿铜批发给各铸钱局,通过统购统销来赚取价差,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铜息"。低价矿铜用于铸钱,极大地降低了铸钱成本,各铸钱局获得了丰厚的"铸息"。不仅如此,各铸钱局利用商品货币市场铜钱价格的高昂,通过出售铜钱或搭放兵饷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铸息"。"铜息"是清政府对云南铜矿实行垄断经营的直接利润,"铸息"是铜矿垄断经营的间接利润,是铜矿垄断利润向铸钱利润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乾隆初滇省代京铸钱失败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乾隆初年滇省代京铸钱之具体情况的考察,认为滇省代京铸钱是清政府为扭转铸钱严重亏损而采取的一项铸币政策。但滇省代京铸钱较之京局直接鼓铸反而增加了铸钱成本。实行滇省代京铸钱后,清政府铸钱开始盈利,但这并非滇省代京铸钱所致,而是清政府对云南铜矿实行垄断经营、压低铜价,即钱局使用滇铜鼓铸的结果。实际上,在使用滇铜为原料的前提下,京局直接鼓铸较之滇省代京铸钱更能节省成本,这是清政府停止滇省代京铸钱的基本原因。同时也说明清政府于乾隆初年实行滇省代京铸钱存在着决策性失误。  相似文献   

3.
清代阿克苏局及其铸钱研究——清代新疆铸钱局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阿克苏局的设立及其铸钱 (一)阿克苏局的设立 阿克苏铸钱局是在叶尔羌局设立后的第二年,即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立的,它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的第二个铸钱局.因叶尔羌本地不产铜,当初设立叶尔羌局主要是为收缴并销毁原准噶尔普尔钱,即所谓"叶尔羌铸局为销毁原钱计".  相似文献   

4.
一、叶尔羌局的设立及其铸钱 (一)叶尔羌局的设立 叶尔羌铸钱局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的最早的铸钱局,于清朝统一新疆后的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经定边将军兆惠奏准设立。但是叶尔羌本地并不产铜,在叶尔羌设局的主要目的是为收缴并销毁原准噶尔普尔钱,这在兆惠于乾隆二十四年七月给乾隆皇帝的一份奏折中,说得很明确:  相似文献   

5.
喀什噶尔简称喀什,为新疆南疆重镇,是清政府喀什道署所在地。喀什噶尔局何时成立史料无载。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商品经济发达,对货币流通需求量较大,而喀什噶尔铸钱局铜源匮乏.无法扩大铸钱规模,每年所铸红钱与西四城需要相去甚远,难以满足流通需要。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建立之初,各铸钱局主要依靠收买废铜旧钱及旧铜器作为铸钱原材料。尽管废铜旧钱及旧铜器价格非常低廉,各钱局也因此获得大量铸钱利润,但收买废铜旧钱及旧铜器毕竟不能作为各铸钱局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材料来源。顺治康熙之际,随着清代铸钱业的发展,依靠收买旧钱及旧铜器作为鼓铸原材料的缺陷充分显现,各钱局铸钱用铜日益紧张,国内商品自由贸易市场铜价不断上涨。康熙初年,商品市场铜每百斤价银上涨至十两以上。随着铜价不断上涨,铸钱成本增加,为减少亏损,清政府令大部分钱局停铸减卯。康熙九年至十四年,先后停铸达十九局之多④。此后,个别省曾先后恢复鼓铸,但铸钱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7.
戴政 《新疆钱币》2005,(3):181-183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乌什农民不堪当地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发动了起义,清政府随后镇压了这次起义。为了更好的控制当地人民,清政府不惜血本将南疆的军政机关移往乌什,阿克苏钱局也于次年移到乌什。从此就有了乌什钱局。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的33年中,乌什铸钱局可以说是南疆唯一的铸钱局。所铸钱币供整个南疆地区行使流通”。  相似文献   

8.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后,在新疆先后设立了七个铸钱局,仅阿克苏地区就有三个铸钱局(乌什、阿克苏、库车)。现就阿克苏博物馆馆藏阿克苏,库车钱局代喀什噶尔局铸红钱的版式和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建立伊始,即设立京城宝泉、宝源局和部分省局鼓铸钱文。铸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息助饷”,“以佐军资”,即通过铸钱获息解决军费开支之不足。广西宝桂局设炉于康熙六年。开始铸钱时,各铸局主要依靠收买废铜旧钱以及旧铜器皿作为铸钱原材料。时值社会动荡,废铜旧钱及旧铜器皿价格非常低下,每百斤价银六两五钱左右,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鼎定中原,遂于顺治元年设立京城宝泉、泉源局铸钱。其后各省陆续大规模铸饯。从当时京局和地方各铸饯局给中央的报告来看,铸钱的主要目是为了获取铸钱利涧“以佐军资”,“开炉鼓铸,生息助饷”,以适应战争的需要。随着满清王朝统一全国事业的完成,清政府铸钱获取利润的目的越来越小,而越来越向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转移。特别是在康熙朝,  相似文献   

11.
乌什是清代新疆南疆八城之一。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在镇压了乌什维吾尔族人民反压迫斗争后,将南疆的政治、军事重心移向乌什,次年(1766年)阿克苏铸钱局迁往乌什,建立了乌什铸钱局,嘉庆四年(1799年)乌什局重新迁回阿克苏。乌什局存在了33年,有近30年是南疆唯一钱局,  相似文献   

12.
叶尔羌局是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后的第一个铸钱局,先后在乾隆、咸丰、同治年间铸造过铜钱。笔者把集藏多年的叶尔羌局所铸的红钱精选若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雍正皇帝为稳定商品市场的银钱比价,对铜钱制度深刻反思后进行了全面改革,至乾隆时期,改革后的铸钱成本长期保持在铜钱千文含银一两以下, 成本较低。而同一时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铜钱对纹银的兑换却低于一两,钱价高昂,钱价与钱值相悖。形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对铜斤实行垄断经营、压低价格。基于清政府对鼓铸用锎垄断价格而形成的铸钱成本,并不能真正体现钱文的价值含量。铸钱成本的高低应取决于商品市场铜铅价格的高低。乾隆时期钱价高昂,正是当时商品市场铜价昂贵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4.
喜爱清钱的泉友们都知道,清代的浙江局是一个大局,其铸钱史贯穿了整个清代二百年,包含除宣统外各朝制钱铸造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省局之一。其铸钱量巨大,种类繁多;因存世量大至今仍时常可见。然而可能也就是因为太常见,人们有点熟视无睹,目前在各类钱币研究刊  相似文献   

15.
清顺治元年(1644)至乾隆五年(1740),清政府规定造黄铜钱流通,其材质是铜锌合金,其中铜的含量或有变化,通常在50-70%之间(实际操作中常不相符合)。乾隆五年,清廷颁行“青钱”,其材质改为铜、锌、铅、锡四元合金。直至乾隆五十九(1794)年止,几乎整个乾隆朝都在铸行“青钱”。改铸“青钱”对清政府来说也是一件大事,其不仅仅意味着铸钱成分、铸钱技术等方面的变化,甚至引起清廷矿业政策的变化,如,铅、锡矿的大量开采;同时,也反映了清前期存在的货币问题,当时货币理论发展水平及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对清代货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白银问…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世宗雍正帝即位后,铸年号钱——雍正通宝钱。它的背文统一采用满文,表示钱币铸造局。但雍正朝制钱明显少于顺治、康熙二朝,主要原因是铜源紧缺,铜价人工上涨,铸钱赔本,故政府下令禁造黄铜器具,以增加铜源,又令三法司制定严禁私铸的条例,违者从重治罪。为确保户、工二部长年铸造流通于全国的所需货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与繁荣,对其余各铸钱局采取时铸时停,宝苏局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河南局全称为河南省局,因局址在开封府南关,也称河南开封府局,顺治四年题准开铸。河南铸钱按清政府统一规定的金属成分执行,顺治制钱是七成红铜三成铅。顺治通宝先后铸行有:光背、背单汉字、折银一厘、满文、满汉文五种形制,即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铜元的兴衰与收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中国铜元的兴衰我国自有金属货币以来,多采用钱范浇铸,在钱币学中称之为“范铸钱”,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方孔圆钱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末期,在中国维持了近两千年的制钱制度已濒临崩溃,嘉庆、道光年间,铜价上涨,铸钱逐渐减少,咸丰年间的大钱出笼更使钱法混乱,同治、光绪年间,除京师宝泉、宝源两局及部分省局铸钱外,多数省局都已停铸,因而市面制钱日见短绌,各地不时出现钱荒。在经济困乏,民用日紧的情况下,朝野人士有的主张购买外洋机器制造银元、制钱,有的建议铸造减重的制钱,以解决钱荒。清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两广总督张…  相似文献   

19.
5月10日,因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的研究课题,要外出考察。临行前,为志谅先生所约,匆匆读过他们合作编著的《苏州近代货币录》的稿本,深感这是一部区域货币研究的力作。本想在旅途中完成这篇小序,但日程紧促,未得如愿。二十天后,再读书稿,体会甚多,逐记录如下。其一是,开展区域性的专题研究,是钱币学学科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由之路。我说《苏州近代货币录》是区域货币研究的一部力作,主要指的是,它对苏州近代货币的钱币研究有一定的深度。譬如,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在苏州设局铸钱,是书不仅阐明了终清之世,宝苏局铸钱的沿革历史,交待了宝苏局铸钱和…  相似文献   

20.
在各类铸钱工艺中,铜范铸钱是一项有代表性的工艺,但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未得到冶铸界主流学术圈的认同。我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铜范铸钱确实可行,并对有关工艺的发展作了探讨。1.引言铜范铸钱是一项重要的铸造工艺,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早期的半两钱时期,兴盛于西汉五铢钱时期。而自王莽之后,铸钱工艺转向以叠铸工艺为主,铜范铸钱工艺逐渐失去了其在小器物大批量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铜范能否铸钱一直存有疑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古代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