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陈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对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性质、改革的任务、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等重要问题都有明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论述。邓小平、陈云都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其节约思想与墨子的节用思想相比,二者虽然形成的历史背景、阶级属性及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认为节俭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今,探讨陈云节约思想和墨子节用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和陈云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策层中起关键作用的两个人。纵观这一时期陈云与邓小平的关系,可以说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相互补充是主流,是第一位的,差别与分歧是支流,是第二位的;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别与分歧也不在于要不要改革开放,而在于如何改革开放。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一致主张是他们携手启动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他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和补充,使各项事业得以较顺利地进行。在分歧面前,他们以改革开放大局为重,求大同存小异。他们的合作不仅给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政治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宁 《攀登》2001,20(4):27-30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中,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不断求实,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金才 《安徽史学》2018,(3):96-102
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认识的相同点为:他们都希望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得快一些,但又认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他们起初都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和支持"大跃进"的,后来看到"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一些"左"的错误,思想认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点为:"大跃进"运动之初,邓小平表现比较积极,而陈云则相对冷静;对于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邓小平是没有反对,而陈云是没有说话;邓小平后来多次谈到"大跃进"并进行反思,而陈云则很少谈及"大跃进"。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存在不同点,其原因是:他们在"大跃进"运动中承担的领导责任不同;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不同;工作经历和在党中央的领导分工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云历来重视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针对建国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陈云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提出思想教育搞不好也会翻船,提出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对于切实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利用国际市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国初期,他主要是探索国际物资市场的规律,并逐步形成了外汇与物资平衡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要研究和利用资本主义,并将注意力从国际物资市场转向国际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后,他在继续提倡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的同时。强调利用外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将引进工作与国内工作平衡好。陈云的这些关于利用国际市场的思想,成为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陈云在中共八大前后首倡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新时期改革最早的思想源头;1962年支持农业包产到户,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思想源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邓小平一起支持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对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推动作用;1979~1981年领导经济调整,为改革的展开创造了条件;最早系统研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改革的展开起了指导作用。1973~1974年协助周恩来发展对外贸易,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先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着重研究如何对外开放并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中,陈云和邓小平在大政方针上完全一致,在具体做法上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合作。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生活,"三农"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等等。 这些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宝林 《攀登》2001,20(2):5-9
邓小平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阐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左”的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束缚,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四化”方针,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的各项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1953年起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后,陈云对这一事业非常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发表有关讲话,并于1981年专就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出重要指示,使这一饱受摧残、完全停顿的事业重现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历史上匪患不绝,陈云根据东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军、剿匪与发动群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东北剿匪的胜利,密切了我党我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极大地巩固了我军的战略后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日后全国各解放区剿匪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云对中国改革开放贡献巨大,其中最突出最具战略意义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复出和一些重大案件的平反起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开辟了道路;首倡《决议》要对党的历史作全面回顾,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和中共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使中国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党风建设和接班人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思想,在今天依然是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经济调整中的刘少奇与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和陈云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在瑞金和延安的岁月,而给历史留下最深印记的是“大跃进”之后的经济调整工作中。陈云在经济调整的决策和组织领导方面得到刘少奇的信任和支持,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也得到刘少奇的推举和赞赏。特别是刘少奇首倡学习陈云论著,反映了他深远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5.
1951年陈云解决棉花禁运危机的谋略是:节流,全国大部分纱厂在一定时期内停工,节约出原料供应军品生产;统购,实行统一收购管理棉纱、棉布市场,由合作社牵头对棉花进行预购和包收;调控,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和棉布、棉纱销售价格,补收中间商存量的棉、布税,给予出售棉花者优惠政策,提高棉农售棉积极性;促收,动员全党全国掀起购棉高潮。在陈云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行政手段与调价措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处理因禁运而出现的棉花危机的经济斗争取得了胜利,对新中国恢复时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 1 961年煤炭工业座谈会的前后经过 ,评价了陈云同志在座谈会上对煤炭工业所作的调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方面,主张控制人口,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要素方面,倡行植树造林,内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观、群众主体观和持续绿化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条件方面,强调科教对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先导作用,突出立法建制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蕴含有绿色发展的科技观、教育观和法制观。总结和研究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对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与理论逻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设计、新规范,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党内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律检查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紧紧抓住党风问题 ,是陈云同志指导纪律检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纪委在陈云同志有关指示精神的指导下 ,集中抓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和康生、谢富治两个阴谋家的审理案件 ,对于明辨“文革”中的是非 ,实现拨乱反正 ,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陈云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和各级纪委 ,一定要严防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东西 ;从严执纪 ,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 ,在纪检队伍的建设中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了干部素质问题 ,陈云同志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作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他所形成的思想成果 ,是邓小平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56年11月下旬至1957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应邀出访亚欧11国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的陈云代理了国务院总理职务。陈云代总理在国内处理一系列国务要事的同时,处理了涉及苏联援华专家、对阿援助、对罗贸易和中南关系等多方面的外交事务。虽然陈云不是专门分管外交工作的,但是,他在处理涉及四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外交事务时,始终关注国家利益、心系民生,实事求是并坚持增信释疑,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和嘱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要从财经工作领域参与了全国民族工作。在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期间,他与当时西藏上层人士频繁进行工作交往,开展了上层统战工作;在民族贸易工作中,他倡导民族贸易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重视民族贸易干部的培养,推动了民族贸易发展;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中,他参与指导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经体制建设。这些思想与实践,表现为全国与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结合、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与财经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