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新出汉代《葬律》简中有使用"特牛"祭奠的独特记载,从《仪礼》之例及用牲法则上可以推断其应使用列鼎三件,并搭配俎、敦、豆、笾、壶诸器,而这正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所绘祭奠场景采纳的器用制度相符,并亦吻合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中室的特殊用鼎现象,是以成为推断这些礼制仪节所属性质的新依据。此外,在战国楚简中已大量可见使用"特牛"祭祷的先例,应是这种特殊用牲法则的渊源之地。  相似文献   

2.
新出汉代《葬律》简中有使用“特牛”祭奠的独特记载,从《仪礼》之例及用牲法则上可以推断其应使用列鼎三件,并搭配俎、敦、豆、笾、壶诸器,而这正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所绘祭奠场景采纳的器用制度相符,并亦吻合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中室的特殊用鼎现象,是以成为推断这些礼制仪节所属性质的新依据。此外,在战国楚简中已大量可见使用“特牛”祭祷的先例,应是这种特殊用牲法则的渊源之地。  相似文献   

3.
李锦绣 《历史研究》2023,(1):73-98+221
唐代散官番上制度确立于贞观十一年,番上的散官限六品以下。高宗龙朔二年新增封爵等获散途径,散官番上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前期文武散官番第、番期有五品以上和六品以下之别。散官番上一方面起到培训候补官员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官人数膨胀带来的铨选压力。唐前期散官番上制度在保障国家政令传递、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解政务运作压力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简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简文中五祀用牲为特牲,这与《礼记·月令》郑注所据《中霤礼》所记相同,同时,对于行神的祈祷,无论尊卑均以犬牲,此可补史记之不足。此外,简文中关于五祀的其他记载,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典籍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周礼》以“实柴”释“”“燎”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以下一段话:“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沈祭山林川泽。”①上文中的“以沈祭山林川泽”,郑玄注:“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顺其性...  相似文献   

6.
正东山岛铜陵镇美丽的九仙山下有一座具有500年历史的恩波寺,寺内藏有《鼎建翠云宫乡厉坛碑记》,抄本曰:夫厉坛之制,何妨乎考古祭法。有泰厉、有公厉、有族厉,实列七祀、五祀、三祀之中,而厉之名由是起焉。明洪武间,令备府州县岁祭无祀鬼神,外此各乡村里社人民亦得立坛设祭,祭礼与州府县同,谓之乡厉坛。盖沿古厉祭之法而踵而增之者乎。铜山有厉坛在恩波寺西侧,旁置漏泽园一所,岁春清明秋七月望,地方官将到地行礼,  相似文献   

7.
随葬的钱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断定墓葬的年代,其本身所蕴含的工艺价值和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等也值得进行探究。本文就明代随葬钱币的使用制度进行一初步研究,以就教于方家。明代的丧葬制度和习俗基本上沿袭唐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与前代差别最大的是明代礼制具有更为强烈的等级差异。《明史.礼制.丧葬之礼》曰“丧葬之制洪武五年定,凡袭衣,三品以上三,四品五品二,六品以下一;饭含,五品以上饭稷含珠,九品以上饭梁含小珠……”“……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明代丧葬礼俗严格规定了…  相似文献   

8.
黄益飞 《中原文物》2020,(5):136-140
大河口墓地出土叔骨父簋铭文关乎西周宗法制度和祭祀制度,内容重要。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自夏、商、周草创,至秦初已初具规模。魏晋之后,监察官地位渐重。到唐代,行政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完善,这对宋以后历代行政监察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有些内容也值得我们今天研究借鉴。唐代行政监察机构的设置及职能配置唐王朝建立初期,中央行政监察机构沿用精制,在中央设御史台。高祖武德年间,置御史大夫一人,秩位从三品;治书待御史二人,从五品,为台副。其属员分设三院,各司其职:一是台院,置诗御史四人,从六品下;二是殿院,置殿中诗御史四人,正八品上;三是察院,置监察御史八人,正八品上。高宗龙湖…  相似文献   

10.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三月,晋国主导下诸侯会集,准备联兵伐秦,出兵前举行祭祖、祭社之礼,祭毕受脤,以此为背景,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缘于对成肃公接收脤肉不敬的批评。从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来看,"祀与戎"是指祀礼与军礼,均属礼制范畴,具体落实为祭祖、祭社之礼,都与祭祀相关。自《汉书》至《清史稿》,正史中的引用大多指属于礼制范畴的祀礼与军礼,保留其原始含义。受《孙子兵法》及其注释影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指渐由祀礼与军礼扩大为祭祀与战争,并成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方鼎对商末周祭问题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铭文中与周祭有关的内容为:“乙未王宾文武帝乙彡日……在五月惟王廿祀又二。”所载历日为二十二祀五月乙未,周祭为彡祀,被祀先王是帝乙。这条铭文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明确记载被祭的先王是帝乙,由此可以肯定此铭文属于帝辛世;第二,它记载了完整的年、月、日干支、祭名,这样就有可能将其排在具体的帝辛祀谱中;第三,在黄组卜辞的周祭系统中,武乙、文丁、帝乙是否入祀谱尚无定论,如果此铭文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排入帝辛祀谱中,就证明了在帝辛时代帝乙同其他先王一样,列入周祭系统。同时也…  相似文献   

12.
对鸾亭山祭祀遗址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县鸾亭山山顶的祭祀遗址应是历史上“西畤”的一部分。祭祀的玉器有“礼神用玉”,也有用来燔燎的“降神用玉”。出土的多组玉器反映了对天上群神的两次大的合祭活动;每次既有对昊天上帝(白帝)的主祭,也有对日、月、星、辰的从祀。玉器风格与鸾亭山所出相似的西安北郊联志村遗址和芦家口村遗址,应分别是西汉长安城东南郊的“泰一坛”和未央宫内祭天的地点。三处的玉人乃象征祭天人牲的“偶人”。鸾亭山遗址的祭祀用“偶人”、犬祭以及用牲种类数量的庞杂,都是沿袭了历史上秦文化的传统。该遗址遭废弃,是西汉晚期经学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郑玄《鲁礼志》据《春秋》记载,鲁国君三年丧毕,行祭于太祖庙,明年行祭于各庙;三年后再行祭,五年再行祭。如是更迭而行,所谓“五年再殷祭”,“三年,五年谛”。鲁行天子礼,故天子礼同。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郑氏说不可信。一、先秦古籍唯《礼记》三处有“”字,均作祭祀方式讲,不是祭祀名称,根本无祭。二、郑氏云“某年某月”、“某年某月”,多数为推测之辞,不见于《春秋》。即《春秋》所载七次祭事,也只有二次为祭,其余为四时祭及有所祈祷之祭。三、“五年再殷祭”,“三年,五年”,为《公羊传》及何休注采用汉《礼纬》之说。经考证鲁国君三年丧毕,只行一次祭,或在太祖庙,或在己庙,以定昭穆之位。郑氏之误,由于信纬书之说。  相似文献   

14.
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富 《安徽史学》2003,(2):50-55,79
有些学者对徽州宗族的祠堂神主递迁,祭祖种类,女祠建造目的和神主供奉所持观点,值得商榷,历史文献和社会调查证明:一、朱熹《家礼、》的祠堂规制,不论始祖抑或先祖的神主均“亲尽则迁”。明清时期宗祠神龛中,始祖及以下四世祖先神主,爵德兼隆神主、有功神情 主“百世不迁”,其他支丁(不论长辈或晚辈)的祖先均高、曾、祖、考四世设主,“五世则迁”。二、徽州宗族祭祖,从时令看主要有春祭、秋祭、冬祭,从祭祀场所讲有祠祭、墓祭和家祭,许多宗族民立的“会”是各种祭祀组织,不是“会祭”。三、徽州女祠是为男女生则异室,死应异寝而建,不是专为贞节妇女而设。除少数被剥夺入神情利者,一般妇女的神主均可以进入女祠。  相似文献   

15.
“功牌”是封建社会给有功者的一种奖牌。清代之前的功牌是用银制作的,清代改用纸制作,类似现在的奖状。清代的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如正一品、从一品晶;正二品、从二品,……,一直到正九品、从九品,共九品十八级。而功牌只是奖给五品和五品以下官员的,如果得到几品功牌即可戴显示官阶的帽顶,即顶戴。“功牌”为一式两份,称为右牌和左牌,右牌发给有功人员保存,左牌存档或向上秉报。  相似文献   

16.
在周礼之中,"馈食"作为祭法,既是天子及诸侯宗庙人鬼祭祀中之杀礼,如《周礼·春官·大宗伯》所云"以馈食享先王",又是大夫、士祭祀祖祢之正札,即《仪礼·少牢馈食礼》、《特牲馈食礼》所记。在战国天星观一号楚墓、新蔡葛陵楚墓、包山二号楚墓与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卜筮祈祷简文中,存在"馈食礼",并且其中的"大牢馈食礼"与"特牲馈食礼"可与典籍记载相互参证。同时,此"馈食礼"中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  相似文献   

17.
5年中,其历180战,陷敌碉12座,杀(擒)敌无数,自己则受伤9次,也因功记档13次。射斗官职也由从九品额外外委而累功迭擢升千总(正六品)、守备((从五品)、都司(正四品)游击(从三品)、参将(正三品)、副将(从二品),仅仅5年,射斗便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蜕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源考】“畤”(zhi)是指中国古代帝王专门用来祭祀天神上帝的地方,畤祭是从秦国到西汉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祭天形式,国君帝王们极为重视,不但多处建畤,而且祭祀频繁。凤翔县古称雍,是历史上建畤最多的地方。在秦汉期间雍地先后建有五畤:鄜畤-祀西方白帝、密畤-祀东方青帝、吴阳上畤-祀中央黄帝、吴阳下畤-祀南方炎帝、北畤-祀北方黑帝。后人遂称凤翔为五畤原。  相似文献   

19.
衣礼以祖宗配天 ,乃夏商周三代国家最重要的典礼。董作宾先生作《殷历谱》仅研究商代五种典礼 ,而于衣礼未深入讨论 ,这是本文撰写的重要原因。本文据卜辞 ,探讨商代周祭制度的通例与变例 ,并说明其制度的变迁。商代于翌、、彡祭 ,于祭天之后合祭先公先王 ,即衣礼 ;衣礼之后分祭先公先王 ;其于先妣亦合祭之后分祭 ;翌、、彡祭每种祭典各有六祀统。其祭祭、祭的性质则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20.
衣礼以祖宗配天 ,乃夏商周三代国家最重要的典礼。董作宾先生作《殷历谱》仅研究商代五种典礼 ,而于衣礼未深入讨论 ,这是本文撰写的重要原因。本文据卜辞 ,探讨商代周祭制度的通例与变例 ,并说明其制度的变迁。商代于翌、、彡祭 ,于祭天之后合祭先公先王 ,即衣礼 ;衣礼之后分祭先公先王 ;其于先妣亦合祭之后分祭 ;翌、、彡祭每种祭典各有六祀统。其祭祭、祭的性质则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