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文帝仁寿二年八月”条均记载 ,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八月甲子” ,即公元 6 0 2年 8月 19日逝世。惟关于她年龄的记载不同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记“时年五十” ,《北史》卷一四《后妃下》记“时年五十九”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查《周书》卷九《宣帝杨皇后本纪》 ,独孤皇后长女杨丽华于炀帝大业九年 (公元6 0 9年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知她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公元 5 6 1年。这样 ,关于独孤氏逝世时的年龄 ,若从《隋书》的记载 ,即在公元 5 5 3年出生 ,那么 ,她虚岁九岁就生长女…  相似文献   

2.
《隋书》这是一部记载隋朝事迹的纪传体史书。唐高祖武德五年 (公元622年) ,曾命中书令萧瑀等十七人分別撰修魏、北齐、北周、梁、陈、隋六代史,其中的隋史由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撰修,但经过数年,六代史均未修成。到了唐太宗贞观三年 (公元629年) ,又命重修北齐、北周、梁、陈、隋五代史,其中的隋史由秘书监魏征主修,参预撰修的还有中书侍郎颜师古、太子右庶子孔颖达、著作郎许敬宗等人。到贞观十年 (公元636年) ,五代史都已修成,《隋书》计有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共五十五卷。书中“序论皆 (魏) 征所作”(《旧唐节·魏征传》)。  相似文献   

3.
“山越”一词见于文献记载,最早在东汉末年,《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三国志》中有大量关于山越的记载,中经隋唐,至宋代,尚有零星记载。三国时期是山越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故学界讨论也多以这一时期的山越为主要对象。关于山越,国内学界尚有颇多争论。下面将国内学者有关山越的研究状况作一述评,以期能推动此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史籍称台弯为“流求”.据《隋书》记载,随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在继大业三年遣羽骑尉朱宽及海师何蛮人流求之后,再次派遣武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洲率兵自义安(今广东潮安)浮海入流求.在进入台湾本岛之后,陈稜军队曾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和战斗.这场行动,最后是以陈稜部“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为告终,这些被俘虏的台湾土著居民连同陈稜、张镇洲部一同回到祖国大陆,这在《隋书》的有关记载中是清楚的,但是他们从何处登陆,被安置移居于何方,不但《隋书》没有做进一步的交代,而且唐宋史籍也几乎  相似文献   

5.
《蜀王本纪》相传为西汉末扬雄所作,但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及新旧《唐书》始著录其书于地理类中,是记录蜀中掌故的地方志书,原与正史中的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作记。纪虽可训记,但在习惯用法上究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素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蜀纪》,他书征引皆作《蜀记》,只是杂记蜀事之书,除记述有关蜀王事迹以外,还杂记与蜀王无关之事,所以此书只应称《蜀本纪》,唐人误增“王”字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6.
读中华书局本《旧唐书》,发现有关历史事件时日记载互有矛盾处,今略作补正。1.唐太宗凌烟阁图形二十四勋臣时日。《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记载:“(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戊申,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根据这条记载,此事当发生在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申日,但是,《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则记载:“十七年二月,诏图形凌烟阁。”这里记载的是二月,与《太宗本纪》不一致。究竟是正月还是二月?查阅《旧唐书》有关二十四勋臣传,多笼统言“十七年”而不…  相似文献   

7.
说起唐代凉州姑臧(今武威)安氏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隋末唐初唐高祖李渊手下做官的安兴贵。他因帮助唐王平息当时割据凉州的大凉王李轨有功 ,被诏为皇朝右骄卫将军、左武卫将军、上柱国凉公 ,食邑600户。但其子安元寿两唐书均无传 ,仅《唐会要》卷七十二有他曾为夏州群牧使的点滴记载 ,所以 ,其人在史学界鲜为人知。1972年12月陕西省昭陵(唐太宗墓)陪葬墓(即安元寿墓)出土的“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 ,较详细地记载了安元寿的生平 ,为我们了解其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可补史书之缺。根据墓志可知 ,安元寿 ,字茂龄 ,…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伊斯兰教早期历史的汉文记录有杜环《经行记》,是关于伊斯兰教教义和伊斯兰国家风土的最早记录,吴鉴《清净寺记》和郭嘉《重建怀圣寺记》是关于礼拜寺最早的记录,这都是大家熟知的。还有林之奇《泉州东坂葬蕃商记》,见于《拙斋文集》卷十五,是关于穆斯林坟墓的最早记录;《旧唐书》卷四,记永徽二年“大食国始遣使朝献”,这是关于阿拉伯派遣使者到中国来的记录。《旧唐书》当是根据原始的官方记载,不过所记不一定是原文了。  相似文献   

9.
“临湘”,为西汉时期长沙国都城。《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吴芮,秦时番阳令也,……。项籍死,上以有功,出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溢曰文王,子成王臣嗣。”对“临湘”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水经注·资水连水湘水一,漓水溱水》“(湘水)又径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又右径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  相似文献   

10.
《北史·隋本纪上》、《北史·吐谷浑传》、《隋书·高祖纪上》、《隋书·吐谷浑传》等史籍载皮子信在隋开皇初年所任刺史之职颇不一致,主要有“旭州刺史”和“洮州刺史”两说.后世史家考定其所任之职为“旭州刺史”.然经过考证,本文认为皮子信所任之职为“洮州刺史”而非“旭州刺史”.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北朝时期陕州的历史沿革,《隋书·地理志》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下记载为:“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以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改为恒农郡。十八年,罢陕州。孝武帝永熙中重置,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又罢州。周明帝复置,屯兵于此以备齐。”又据《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陕州条记载:陕州,最初设置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治所设于“陕城”(今河南陕县境内),“领郡五,县十一”。孝文帝又于“(太和)十八年(494年),罢陕州”。可以认定,《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记载的北魏…  相似文献   

12.
《左传》文公十二年云:“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坐甲”,杜预未注,而其他训释则争议颇多。孔颖达疏:“甲者,所以制御非常。临敌则被之于身,未战且坐之于地。”①其意谓“坐甲”为置甲于地而坐其上。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春秋》100卷,附录2卷,北魏崔鸿撰。书创于魏宣武帝至孝明帝年间,为我国首部记载多民族政权的大型私修史著。作者崔鸿晚年在其子子元协助下完成全书,死后子元将书奏上,受到朝野关注,“颇相传阅”,从此流传于世。 书为纪传体,各国为录,凡16录,载人物传记544篇。由于卷帙浩繁,又未经刊刻,历代皆以写本流行。经年既久,传写本与原书在卷数、文字上都有了差异。 《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原书所附《序例》、《年表》各1卷已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记载此书为“一百二十卷”,与《魏书》《隋书》记载皆大异。 《晋书》修成,其《载记》部分越来越多地被世人视为十六国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崔鸿《十六国春秋》遂渐被冷落,至南宋,完整著录已稀见,卷帙、版本情况益加不明。 明万历三十七年,一种首尾完整的百卷本《十六国春秋》刊行问世,成为明、清二代乃至今日流行最广的版本,书首仍题“北魏崔鸿撰”,实际为浙江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等据旧本残卷修补而成。这  相似文献   

14.
陈寿修史“多所回护”说辨析徐大英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六中说:"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并认为"自《三国志·魏纪》创为回护之法,历代本纪遂皆奉以为式。"赵氏的这一观点产生后,对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赵氏对陈寿的所谓回护法,也作了客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今本《文子》的形成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艺志》云:“《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也。”《隋书。经籍志》云:“《子》十二卷。子,老子弟子。”此後,关於《子》一书的着录多沿袭《隋书》的说法,记为十二卷或十二篇。  相似文献   

16.
古籍的部数、卷数出现讹误,本来是个枝节问题,并不影响对古籍本身的研究评价。但如果不加勘正,任凭人们引用,就难免使读者困惑不解,大伤脑筋。就拿《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来说吧,它究竟收录了多少部书、多少卷书?引用者就颇不一致。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商务印书馆重印《隋志》的“出版说明”中说:“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至于亡佚书目,则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 一九八三年十月齐鲁书社出版的吴枫先生著《中国古典文献学》则称:“《隋志》收书包括经传存佚及释道经典在内,共有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八百八十一卷。”(见154页。按,中华书局标点本《隋书》1099页载为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可能印刷有误) 两种说法都是以《隋志》为根据的,前者引用它的序文,序文说:“今考见存,分  相似文献   

17.
一、《金史》的修撰《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旧史书。《金史》成书于元代。据《元史》记载,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议修辽、金二史。不久,宋亡,又议修宋、辽、金三史。当时对辽、金、宋孰为“正统”有争论。或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或以辽立国在宋先,欲以辽、金为北史。……元顺帝至正  相似文献   

18.
一、从《高昌传》说起高昌“俗事天神,兼信佛法”,最早见著于《魏书高昌传》,①此后,《隋书》、《北史》的《高昌传》②有同样的记载。这一记载使我们对晋至初唐,即高昌郡、高昌国时期高昌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获得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疑点,人们...  相似文献   

19.
评赵翼论《南史》与南朝四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是记述南朝史事的5部“正史”。由于宋、齐、梁、陈四史成书在先,《南史》在其基础上撰述于后,故其间颇多增删、歧异之处。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史家对于史事之认识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历史编纂上的迥异。而其中长短是非,对于人们尽可能正确地认识南朝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学者在以《南史》与宋、齐、梁、陈四史作比较研究,以《北史》与魏、齐、周、隋四史作比较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果。常州籍史家赵翼《陔余丛考》卷6至卷9,就这两个问题作了广泛的考察。其后,他在《廿二史札记》卷10至卷15中,各以3卷的篇幅阐述了“宋、齐、梁、陈书并《南史》”、“魏、齐、周、隋书并《北史》”。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3至卷68,亦以十几卷的篇幅考察了“《南史》合宋、齐、梁、陈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载:“元朔之五年春,……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又“其明年(元朔六年)春,……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左内史”、“右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