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掘汉王陵     
2009年初,安徽省天长县境内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命案,在一辆被丢弃的私家车里,惊现两具男尸,死者未见任何伤痕,身上却满是黄土。这起抛尸案的第一现场,最终指向江苏盱眙大云山,并由此引发出江苏汉代考古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惊人发现。  相似文献   

2.
1970年12月17日凌晨,九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云南省革委会主任、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在自己的住宅中被害,一起被害的还有谭甫仁的夫人王里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幸遇害的我党我军职务最高的干部。此事震动了中共中央,也引起世人的惊愕,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中,加之历时八年的破案工作始终处在高度的封闭状态,给这起惨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至出现了一些取材于该案却完全背离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出现了绘声绘色却不足为凭的种种传闻。 谭甫仁夫妇缘何被杀?凶手究竟何人?抱有什么样的企图?在谭案发生快26年的今天,本刊独家发表由谭甫仁秘书王克学同志口述的案情内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吴越 《纵横》1998,(11)
九、法官好心的拖延终使张扬的处境柳暗花明 1976年8月31日,厚厚一大摞的“张扬案卷”到了省法院审判员老海的手中。这是一个“老司法”,当时已经40多岁。他虽然奉命审理张扬一案,但却一直拖着不开庭审理。张扬第一次见到他,是他收案两年后的1978年底,也就是张扬平反出狱的前夕了。 老海接了这宗案子却迟迟不审,并不是他官僚主义,作风拖拉,而是从保护的目的出发,故意“压”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离休干部殷毅,与我曾为同事,在70岁之际,学会了使用电脑,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10余万字的《回首残阳已含山》一书,书中叙述了自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是一个老记者的故事,也是55万人的故事。而它的牵涉面,却广及55万个家庭及几百万亲友。这就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3,(4):93-9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有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却引起了一场“诗案”。他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引起了后人纷争不休。有学者认为,既然同是在四月里,已经“芳菲尽”了,怎么又会“始盛开”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件“诗案”也引起了宋代大学者沈括的注意。有一年四月,沈括特地到大林寺实地察看。此时,山下的桃花早已凋零,而深山峰巅上的桃花却如丹霞般“始盛开”。见此情景,沈括不禁暗暗夸赞大诗人自居易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景物。这样的诗作,如果诗人不到实地,是无法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国刚成立两个星期的1912年1月14日凌晨,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光复会巨子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病房里,惨遭杀害。时年三十五岁。这是民国肇建后,发生的头一起轰动全国的凶杀案。“陶案”在民国史中,似谁都知道,但又谁都说不清楚,记载歧异,众说不一。本文对此重作探讨。主谋是谁从当时的记载来看, “陶案”是扑朔迷离的。同盟会在上海的机关报国——《民主报》,就“陶案”发了两则消息,报导了“被害情形”,却谓:“惟近日盛传满洲暗杀党南下,谋刺民国要人,公或其一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人们却很少了解,在这座里程碑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8.
闻章 《文史精华》2005,(10):23-28
文革时期,河北的两位农民到外省拉锯挣钱,辛辛苦苦,战战兢兢,历时近5个月,梦想着出力气挣点儿钱来改善生活,结果却事与愿违,被定性为“投机倒把”案,辛苦所得全部没收,想挣钱却拉下一大堆饥荒。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反映。作者搜集了当时的第一手资料,集荒唐和沉重于一身。详情请阅《文革中的一件“投机倒把”案》。  相似文献   

9.
一、阿垅两次进入国民党军队,但却有着质的不同:第一次只是一腔报国热情,而第二次是人生观有了根本的转变……“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建国初期最大的冤案,直到1980年9月,党中央才对此进行了平反。在这件冤案中被无辜牵连的人员达2100余人,其中有胡风“七月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阿垅,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最后被判刑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上海发生了“牛兰案”,1935年上海又发生了所谓“神秘西人案”。前者是共产国际的案件,后者是苏联红军情报部的案件。但国民党特务办案人误把两案都当为共产国际的案件,搞不清两案的差别。这反映30年代苏联情报人员在掩护名义的安排上常能迷惑住敌人的耳目。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曾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我们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3月25日,载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在戒备森严的道路上平安地驶进了颐和园。这划时代的一天已被写进了历史,这一天的前后发生的许多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张政建出逃     
起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来势汹汹,在这张大幕之下,民企的命运再一次面临萧瑟的考验: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家出逃避债,一些"问题企业家"露出原形,更多的则在寒冬中等待希望……宏观调控的方式依旧,企业家们却几经轮回  相似文献   

13.
陈娟 《环球人物》2020,(7):88-91
她是人类学博士,写悬疑小说,推理“刁爱青案”“黑色大丽花惨案”等真实大案,受网友追捧当得知南医大杀人案告破的消息时,何袜皮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在南京大学读书时的往事。当时她读新闻系,一个女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两起著名悬案:一起是1996年的南大刁爱青碎尸案,另一起就是1992年的南医大林伶案。  相似文献   

14.
我参与丁、陈“反党小集团”案处理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真实的材料、鲜明的观点,详尽地展示了50年代“丁、陈反党小集团”这一冤案的内情。 作者李之琏同志,任中宣部秘书长时,是处理这一案件的负责人之一。可贵的是,作者将自己摆进去,作了诚恳的反思;可悲的是,由于作者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同当时的领导人发生分歧,也被打成“反党集团”,出现了一个案中案。20多年后,这两个冤案终于平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1943年秋的"淮中案件"和"泗阳案件",是淮北根据地整风期间因反特斗争扩大化造成的两起错案.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在两案发生后,由边区党委主要领导人主持重新进行审查,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查清了两案真相与案件制造者的错误.边区党委作出决定,完全推翻了两案原有的不实结论,对受到牵连的干部群众予以公开平反,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边区党委对淮北两案的有力处置,排除了"左"的错误的干扰,保证了淮北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为根据地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战略大反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乾隆四十二年(1777)发生了王锡侯《字贯》案,这是自三十九年(1774)谕令查缴违碍书籍以来,第一起震动全国的文字狱。继之而兴的徐述夔《一柱楼诗》狱,则是整个查办禁书过程中处治最为严厉的特大案件。从表面观察,王、徐二人皆以文字得罪;而实质上,《字贯》与《一柱楼诗》两案乃乾隆帝为震慑天下臣民以推动查办禁书而蓄意制造的,因此它们都以其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有别于一般的文字狱。本文拟探讨《字贯》、《一柱楼诗》两案与乾隆查办禁书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乾隆朝后期文字狱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革期间,浙江诸暨发生过两起无中生有的大案。一起是1968年,发生在诸暨县新壁公社的“反共特卫大队浙南革命人民造反队A号57支队”反革命集团案,牵涉到8个公社,3个单位,63人;一起是1969年安平公社、和济公社的一起名为“反共救国军四明山挺进纵队”反革命集团案,先后涉及11个公社51个大队和单位,391人,其中公开隔离审查138人,未公开审查的253人,审查中程度不同被吊、打的105人,拘留审查4人,自杀2人。两起案子,不但都是空穴来风、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假案,而且都是威胁诱套、逼供刑讯、屈打成招的冤案。  相似文献   

18.
“梁红玉击鼓助阵战金兵”,这是发生在镇江、流传全国的著名历史故事。从古至今,故事本身及经过那些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使这一历史故事影响广、声名大,在全国广为流传。梁红玉不畏强敌助夫战斗的巾帼英雄形象留在了中华历史英杰长廊。“梁红玉击鼓战金兵”这样一个经典历史故事,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宋金两军水战的战场——镇江,地方志中自然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便世代传承着“子靠父成家立业、父依子养老送终”的传统观念。郝麦收,天津社会科学院老年问题研究专家,却用亲身体验向这一传统的“双向依赖”亲子关系挑战,与自己的独生子签定了父代和子代“双向自立协议”。6年过去了,儿子在“风雨”中锻炼成长,郝教授也在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诺言……。新型的亲子关系对家庭、独生子女意味着什么?从这一角度正确透视、辨析、探索为人父母们的教子观、亲子观、人生观以及独生子女教育难的症结所在。日前,中央电视台对这项试图创立现代关系的“家庭试验”作了专题报道。本刊特邀郝麦收教授撰写了《两代双赢》一文,本刊通讯员又深入到郝家采写了《“双向自立协议”让孱弱独子风雨重生》一文,从本期起连续披露这一家庭契约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我的人生平淡到不足以写成书,每天早上起来时,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生活越平淡、我就越踏实有人说,相比最后的作品,处女作更重要,那是憋了很久后的宣泄,一定精彩。《爱有来生》是俞飞鸿的导演处女作,改编自《银杏银杏》——10多年看的一本小说。她被这故事打动,向几个导演推荐,大家没在意,她却越来越放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