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特大新闻,配发了《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的社论,刊登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培育人王乾成等四人照片。当时,我就是该高产试验田所在地湖北省麻城县白果区的区委书记。按说一个年仅二十六岁又当了六年区委书记的基层干部,管辖范围内放出了震惊全国、全世界的高产“卫星”,应该是论功行赏,被提拔重用。然而历史与人们开了一个啼笑皆非、黑白颠倒的玩笑。从此,我的人生路上厄运相伴,坎坷相随。  相似文献   

2.
1958年盛夏,正值早稻登场季节,从《人民日报》上频频传来有关早稻高产的报道。 是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醒目的黑体字打出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的通栏标题,接下一行便是套红副标题:“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篇报道称:”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它比安徽枞阳县石马乡高丰农业社……创造的高产纪录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   

3.
1958年盛夏,正值早稻登场季节,从《人民日报》上频频传来有关早稻高产的报导。是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醒目的黑体字印出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的通栏标题。接下一行是套红副标题:“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篇报道称:“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它比安徽枞阳县石马乡高丰农业社……创造的高产纪录高出一倍以上。”一亩水田真能生产这么多稻谷吗?稍有农业生产知识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在关于亩产三万六的那篇报导中却分明写着:这是根据湖北省…  相似文献   

4.
1958年6月30日早晨,太阳如往常一样,冉冉从东方升起,照耀着神州大地。但在这个平常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鄂东麻城县有个叫林世猛的复员军人,创造了他种的试验田早稻亩产36525斤高产“卫星”,一时轰动了国内外,《人民日报》报道了“天下第一田”。  相似文献   

5.
1958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河南省西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创造了小麦亩产量7320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这是农业战线上放出的第一颗小麦“卫星”。一卫星公社第四生产队长、共产党员陈炎理作为创造小麦高产“卫星”的组织者,被评为模范人物,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也开始对这个先进队刮目相看。1958年秋,全国科联科普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炎理出席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以《揭开了“7320”之谜》为题,介绍他们试验田小组放卫星的“经验”。这个发言稿引起以刊登学术性论文为主的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通…  相似文献   

6.
周学雍 《江淮文史》2000,(1):121-123
1958年,我在安徽省潜山县农业局工作。有一天,领导找我说:“前两天,地委有位部长看了我县模范乡新光高级社的一块早稻高产样板田,他跟县委领导打招呼,说枞阳县那块亩产1.3万斤的早稻,收割前他去看过,长得还没有这块田早稻好。这块田早稻,亩产两三万斤,看来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龚锦文 《炎黄春秋》2013,(6):34-34,72
1958年早稻登场时,国内报纸、电台竞相发表《广西环江县飞出水稻亩产十三万斤大卫星》特大新闻。此报道套红标题,还配发有大姑娘坐在未割倒的谷穗上的特写镜头照片,借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环江"壮举",一时轰动国内外。广西公安系统管辖的古瓦农场(在来宾县)不甘落后,奋起超环江,决定晚稻放一颗亩产30万斤的大卫星。笔者原系(广西)平乐农民报记者,1958年被错划右派,遣送古瓦农场劳动教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8年夏、秋,《人民日报》连篇累牍报道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大丰收、产量放"卫星"的新闻。7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平均亩产7320斤的最新、最高纪录。因7月以后小麦已经过了收获季节,看来西平县小麦高产"卫星"之最已成定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9月22日,还是《人民日报》,报道青  相似文献   

10.
新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专设了《“大跃进”“十三万斤亩”》一章,详细记载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环江县人为炮制的“亩产13万斤”的“高产卫星”及其带来的惨重灾难,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志书记载失误和问题提供了范例。文章就志书为什么要记载失误和问题以及如何记载失误和问题谈了读志感受。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被称为解放后中国的大逆转,但是这个“逆转”的转折点到底在哪里呢?从表面上看,1957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同日,毛主席在共产党内部发出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使一场开始了才一个多月的“鸣放”顿时夭折。紧接着,讨伐右派分子的运动就一步紧似一步地展开,运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1957年底才算告一段落,到1958年底才最后结束。真是“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6月8日可以算是转折点了。对这一点,史家是不会有异议的。但是,引人寻思的是,毛主席在上半年一…  相似文献   

12.
从1958年夏天开始,我国刮起了“浮夸风”河南省遂平县查岈山公社有一位叫刘金占的生产小队长,在生产队长扩大会议上,听公社社长钟德清传达信阳地委会议的精神。当听到明年小麦亩产12000斤时,他觉得太离谱,就说:“亩产12000斤,是神仙也得累垮了,把牛皮吹炸才过瘾哩。”一句话不要紧,他马上成了辩论对象。  相似文献   

13.
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小土群”运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却在建国后的发展史上铭刻下沉重的一笔。当时,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和《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今天旧事重提,是想为历史留下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14.
1958年,社会上刮起了“浮夸风”、“共产风”,一些人为了放“卫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是年秋天,徐特立南行途中路过河南,在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陪同下,到一个公社参观。茫茫棉田杂草丛生,颗颗棉桃多未吐絮,一个介绍情况的人,声称亩产皮棉能达几百斤。徐特立当即表示:“我不相信,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等我回来还要到这里,看看到底摘了多少斤。”介绍情况的人还说稻子亩产能上万斤。他听了,更加不高兴地对周围的同志说:“这不可能!不透空气,稻子怎么能生长呢?这是普通常识嘛。”徐特立从河南回京后心情沉重。后来有关方面通知他去徐水参观,他…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自 1 948年 6月 1 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正式创刊后 ,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关于《人民日报》的筹办经过 ,有不少专家曾撰文论及。其中一个不争的史实是 ,它由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因此 ,二者均可称为今天《人民日报》的前身。“树有根 ,水有源” ,如果我们再刨根问底 :“前身”又是从何“脱胎”而来 ?寻找答案无疑是有意义的。由于这两种报纸先后创刊于 1 940年 1 1月7日和 1 946年 5月 1 5日 ,前者的来历就更值得探究一番。近日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 ,…  相似文献   

16.
1958年,湖北省光化县(今老河口市)爆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但它曾经先后是晋冀鲁豫中央局、华北地区的地方性的报纸,并且两次都创刊于河北,这就鲜为人知了。 (一)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准备出版张机关报,拟报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当时的晋冀鲁豫边区,包括太行、冀鲁豫、冀南和太岳四个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收记薄一波去请毛泽茫席题写报头,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他认为报名不一定都以地区为名,于是,提笔书写了”人民日报”的报头。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6  相似文献   

18.
疯人的思维——社论出笼 凡是从那个岁月里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发出不久的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在当时很有影响的社论,题目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这一篇社论对于"文化大革命"起着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 当时不少人将这篇社论奉若神明,大小单位都组织学习. 人们惊魂失魄地预感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就是一些平时不大过问政治的人,这时也感觉到这篇社论是有来头的.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  相似文献   

20.
真假天堂梦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重播了长影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曾鼓舞人们满腔热情地去建设新生活。在欢庆的画面中出现了一副大字对联:“人民公社架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这部影片是1958年三面红旗时代拍成的,编剧也好,导演也好,都不能挣脱那个“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头脑发热的时代氛围,但影片中并没有亩产多少万斤放高产卫星以及大炼钢铁和大办食堂等等极为荒唐的事情。剧作家马烽也没有作这样的媚时语,保持了他的创作良知。但影片的意境近似“六亿神州尽舜尧’了。在当时中国广大的贫困农村里,农民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