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应云卫的交往徐世骐应云卫在重庆话剧舞台上为宣传抗战繁荣戏剧作出过重大贡献。我是个业余戏剧爱好者,在抗战时期我和应云卫有三四年的交往。应云卫中等身材,白皙瘦削的脸庞,冬天常戴一顶土耳其式的毛皮帽,西服外面罩一件皮领青哗叽长皮大衣,一根手杖不离身,4...  相似文献   

2.
张光年 《百年潮》2002,(1):61-63
冯乃超同志是我的老朋友和情同手足的老大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者.我们大约在1935年就认识了,那时我们都在武汉,他在湖北省民政厅,我在武汉搞戏剧运动,得到他大力支持.1936年他的夫人李声韵应邀在我组织排演的一出外国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来参加过几次排练,后来她因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出演.  相似文献   

3.
朋友告诉我:“丁一三去世了。”“啊!老丁走了?”我当即一怔。丁一三是谁?你也许不知道,但要是提到电影《英雄虎胆》,你恐怕就不能说不知道了。丁一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学学会总干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名剧作家、《英雄虎胆》电影的作。1995年,他的话剧新作——《甘  相似文献   

4.
难忘我们共同走过的脚印张客每当思念起才智出众、精明能干的应云卫,一副神采飞扬、谈笑风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那瞬间,我象听见他别具韵味的谈笑声,情不自禁要脱口喊出:老应!……(这是朋友们对他的呢称)可是,他……他早已远离人世:我是1936年间,经挚友徐...  相似文献   

5.
1959年8月21日的谈话1957年纪念话剧运动50周年的时候,我就很想将《黑奴吁天录》重新整理改编出来。从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演出《黑奴吁天录》到1957年已是整整的50个年头了。作为话剧运动50年纪念,演出这个戏,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从话剧《一个和八个》说起埋头于教学工作的我,在2006年4月里的一天,见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韩杰。这位在我父亲郭小川过世以后才出生的年轻人,居然已经用了五年时间雕琢修改郭写于1957年的长诗《一个和八个》,一心要把它搬上话剧舞台。为此他几次辞掉执导外国话剧的机会,使这部话剧成为他的导演处女作。他说,国家话剧院应当是中国的名片,迄今演出的却多是外国剧目,他希望《一个和八个》能够成为国家话剧院的保留剧目,成为中国的一个经典悲剧。长篇叙事诗《一个和八个》恰巧也是我最珍视的父亲作品,相比于他的《甘蔗林—青纱帐》《…  相似文献   

7.
欧阳山尊  听澜 《纵横》2014,(10):37-40
今年是著名戏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欧阳山尊先生诞辰110周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欧阳山尊是继第一代话剧艺术家之后承上启下、地位独特的戏剧家。他经历过30年代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运动,还经历了北京人艺的创建和新时期戏剧变革,一生导演了50多台大型话剧。本期,我刊特别约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副馆长刘琳(笔名听澜),将十年前就北京人艺创建问题采访欧阳山尊先生的录音整理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8日,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心脏在美国波士顿停止了跳动,这个人就是王若水。  若水走了,我很悲痛。自1946年至他去世,55年间,我们交往不曾间断,声气相通,守望相助,可谓莫逆之交。在噩耗传来的这些日子,我多夜不能安眠,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王若水原名王志云,和我是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他读哲学系,我读政治系。入学时,同住北大三院礼堂大宿舍,都是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而结下了亲密的战斗情谊。1947年初,我和若水一同参加党领导的北大进步社团--呐喊社,更加自觉地投入学生运动。1948年5月上旬,若…  相似文献   

9.
郑州这几天变天了,要下雨的样子。这让我又想起了"外公",去年他去世的时候是一个暴雨天。说是"外公",其实是我亲外公的弟弟,我们也叫他"外公"。他是从台湾回来的老兵,回来后在老家生活了19年,他回来时我小学一年级,他去世时我已经大学毕业4年。这19年里,他对在台湾的生活一直讳莫如深,从不提那边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只知道,他在台湾还是当兵,后来一直住在花莲县。花莲,很好听的名字,直到今天,每次听到这个地名我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忆欧阳予倩创作︽黑奴恨︾孙维世︹遗篇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运动史上很老的一位戏剧家,又是我们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和他在一起我们所受的教益很难用语言来叙述。现只简单谈谈他在创作《黑奴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一〕1907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在日本正...  相似文献   

11.
话剧老将兴话剧默然大师不默然──访李默然陈奇1995年元旦前夕,笔者有幸采访了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默然。当李默然伸出大平,挺起他那魁梧的身躯面带微笑和笔者握手时,我竟然又不认为他是李默然,而是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他虽然头发已几乎...  相似文献   

12.
秦川同志是我上世纪50年代在中央宣传部工作时的老领导,2003年1月29日去世了。他走得那样匆忙,没留下一句遗言,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怀念和崇敬。我想不起他对我有什么说教,在我心目中都是他的身教。  相似文献   

13.
贝娄的礼物     
2005年4月,在火车上得知索尔·贝娄去世的消息。有些难过,这是我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作家,但更多的是惊讶,我以为他早已去世,因为他的那些故事,和他故事中的那些人,似乎都属于一个早已消逝的世界。他书里的那些善良、软弱、对世界无能为力、注定要成为失意者的知识分子的故事,今天看起来,未免显得太温情脉脉,太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艺的小剧场里,演员们正在排练话剧《有一种毒药》。“我的话剧第一次能在这里上演,总觉得是天意。父亲在天有灵给我加油!”在戏剧大师曹禺逝世10周年之际,他的女儿万方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话剧,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15.
王放 《文史天地》2015,(1):80-82
偶然看了张明权和谢崇禄老先生发在《文史天地》2003年10期上的《爱国军人王定仪》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童年时代对父亲的松散记忆。父亲是1965年去世的。那天正好是我初中毕业考试完毕,从学校轻松出来,走完15分钟路程,远远看见我家屋顶安装的无线电收音机的天线断了,心中一愣,到家即惊悉父亲去世。父亲在1962年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几年来乐观面对。我从没听见过他喊痛叫苦,在他  相似文献   

16.
悼胡绳     
李普 《炎黄春秋》2000,(12):6-7
十月五日上午,新华日报老友李慎之来电话,说胡绳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差一点哭出声来。我一时语无伦次,在电话里说我十分悲痛,说我在新华日报写的那个专栏,几乎每一篇都曾得到他的指导。然后我才问老胡去世和治丧的情形,慎之也不知其详。要我问社科院办公厅,告诉了我电话号码,说那里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我这才知道他是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的,先在他家里设个灵堂,已经派人去布置了。第二天我去到他家里,向他的遗像鞠躬的时候又不禁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7.
张帆 《纵横》2009,(8):57-59
2009年7月2日下午,我们的老领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四位创始人之一、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只比中国话剧小七岁的欧阳山尊平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我总感觉他并没有走,他那高大的身躯似乎仍站在我的面前,我还在仰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容。因为不久前,我们北京人艺的同志到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在关心着今年建国60年大庆的剧院计划上演什么戏。他也曾对我说:“你写的(关于北京人艺的)书,我看了,里面还有一些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的地方。”我伏到他的耳边说:“好,等您出了院,我一定登门求教。”我这样讲,绝非出于安慰,  相似文献   

18.
金如柏是我的老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去世,去世前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炮兵政治委员。他已经离去了21年。21年来,国家巨大的发展和社会巨大的变化,让我一想起他来,就感慨万千。“闹革命就没有家”如今人们最温暖、最留恋的就是家。如柏他们那一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高庄教授于 1986年4月 12日去 世,走完了他81年的坎坷人生。他青年时期投身革命,解放初期参加了国徽的塑造。此后他因敢于直言而身陷困境,被劳改30余年。他那平凡而又传奇的经历,成了流淌在我心中一首难忘的歌。 父亲带我投奔解放区 1946年秋,父亲应徐悲鸿先生之邀,赴北平国立艺专执教。那时我才6岁,母亲早在生我的时候去世,我是在江西保育院中度过了幼儿时期。父亲路经江西把我领回,从此,我们俩开始了共同的生活。1947年5月末,北平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进步师生举行了大…  相似文献   

20.
李锐 《炎黄春秋》2011,(8):84-85
老同事、好朋友陆钦侃去世(2011年4月11日)了,享年98岁。他的女儿早已将他的病情告诉了我,尽管我已有思想准备,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心里还是很难过。陆老住院期间在危重病室,医院不让探视。4月15日在八宝山告别,我很想参加,但因为感冒,为老伴和陆老的女儿所劝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