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戢晓峰  姜莉  陈方 《人文地理》2018,33(1):124-129
底线公平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发展的基础指标。基于底线公平理论,本文从公交服务公平性、资源配置公平性、保障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公交底线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PCA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进行测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获取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总体较差,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特征,全省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整体空间分异与主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吻合;平均候车时间、公交站点覆盖率、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公交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是影响公交底线公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交网点与人口分布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城市公交网点建设与人口再分布互动关联,且两者互动方式有章可寻。分析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与人口互动关系差异的原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别阐述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与人口互动发展的不同方式,并搜集实际案例加以佐证,从理论上,实践上,深层次地揭示了两种公交与人口互动的差异性及基本规律,以期待为城市公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考虑公交与小汽车方式间的可达性差异,提出了依据公交服务水平调控小汽车可达性的停车分区思路,以期实现对小汽车方式的合理限制,支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首先根据居民出行对不同类型公交站点具有不同可达性需求,将以需求点为圆心、站点时空可接近距离为半径的覆盖范围作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基于微观个体时空约束下的公交站点可达性测度模型。其次借助ArcGIS,以昆明市公交网络数据为基础,对站点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所得结果与城市用地开发整体特征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以公交可达性水平为主要依据划分停车供给分区,从而对不同分区停车泊位供给的科学配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明研究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它对于理解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有重要意义,所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文明与文化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与同一关系;比较文明学具有学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文明研究的语境受到世界各民族文明之间关系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国内文明比较研究已经具备创建新学科与理论形态的条件;综合世界比较文明研究的主要模式,中国比较文明研究理论可以将世界文明分为八大文明体系,从文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等层次进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族》2021,(2):42-43
为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展示群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6月12日,由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格尔木市总工会、格尔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格尔木市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格尔木市昆仑射箭协会、格尔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2021年格尔木市第四届"民族团结杯"首届农民工传统射箭邀请赛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3,(4):31-31
2012年2月1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文化部部长蔡武,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介绍甘肃省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7.
<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省委作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引向深入,以推进更高层次示范区建设为路径,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工作理念,将决胜全面小康同步、精神家园同建、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向、基层基础同创、激励机制同促细化实化,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高原强市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10,(4):14-15
<正>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创一办"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花溪区区委、区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效率推进,致力于打造阳光花溪、生态花溪、文明花溪,创建"三创一办"的先行区、模范区。一、强化执行,建立五项机制1.建立责任落实制度。成立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细化各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分别代表苏秉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宏观上描述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与辽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交往,迸发文明"火花";并围绕陶寺文化的形成及对后来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三阶段的思想,为创建他的学说体系,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霞 《沧桑》2008,(3):115-11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叶琴 《南京史志》2023,(4):43-46
<正>创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能够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学校特色及发展方向等。校园篮球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校园篮球文化的创建,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篮球,增加篮球知识,进行篮球锻炼,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在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中,篮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好地助力校园文化发展。校园篮球文化的培育,最重要的是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攀登》2010,29(6):82-85
对青海省而言,要充分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稳步地加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目前要着重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按照生态立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方志》2022,(2):F0002-F0002
《江南文明通鉴》旨在探索《通鉴》体例,既概括江南文明整体情况,梳理发展脉络,又突出人、事、物,提炼江南文明特点特色。《江南文明通鉴》所记载的江南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和历史具象能够为读者勾勒出江南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为江南文明进一步提神增韵,发扬光大;能够为决策者参考、阅读者借鉴,在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编修地方志作为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事业,因此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5.
康猛 《黑龙江史志》2007,(10):20-21
<正>黑龙江的振兴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是发扬黑龙江优良文化传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现代化黑龙江的重要举措。我省编修地方史志和专业史志则是体现先进文化、反映历史文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地方史志和专业史志的编纂本身就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发展模式面临转型的现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推进将逐步加速,公共交通设施体系架构作为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战略落地的实际技术支撑,必须得到强化研究。文章围绕公交设施体系架构完善目标展开,从客流支撑、功能协调、用地支撑三方面确定公交设施体系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流程,并以南宁市公交都市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为基础,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红军和中国人民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文化。甘肃是红色文化的圣地,红色文化资源遗迹、遗存甚多,内涵丰富,特点突出,是甘肃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探讨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内缊、特质,对甘肃建立华夏文明创新、传承和示范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寻幽甘肃     
《丝绸之路》2014,(11):154-169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横跨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甘肃是西北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国家旅游局主推的12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黄河文明、万里长城、红军长征、青藏铁路五大旅游线路都与甘肃密切相关。 甘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然奇观的博物馆、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品质旅游的目的地。除海洋和岛礁外,甘肃拥有中国其他地区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甘肃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族甘肃、现代甘肃、红色甘肃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深远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从更新观念、激活单元学习细胞、营造企业环境、实施文化推进工程、优化企业文化环境以及坚持自律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笔者就当前创建学习型企业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在地理、生态、经济等方面对所在区域的背负和依托,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与区域文化发生同构、认同现象。但至近代,随着中国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逐渐成为独立于乡村存在的异质实体,城市文化也实现了对区域文化的全面超越,显露出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并深刻影响了区域社会风尚,丰富、提升了区域文化的内涵与品位,引领区域文化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