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清澈碧绿的沘江水里,游动着一对对鱼。它们成双成对活蹦欢跳,嬉戏畅游;红鱼不时咬住青鱼的尾巴,扎实逗人喜欢。居住在江岸的傈僳人和彝家称它们为“连心鱼”,还有个“连心鱼”的动人故事: 很早以前,沘江畔的傈僳族山寨里有一个叫阿娌妹的姑娘,她的阿爸和阿妈因交不出土司黑扒粟的官租,被扔进了汹涌的沘江。苦难的乡亲们收养了可怜的阿娌妹。阿娌妹长大后,很会唱山歌。她唱起山歌,百灵鸟也被吸引得落在青枝上;她弹起口弦,欢唱的银泉也停止了歌唱。寨子里的乡亲们个个都很喜爱她。小伙子们象一串串蜂,拥来向她求婚,都被她用含蓄的弦子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2.
即将公映的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一对7岁的龙凤胎在大地震时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母亲李元妮面临艰难的抉择:两个只能救一个。她选择了得过一场大病的弟弟。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姐姐劫后余生,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3.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化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支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  相似文献   

4.
我俩的爱情     
人说幸福与自由,来自福气与信仰。如果我俩这样想,请把蜡条供奉“康”②上。幸福来自手勤脚快,哥愿与勤快的阿妹纵情欢乐歌舞。阿妹呵死后变成火,假如哥死了变成田,妹死了要变成谷;假如哥死了变成水,妹死后要变成鱼,假如哥死了变成大树,妹死后要变成葛藤把大树紧紧缠着;假如哥死了变成莲花,妹死了要变成蜜蜂飞绕花朵。走过来哟,金块一般纯洁的姑娘!靠近些“巴,哥哥珍爱的珠宝!姑娘是妹呵伙子是哥我们并排在竹凳上坐。哥有情,妹有意,哥妹情意深。哥妹情意有多重?削杆秤来称。秤杆秤碗都合心。要是妹吃上了“布洛”③,可不要忘了嚼“戛仑”④…  相似文献   

5.
吴童 《环球人物》2020,(6):117-118
爷爷的书房里有块石头,和拳头差不多大,漆黑光亮,中部略微凹陷,摸起来冰凉而顺滑。小时候淘气,常要去摆弄一番,总被爷爷笑着劝住:“呢个系(这是)端砚,唔得(不能)玩,可唔得(可别)摔坏了。”当时,我听不懂粵语方言,只知这石头是爷爷年轻时从老家广东肇庆带来的宝贝,来头不小,后来才知是端砚,“文房四宝”中的一品。  相似文献   

6.
俞前 《江苏地方志》2022,(4):16-18+73
<正>顾颉刚在《吴歌小史》中说:“所谓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指吴语方言地区)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流行于江浙沪地区,苏州的吴江、常熟、张家港等地都称“山歌”,如芦墟山歌、白茆山歌、河阳山歌、双凤山歌、胜浦山歌等。浙江嘉善地区称为“田歌”,上海青浦地区称之为“田山歌”。苏州地区的山歌分支,芦墟山歌传唱于苏州东南端汾湖流域,白茆山歌孕育于苏州常熟的东南部,河阳山歌以张家港的凤凰镇为传唱中心。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斗争的成本     
常闻人道某某职场精英经过忍辱负重终于百炼成钢,还有人把他的事迹写进专栏,似乎这样便增加了职场争斗的合法性,斗赢的一方遂戴大红花成一代楷模,真是这样吗?广东有句名言:“唔信成世裤穿窿,终须有日龙转风”,意思是风水轮流转,还不定谁能把谁斗赢了呢,再落魄的人,  相似文献   

8.
桐城文化,在安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提桐城文化,有的人认为就是“桐城派”文学,津津乐道“桐城文章甲天下”.其实,“桐城派”文学只是桐城文化的一部分;代表官方文化的那一部分;桐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也极为发达,其中又以山歌最为灿烂.桐城山歌,古人称“桐城时兴歌”,简称“桐城歌”.原先,它只是起于桐城地方的一种小曲调,大约明代以后,逐渐流布到吴语地区(指今浙西、苏南及上海地区),成为有名的“吴歌”的组成部分.关德栋1962年8月为明人冯梦龙《山歌》作序时,论道:  相似文献   

9.
敌国情侣     
正两国交战,殃及百姓,亲人分散,音讯隔绝。《四郎探母》中杨延辉的唱段,叙述了这般情形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孩儿被擒在番邦外,隐姓埋名躲祸灾。萧后待儿恩似海,铁镜公主配和谐。儿在番邦一十五载,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闻听得老娘征北塞,乔装改扮过营来。见母一面愁眉解,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太平年间有婚姻悲剧,动荡岁月更  相似文献   

10.
与“忧愁”无关的花姑娘 49岁的格桑曲珍家住堆龙德庆县桑木村,她有两个妹妹:二妹巴桑46岁,三妹米玛40岁。姐妹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没有结婚,住在一个大大的藏式院子里,院子里收拾得千干净净,开满各种鲜花。 春天,她们不仅在土地里种下青稞、麦子和土豆,还在院子旁边的地里洒下花的种子。每年的68月,花开了,格桑曲珍就每天坐18路公交车到八廓街四周的小巷里卖花,她是西藏版的“卖花姑娘”。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香港警察上了年纪的香港老街坊,都会记得童年曾唱过的几句市井歌谣:“ABCD,大头绿衣,捉人唔到,猛吹BB。”歌谣中的“绿衣”,并非指派信的邮差,而是指警察。大概香港初期的警察穿绿衣制服,大家就叫警察作“绿衣。”警署被叫做差馆之前,也被叫做“绿衣楼”。“大头”是指用布把头缠得大大的印度人。这些“大头绿衣”,经常在街上追捕挑担携筐、沿街唤卖的流动小贩,捉不着时,就吹警笛召其他警员来围截。据说,最早期的香港警察,只有30名欧洲人,全是警官。所谓警察,其实是指较大规模的华洋商行所雇用的看更人。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
邱海鹰 《神州》2010,(1):36-37
“华蓥幺妹天下靓,俊男壮汉争睹芳。滑竿抬她上山来,伴君共度好时光。”这首流传在四川华蓥山区的一首“滑竿抬幺妹”歌谣,直言快语,真实感人。“华蓥滑竿抬幺妹”是华蓥山区以红岩乡为主的传统习俗。自唐朝以来,华蓥山是川陕四路中入川的重要驿道。古代华蓥人以人行石板路为主,交错纵横,崎岖蜿蜒。  相似文献   

13.
男:阿昌自古爱唱歌, 歌儿要比芝麻多, 火塘跟前团圆会, 郎弹弦子妹来合。女:莫嫌妹家花树小, 小小花树也有意。男:人人来在花树下, 个个都是采花人。女:(妹我)三岁小马学出 门, 今晚结交郎待承。男:过河过水平排过, 结交要靠两相愿。女:一片叶子丢下水, 水和叶子一样青。男:郎是山中倒钩刺, 不挂小妹挂那人?女:郎是明月夭边转, 妹是小星伴月行。男:孔雀不落苦梅树, 妹你可进苦家门?女:深房瓦屋妹不爱, 只爱青山打柴人。男:蜜蜂声音来得好, 好似星光洒下来。女:刀切莲藕丝难断, 蜘蛛网丝裹在心。男:江桥链子十八扣, 洋线疙瘩解不开。女:上山…  相似文献   

14.
客家山歌是移民化的产物。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岭南土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过去被人认为是“山野之歌”,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野劳动中,男女青年互相对唱、倾诉,向往美好而抒发情感。在解放初,配合土地改革活动进行艺演出中,使用山歌唱腔编成短小的对唱剧目,逐渐演变成山歌剧、山歌电影。  相似文献   

15.
好棵石榴生高岩,好个红军进山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红花开。好棵石榴伴青松,好个红军为农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石榴红。这支赞美红军过青岩的布依“山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由贵阳一中高中毕业下乡到花溪布依族村子养牛坡荒寨插队落户时,听到的年近50岁的妇女队长姚伯妈唱的山歌。姚伯妈娘家在青岩古镇东南一个布依山寨。为人慈祥和善厚道明理,布依山歌又唱得十分悠扬。布依妇女自小在群峦旷原中长大,无拘无束放喉歌唱,练就一副好嗓子,到老来都有银铃般嗓音。我们做活路累了,就坐在坡脚土坎休息,我常纠缠姚伯妈唱山歌给…  相似文献   

16.
客家情歌中,有不少是两人对唱,他们常隔着山一唱一答,这就是客家地区有名的“隔岭对山歌”。这种对歌往往即景生情,见物联想,出口成章,如淙淙泉水一样清新朴素,回流婉转。  相似文献   

17.
在风清烟静的山洼洼里,有一个朝天洞。洞后的半坡上,有一个叫哪够塘的仡佬寨。寨子里住着一个蛮横得象牛一样的王马头。自从他马住了方圆团转九九八十一个坡,七七四十九片田坝后,就更加头高尾翘了,走起路来,衣裳尾巴都搧得死人,在哪够塘天是老大他就是老二。虽然如此,但近几天却碰到了一件使他气得嚥不下吐不出的事。原来,对门寨的穷帮工杨老满,前不久在云南对山歌,居然带回来了一个叫“叫天子”的漂亮女人。有一天王马头在水井边遇到了长得象刺藜花似的叫天子,便心痒的耐不住,张开饭瓢嘴就去挑逗:  相似文献   

18.
濛濛的暮色曳曳地拖弄着纤软的影子,窗棂之间,阳光悠悠斜斜地砌成一个薄如蝉翼的斜面,88个琴键浸润在阳光里,我咧着嘴,快活地弹着舞曲。“吱”,门开的声音。琴声戛然而止。“爸!”“唔。”“回来了?”妈从厨房里探出半个身子。“唔。”爸是个不善言辞也不善隐瞒的人,我和妈一眼就看出他的不悦:他眉宇之间蹙集着阴云,嘴像那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声音也是硬生生地迸出来的。“怎么了?”妈含笑着问。“调动了……”“调到哪儿了?”“粮食局……”我知趣地走开,感到身后是一片压抑的沉默。“没事的……”这是妈的声音。他们之后的谈话被琴声淹没。待到夕阳这个守财奴敛起他最后一块碎金,黑色也吞噬了小小的琴房。妈开了灯,整个  相似文献   

19.
一、候承①男:顺风得听贤良到,② 约动亲朋来候承。 口渴得遇清凉水, 爱玩又逢有情人。 妹是金鸡来吃水, 郎变鲤鱼来会合。 妹是细雨从天降, 郎是麦苗绿茵茵。 春风化雪花得救, 解了多少焦愁人。 嫌花衣裳③带银链, 不是人狂是地方兴。 真情实意搭妹讲, ,略有一片慈悲心。 鲤鱼游在河湾上, 只见耍水不现身。 菜不合心难动著, 唯是人不合心不动声? 此山只出芝麻草, 望出灵芝实不能。 郎是花椒好开口, 妹是胡椒口难开。 失落黄金有找处, 错过光阴无处寻。 荞面耙耙等着吃, 小妹金言等着听。 粗言辣语候承妹, 可有实意接郎音?女:一心默着对答郎…  相似文献   

20.
康巴山歌音域宽阔舒展,节奏自由随意,旋律优美跌宕,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人们称之为“康巴昂叠”(康巴华彩性的山歌)或“康巴昂任”(康巴长调)。而山歌中特殊的韵味——昂叠就像被风吹打的经幡,落在石头上的珍珠,成为旋律的装饰和美化,与旋律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地方风格,给人一种无限的时空和坦荡的感受,具有一种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反映出康巴人独特的艺术审美力。昂叠,指乐器常规的一种技法,如竹笛、甲令(藏式大唢呐)等乐器在演奏时运用自由、随意、华丽的装饰音的奏法,后借用在山歌演唱上,指对气息的控制和对泛音、装饰音运用的一种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