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3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农村派代表陈翰笙的引领下,薛暮桥、刘端生等人组织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开展广西农村调查。薛暮桥等人以授课方式培训学生,学生在学校通过撰写“农村见闻录”等形式初步掌握了调查思路和方法。来自广西各地的学生回到各自家乡进行实地调查,获得38个县农村的资料和数据。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为论证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学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清洁卫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政权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古城,清洁工作更是繁重。清朝末叶,北京环境卫生相当恶劣。到清末新政之后,政府才着手创设近代意义上的清洁体制。其后多年,北京清洁卫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责。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古城里却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自治"为核心的清洁体制改革,其兴衰成败,颇值得后人玩味。一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设立京师警察厅,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行政管理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历程,经过了改革政府机构、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决策机制等尝试,取得了诸多效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需要在以后的改革过程中予以克服。因此,必须从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政府结构和完善服务职能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管理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便捷人们日常生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其应用于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管理中,从某方面而言不仅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最主要的是能从根本上,为各事业单位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行政档案改革的基本要求,并对其具体的改革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此为行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通过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构建一个高效、现代的行政综合性服务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改革与创新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高校的管理体制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规划是一项重要工程.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城市的稳定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范围的扩大,总体规划应紧跟时代的变化,在规划落后的情况下,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国家对空间规划及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城市空间规划,使城市的总体规划得到改革.因此,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在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城市在政府形式、服务设施领域、规划和住房项目以及社会救助和福利四个分面进行了改革。本文介绍了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提出它具有三个特点:以工商业阶层和专业人士为主导;受到美英两国的影响,但强调适合自身的需要;在城市公共事业领域里公私两种所有制相互补充。同时认为,它以工商业者整体利益为核心建立的管理机制,既可以让工商业阶层利用良好的城市环境发展经济,又能发挥他们监督城市财政的本能。然而,改革过分强调经济效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如何有效地监督行政人员和发挥市民在城市事务中的作用也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苏联城市管理理论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在城市发展的管理方面,传统的管理城市的方法及形式已经不适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使用保证城市综合发展的综合管理方法;其次,在城市化理论方面,系统性和完整性增加,出现了有相当深度的研究城市化管理理论的专论。再次,在城市管理战略方面,提出了具有多层次、多等次、多方位管理意识的多元化城市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针对高校目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为高校改革提供了改革的必要依据,促进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印的《统计期讯—卫生》,围绕着死亡疾病类型和死亡者的身份属性、职业背景以及生理年龄,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北平和广州城市居民的疾病与死亡问题。文章认为从死亡疾病分析,20世纪30年代南京、北平和广州居民的死亡疾病涉及到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诸种疾病,其中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或者非法定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较大。从死亡年龄与职业分析,南京、广州和北平三地居民死亡年龄分布情况虽然存在地域性差异,但是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1—4岁、40—60岁和60岁以上的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所染患疾病也表现出一定年龄特征;职业差异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文章认为,这些事实逻辑实际上是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目前这一领域的某些认识规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专业史学期刊的出现是现代史学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民国史学在人才培养方式、学术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学术社群的凝聚力凭借期刊得到加强,史学研究的专业化、标准化、团体化趋势加快并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新兴的学术发表行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国史学研究的整体形态.但处于动荡的社会中,期刊主办者受到各种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加之史学界内部派系纷争,沟通不畅,二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常常处于困境当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受文学革命影响而蓬勃发展,积极承担启蒙使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多所大学开设了民间文学类课程。这些课程真实地反映了民间文学教育在其草创之初的积极探索状态,彰显了民间文学多重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挖掘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类课程史料,总结民间文学教育的发展特点,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并探索深层原因,这对于在新时代积极推进民间文学类课程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民间文学教育优势,推动民间文学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玉玲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2):137-144
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性的城市规划浪潮中,青岛市政府制定了<青岛市暂行建筑计划>、<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等一系列详细的市政计划,明确将青岛定位为"工商、居住、游览城市",并把崂山开发列入规划范围.在此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市政建设和崂山旅游资源开发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使青岛城市旅游功能突出地显现出来.随着以崂山为重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青岛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其建国前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起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的沙尘暴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它主要是由于南部大平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土地的毁灭性开发及美国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南部大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 ,多风沙天气 ,而且在 30年代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自 1 890年起 ,在南部大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基本成熟 ,出现了大规模的毁草垦荒 ,并形成了小麦的单一种植。为追逐利润 ,人们不惜冒巨大的生态风险 ,对南部大平原进行毁灭性开发 ,这与扩张性的资本主义文化及美国独特的边疆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33年2月,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小林多喜二被日本反动政权虐杀后,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鲁迅、郁达夫、夏衍、楼适夷等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们纷纷著文,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行径。同时,又满怀国际主义深情为小林多喜二的遗属募捐。由此,在中国文坛上,一大批留日归来的左翼文学者以小林多喜二等进步日本作家的作品为“火种”,进一步掀起了中日文学的交流高潮。 相似文献
17.
底图内斯库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名的外交家,其对苏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令世人关注。底图内斯库在20世纪20年代持强硬的反苏立场,30年代,他的态度发生逆转,从拒绝与苏联直接接触到逐渐愿意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最后还与苏联就结盟进行谈判,成为与苏联合作的最积极倡导。底图内斯库对苏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罗马尼亚国家利益的判断。鉴于国内尚无人涉及这一问题,本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19.
20.
三十年代前期,浙江接连发生钱业风潮,除了全国性一般原因如钱业自身弱点、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白银法案及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财政经济政策影响外,还有浙江比较特殊的原因.中国蚕丝业的惨落和上海金融风潮直接引发了三十年代浙江的钱业风潮;浙江银行业自1927年以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31年以后与整个经济不相协调的畸形发展,也是引发浙江钱业风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