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伏票是近代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货币名称,它已成为研究近代福州地区商贸金融发展史重要的、珍贵的文物资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福州地区钱庄开始发行台伏票。当时英国在福州的商人称这种纸币为"FoochowDollars"。台伏票名义上以"台伏"为本位。一般认为,"台伏"中的"台"指的是福州南台,  相似文献   

2.
唐晓 《福建史志》2010,(3):20-24
晚清(1840~1911年)时期,福州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反映了本地区已进入近代社会。本文从有关史料中归纳出若干变化,供研究福建近代社会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州作为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西方建筑东渐过程中,工业建筑具有典型意义。现存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工业建筑需要得到保护和再利用。但对于福州内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还未有系统地梳理。因缺乏对这片区域内遗存的工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内的近代工业遗产已所剩无几,其现存状况也多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或面临拆除的命运。文章主要通过对福州近代工业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工业遗存案例的考察,总结了福州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并对其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析,并对未来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i培论 《福建史志》2000,(5):48-50,62
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七干多年来,勤劳而富有智慧的福州人民的劳动创造,给后人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地下、地面遗址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使得福州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底蕴格外深厚:从七干多年前的壳丘头遗址,到四千多年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以及市区内仍然保存着的唐代坊巷格局和众多明清建筑,都折射出福州往昔的辉煌;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著述丰富,又使福州古有“海滨邹鲁”之美誉;近代以来,由于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爱国人士的卓越贡献以及近代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使福州名闻全国。  相似文献   

5.
潘荣阳 《福建史志》2007,(3):32-33,52
钱庄.是古代中国社会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历来甚受学术界的重视。近代福建一地的钱庄甚为发达,尤以福州钱庄为最。拙文拟就福州钱庄的设立、业务的开展以及钱庄的终结等方面.谈谈福州钱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陆续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教堂、医院、学校、船政建筑、洋行、别墅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物,采用西方国家的形式和风格,与当地民间建筑的传统格调并存;也有中西融合,形成近代建筑特有的风格。它们丰富了福州的建筑形式,对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资料,福州现存近代西洋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近代福州的房子大多由木头修建.又因福州地处副热带高压.秋季焚风效应明显,火灾频发,故有“纸裱的福州”之称。丁日昌曾描述:“闽省居民.墙屋多系编竹涂泥,烟焰所及,顷刻成灰烬”。为此.清政府曾建立专门的消防队伍——伙军.应对火灾。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近代福州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或1906年,但笔者在梳理相关史料时发现,事实上福州商会在1904年5月即已成立,并参与了1905年全国抵制美货运动。  相似文献   

9.
陈衍(1856—1937年),字叔伊,号石遗,晚称石遗老人。福建福州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和爱国者。著有大量诗文经史作品,所揭橥的“同光体”诗论对中国近代诗坛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夏秋高温物燥,近代以前城市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火灾颇发,素有"纸裱福州城,火星不饶人"之说。为了预防和施救火灾,在官办消防火警之外,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办消防组织崛起,由商业行帮救火会始创,经各城区救火会的兴起,到全市性商助民办"福州救火联合会"成立,这一民间性质的群众性消防团体在民国时期,弥补了官办消防警察施救人力少效率低的不足,成为福州这一火灾颇发城市消防救援、保境安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何振岱,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福建福州人。他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尤以诗词成就最高,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近代可谓独树一帜。陈懋鼎,福建福州人,被誉为清末民初的奇才。他除了是一位诗人、翻译家、外交官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清末帝师陈宝琛的大侄子。他的父亲陈宝8),当年因为与陈懋鼎、还有另一位弟弟陈宝璐,同时考上进士,被称为"同榜三进士"而艳称一时。陈懋鼎与何振岱一样,都是福州人,  相似文献   

12.
论福州船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是十九世纪后期近代中国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八六六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军事造船工业,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福州船政局作一些具体考察,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个企业,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从福州地区走出的一批经济学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富强道路进行了可贵探索。文章回顾了两代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治学初心、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新时代,重温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百年历程,激发青年一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借鉴吸收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林敏 《福建史志》2013,(1):59-61
福州鼓岭是避暑、旅游、修养的圣地,也是观星赏日的绝佳观景点,人称“左海小庐山”.曾被近代西方传教士誉为与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民国时出版的《福州旅行指南》、《福州便览》等都不吝笔墨地描述了鼓岭的气候、交通等,更有许多文人盛赞鼓岭的美好.本文仅简要介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庐隐、郁达夫笔下的鼓岭风貌。  相似文献   

15.
晓汪 《福建史志》2007,(3):56-57
《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征录》(以下简称《征录》)是福州文人陈世镕.集三十余年心血编辑而成的巨著.全书二十卷.近八十万字.收录了曾经人祀于福州西湖宛在堂.自隋唐至近代以来二百七十位福建诗人的生平、轶事及代表作。体例之完整、内容之详密.堪称福建地域文学史著作之翘楚.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潘健 《福建史志》2010,(1):52-55
1866年12月福州船政局成立.面临着燃料供应问题。当时清政府所创办的几个大型近代军用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所需的煤炭。都是依赖洋煤供应.但“一遇煤炭缺乏.往往洋煤进口故意居奇”.不仅价高,而且受制于洋人,一旦与供应国关系紧张.输入即断绝。而煤矿资源丰富的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因此,福州船政局创办后,即部分依靠台湾民间所产的煤炭。  相似文献   

17.
最近,福州台江区浦西福寿宫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等的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正式确认为摩尼教寺院遗址,这是福州地区目前唯一被确认的摩尼教寺院遗址,庙里所藏的“明教文佛”也被认定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惟一尊摩尼教佛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见《福州晚报》2C03年5月8日报道)。摩尼教寺院及摩尼教佛像遗存为何会出现在远离摩尼教发源地的福州?经过查阅相关史料,笔者发现,历史上,特别是在宋代,福州地区摩尼教盛行,摩尼教在福州拥有很大的势力,因而遗留下了摩尼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18.
郑寿岩 《福建文史》2000,(2):10-13,23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页,以鸦片战争为契机,福州地区的近代史记述了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结构演化的过程。福州地区处于闽江下游平原,背靠广袤的农林业腹地,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口岸。山的凝重和海的活脱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共时差异性,体现了地区心理、文化行为、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特色。由于福州地区得海外风气之先,地区共时差异性既甚突出,却又有其历史圆融性的整合,遂在传统社会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素。它为本地区往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当时的福州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赖晨 《福建史志》2013,(2):61-62
施景琛(1870-1954年),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近代文化名人,福建省长乐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举人,后迁居福州城泉山之麓贡院里(今福州鼓楼区中山路)。民国元年(1912年),施景琛参加同盟会,先后担任过省参议会议员、省农会会长、市政局委员长等职。  相似文献   

20.
林秀玉 《福建史志》2007,(1):40-42,47
榕树崇拜是福州地区一个颇具地方特点的民间信仰。福州建城2200多年,自汉代建城始已有榕树的存在.宋朝时榕树在福州普遍种植.有暑不张盖之说。随之形成的福州榕树崇拜,兼具远古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与文明时代民间凡人羽化成仙崇拜的双重特点。本文就此对福州榕树崇拜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