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细珠 《安徽史学》2001,(4):32-36,27
军事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极力主张废除传统的武科举制度,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学堂教育体系,并积极派遣军事留学生和出国军事考察人员,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制。这些举措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军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近代军事人才,并因此而开启了晚清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日趋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军事航海教育的历程。从清末到民初,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近代广东军事航海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军事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佚名 《湖南文史》2011,(11):24-24
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抗日持久战军事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6.
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抗日持久战军事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7.
1905年,日俄战后,东北情势艰危异常。为挽救东北,清政府命徐世昌率北洋势力进入东北。两年间,东北地方政府采取了组建新式编制军队、建立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边务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对三省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凡所举措,虽然推动了东北近代军事和教育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日俄的侵略,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东北地区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陈赓是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的建院元勋,其工作在当代中国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史上是开创性的.新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及抗美援朝战争后的深刻启示是陈赓军事技术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陈赓的军事工程技术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军事工程技术教育是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的思想与实践,围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思想,以及以服务教学为宗旨的行政管理思想等.陈赓的军事工程技术教育思想与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哈军工"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内,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当时中德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顾虑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当时中德双方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大多避而不谈。②随着对三十年代中德关系研究的深入,学术界目前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的梗概已经基本明了。③本文主要阐述了德国军事顾问团与当时中国的军事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中国的军事教育发展做了哪些工作,究竟在军事教育方面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来春石泰出身于德国军人世家,却是近代中国新军的开创者之一。来春石泰现象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一种奇特现象,颇具代表性。作为一名德国军官,来春石泰在德国并无名声,对德国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也无突出功绩。但在近代中国,来春石泰可谓大名鼎鼎,他对中国早期军事近代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此前,学界因资料匮乏,关于来春石泰的出身来历、晚清重臣张之洞通过何种途径聘请他、此次聘请与德国政府有无关系等问题,都没有确考。来春石泰来华相关问题的考辨,对于研究他对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贡献,他与晚清重要的新式军队自强军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外军事交流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文人学者与军事的关系,一般来说相对疏离。但有些文人学者基于个人的兴趣和政治的原因,或潜研军事,撰写兵书;或披挂上阵,领兵打仗。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军事素养,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在武备学堂或军事院校训练出来的科班将领,丁文江即属这样一位涉足军事甚深的学者。对军事教育的雄心,对军事形势的关注,可以说贯穿于丁文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思想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启动了军事变革。但晚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却宣告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顿挫。当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比较时,发现日本在指导理论、政府威权以及军事变革诸要素的变革上,比晚清政府处理地更加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13.
陈劲松 《江淮文史》2009,(1):167-176
一个午后,笔者走进了位于安徽合肥一条繁华步行街上的李鸿章故居,朱漆犹艳,庭院深深,天井的天空中浮云时开时合。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李鸿章自1860至1890年代从事洋务活动30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外部势力的入侵,中国和日本同时启动了近代军事变革。由于两国国情的差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两国军事变革的重心存在很多不同,并最终导致了军事变革的不同结局。其原因在于军事变革指导理论、变革主持者及政治结构上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早期欧洲国家形成与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西方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者约翰·布鲁尔提出“财政-军事国家”概念,强调行政机构扩大、财政税收增加与军事力量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很快成为分析近代欧洲国家形成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框架,但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夸大了近代早期国家的能力、忽视了对财政资源的使用状况。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试图对“财政-军事国家”概念进行补充与修正。“承包人国家”概念挑战了“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对立,着眼于国家将部分战争工作承包给私人,强调了私人部门在近代早期欧洲军事活动中的关键作用。“财政-军事体系”则采取了跨国的视角,关注国家、次级主权政治体和私人之间在军事活动中的互动,通过一系列“财政-军事中心”交易战争所需的人力、资金、物资、专家、服务和情报,从而勾勒出一个遍及欧洲的战争资源网络。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欧洲军事史和国家形成的视野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受聘来华洋员对中国早期军事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协助中方购买军事装备与构筑防御设施;参与军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军备制造技术的进步;协助创练海陆军,为中国培养出了不少掌握着近代军事技术的人才。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不能尽力、不遵约束者。  相似文献   

17.
甲午陆战的失败是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汲取了甲午陆战失败的教训,陆军军事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无论是陆军军事学堂的数量还是教育人数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华民族危险重重,不少仁人志士投身于救国图强的事业之中,希望改变中国政局动荡、国势衰弱的局面。面对西方强大而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化力量,他们对自身的化传统更多地持批评态度,并极力倡导向西方国家学习。于是,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志士们在宣扬西方技术、制度、思想、化时,也树立了西方各国在近代中国精英分子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晚清河南军事改革与清末新政有着重要的关系.1903-1906年,陈夔龙抚豫期间所推行裁撤旧军、编练新军、培养军事人才、兴办警政等方面的军事改革,使晚清河南在军事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河南军事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建国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作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中国军事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阐述了当代军事思想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