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山、澎湖、金门三岛相距不远,同处台湾海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的影响.三岛的民间厌胜物不但形态相同.而且崇拜观念也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
800万年前海底火山的最后一次喷发,成就了澎湖列岛的美丽。在海洋与天空的模糊界限中,笔直的柱状玄武岩从海底升起,岁月的痕迹写在每一条纹理上。澎湖由大小不等的64个岛屿组成,其中只有20个有人居住。没有住人的岛屿,多有海鸟代为"护卫"。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便是不断接近世外桃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福建与澎湖的交通往来,历史悠久。古代台湾海峡的“陆桥”,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其实是福建内陆与澎湖列岛在远古时期的一条陆路通道,只是由于地震的原因,最终沉没于大海之中。这条陆桥的沉没,使得福建和澎湖的交通往来,由陆路转向水路,文章介绍了有史记载以来的从三国到明朝两地的水路往业,由此考证台湾与祖国内陆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载于文献,也保留在遗留的文物之中。遗留文物的研究,对于岛屿、岛港的历史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兹以汪洋中的小岛西沙、东沙,与澎湖马公港为例,试申其旨。  相似文献   

5.
厦门人文聚落的发展和厦门城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维斌 《南方文物》2004,(4):39-41,44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面对金门,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遥遥相对。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岛和九龙江沿海部分组成,总面积1648.92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岩丘陵,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处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与大陆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 ,其土著居民高山族人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以来 ,从此代不乏人且日益频繁。元至元年间始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 ,隶属福建省晋江县 ,至清代统一台湾 ,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人民和设立台湾府 ,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7.
福建与台湾两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交往,但是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唐中叶以后,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台湾的交流逐渐密切起来。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澎湖,从事开发,由此以澎湖为桥梁,闽台两地各种形式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揭开了闽台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澎湖自古便是中国的领土,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自清代乾隆年间起,澎湖始编纂志书,先后有《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厅志稿》、《澎湖厅志》、《澎湖县志》5部志书。这些志书记载详明,各具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体制渐趋完备。澎湖修志的事实也印证了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jing  林凡靖编 《世界》2011,(5):24-25
今年5月1日起,境内游客到海南买进口商品,可享退税优惠。这是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以及中国台湾澎湖岛等地区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离岛免税区。旅行购物可以退税,这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具体怎么退税最划算、怎么办理手续最方便,还是有不少诀窍。  相似文献   

10.
澎湖群岛地质旅游资源评估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郁婷  王鑫 《旅游科学》2006,20(4):42-48
澎湖群岛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岛上有各式各样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近几十年来,观光旅游是澎湖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凸显澎湖的特色,同时兼顾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地质旅游十分值得推广。本文首先评估了澎湖的地质旅游资源,说明了它的发展潜力与限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澎湖推广地质旅游活动的规划策略与建议:用更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式经营管理,实现澎湖地质、地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诏安负山带海,东南部海域的众多港汊,西北部山区的茂盛林未,为航泊、造船提供了便利。两千年前,这里的古越先民就以驾舟泛海见长。本邑介于古代两大国际贸易港——泉州、广州之间,置县以来除梅岭半岛外,又长期辖有铜山岛和  相似文献   

12.
龙的传人卫统一 在我国茫茫的东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它就是我们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一直与大陆密切联系在一起。早在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对台湾行使管辖权,当时的台湾叫夷洲。公元230年,三国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以后,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南宋时澎湖隶属福建路晋江县。元朝在澎湖设立了专门机构——巡检司,  相似文献   

13.
祖国的宝岛——台湾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个岛屿,它像一片大芭蕉叶覆盖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它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省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近百个岛屿、有将近6个上海市那么大。祖国大陆与台湾岛相距只有100多海埋,风平浪静时乘坐帆船从福州出发,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台湾北部的基隆。晴天,站在海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高山上的云雾。台湾居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福建、广东两省差不多。台湾和祖国大陆历来是血脉相通、同心相…  相似文献   

14.
明《天启五年赵[彦]条陈澎湖善后事宜题行稿》是当时兵部题行澎湖善后事宜奏稿之前半部分,结合现存台湾的奏稿后半部分和相关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大致弄清天启年间有关澎湖善后的系列重大问题,这对于研究明朝后期福建海防史,明代中荷关系及政治、军事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州铜山一带是彭祖的受封之地,是彭祖的受姓之地,也是彭祖文化的发祥之地。 彭祖其人 远古时期,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土地肥沃,资源富饶。一支东夷族部落,在这里采集、渔猎、放牧、农耕,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饶平移民开发台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大业六年(610年)二月,隋埸帝命武贲郎将陈棱等率万余军民东渡琉球(台湾),从义安郡的海港即今柘林湾出发,饶平先民足迹自在其中。到了明朝中后期,饶平人林凤、许栋、许朝光以台湾、澎湖和南澳岛为基地,亦商亦盗,亦渔亦农,活动于闽粤沿海。林凤全盛时拥有战舰船只300余艘,追随者4万余人,  相似文献   

17.
闽南人与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李金明福建与菲律宾,在地理上靠得比较近,从厦门到马尼拉的距离大约是675海里。来往于两地之间的帆船,直接受到澎湖沟海流的影响,每当航经澎湖时,“其海水号澎湖沟,其水分东西流,一过此沟,水即东流达于吕宋,吕宋回日过此沟,水...  相似文献   

18.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万炮齐轰,国民党盘踞的金门岛倾刻间笼罩在火光烟尘之中。炮击金门,是中共中央在台湾问题上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又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炮击金门背景复杂意义大1949年,蒋介石逃离大陆后,占据了台湾地区:一是紧靠大陆的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一是远离大陆的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同时悍然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原属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复杂化了。由于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党和国家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施伟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渡海东征,进攻澎湖取得胜利,接着又趁有利之机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使台湾不战而下,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可以说,澎湖大捷为施琅开展富有成效的招抚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出现了一批研究海防地理的著名学者.他们认真总结了明代抗倭海防斗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加强岛防,这是一个重要进步.他们认识到了台湾、澎湖等岛屿对于祖国大陆所起的“屏翰“保护作用和国际海上交通的枢纽地位.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西方的冲击,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西方殖民者在亚洲地区的侵略活动,呼吁加强海防.这些认识为清代前期的海防兵力部署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