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笠谷 《收藏家》2006,(10):63-68
笔者制砚有年,于古砚多有亲近,近年客居京华,往来于晋、陕、豫、鲁、冀诸省,于诸地之古虢州、绛州、泽州、鲁柘各品之澄泥更得“近水楼台”之便利,过眼无数出土物、传世品;箧中也得收不少佳品,稍有心得,深感当世藏家惟端歙老坑是求之风之偏颇。  相似文献   

2.
宾娟 《福建史志》2012,(1):40-41
砚,又名砚台,为文房四宝之一,是历代文人雅士案前的必备品.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砚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和磨棒。据考古发现.河北磁山文化、河南裴李岗文化中就出现了石磨盘、磨棒;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等地也都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研磨器。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石磨盘,就是彩绘时用以研磨颜料的,盘中尚留有研磨的痕迹和残存的颜料。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人守望砚台,辛勤笔耕,总想于池中发现脉象,作文风采感人,绘画生动自然;一日又一日,一年复一年,砚台已成为文人墨客一块精神园地,钟爱之至。可以这样说,中国三千年文化史有如奔流的长河,竟然发源于小小砚池。但随岁月流淌,当舶来发明的硬笔流行使用时,我国使用了二千年的毛笔不得不退让一边,而盛墨工具砚台也往往随之闲置一旁,成为一种不很实用的艺术品,默默展露出古雅风姿。  相似文献   

4.
走进福建省宁化县博物馆大厅,在众多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老远就可看到显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方古砚,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苏东坡“德有邻堂”名砚。借问这方名砚如何“落户”在边远的宁化县城,这还得从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伊秉绶当年如何发现此砚,仿制此砚,将真砚带回了宁化老家说起。  相似文献   

5.
周允中 《文史博览》2010,(10):70-70
<正>吴稚晖人称"吴疯子",言行放荡不羁,不管是骂人还是写文章,脏话连篇。虽然口德极差,不过他的清廉自重,却是有口皆碑。抗战爆发后,吴稚晖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当局专为他在重庆修建小楼一座,他拒不领情,特意在中央组织部后面的大田鸡山坡上,自盖茅草屋一座,面积13平米。他的茅屋在风雨中倒塌之后,就租住在上清寺(国民政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城市往往是某一地区政治尧经济和文化中心袁城垣作为公共设施袁在军事防御尧抗洪防涝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袁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遥地方郡县的城垣袁则蕴含着诸多历史进程的信息遥笔者曾在八十年代中期袁对顺昌城垣遗址进行多次考察袁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袁进行学术探讨遥一尧顺昌明城兴建的历史背景顺昌在唐代称将水场尧蠲科镇袁景福二年渊愿怨猿年冤改为将水镇遥不久袁又改为永顺场袁隶属建州管辖遥至五代后唐长兴四年渊怨猿猿年冤建县遥清嘉庆叶延平府志曳记载院野以其初顺服袁故名袁取顺而昌之意遥冶顺昌地理位置险要袁居福建省西…  相似文献   

7.
东山岛为福建第二大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先后隶属于漳浦、诏安两县,民国初年独自设东山县,现隶属漳州市。窑址位于东山岛北端杏陈镇磁窑村后壁山及其北边的一小丘陵。东山县物管理部门在物普查中对此窑址有记录,1994年重编的《东山县志》记录磁窑村后壁山窑址为宋代窑址。  相似文献   

8.
彭建  苏鹏 《收藏家》2010,(7):3-9
武汉博物馆与上海松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古砚奇葩——砚台珍品展,于5月1日在武汉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的展品时间跨度从西汉起,迄止近代,砚质包括石、陶,瓷、澄泥、紫砂、青铜、铁、玉、木、水晶等,制式有辟雍式、风池式、太史式、玉堂式等,形状有方、圆、天然、神兽动物、瓜果花卉、钟鼎器物等,构成了一部形象的中国古砚发展史,也是中国砚台文化的一次较全面的展示。现从展品中撷取26方,稍作赏鉴,以飨观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个人经历、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三个方面,探讨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的内涵与意义。作者认为,福建学不仅是把“福建”作为一个区域地理与行政单位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范畴;更重要的是,“福建”更多地是作为地缘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单位来研究的范畴。而东南亚福建学,无疑与福建、福建学密切相关。个体层面上,它是以东南亚福建人为研究主题和主要分析单元的学问。但在更大的理论架构和学术关怀层面上,它同时有对福建学、汉学甚至东南亚研究等整体性关联和参照的终极考量,无论该关联和参照是比较性的、地方性的抑或是分析性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土楼     
牟德厚 《丝绸之路》2004,(12):61-62
福建闽西南土楼,地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接地带,那里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山坳里、坡地上,千姿百态的土楼像繁星般密集。据不完全统计,闽西南境内约35000多座土楼,主要分布于永定、南靖等县,土楼的居民大多数是客家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1.
福建的古塔     
福建多古塔。明代以前设立的县,县城附近都有塔。塔,既点缀了美好的河山,又成为县城的标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南宋陈元吉夫妇合葬墓发现于1966年1月,位于福州市东郊金鸡山西坡。墓葬早年被盗,由福建省博物馆(现更名为福建博物院)清理发掘。出土石墓志、石俑及动物模型、石宝伞、石牌、褐釉陶壶、褐釉陶罐、铜镜、铁牛、铜钱等器物200余件,现藏福建博物院,是一组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的古塔     
《福建史志》2012,(1):24-24
福建现存各类大小古塔共231座(其中佛塔180座。墓塔51座)。按塔的质地可分为石塔184座,砖塔42座,陶塔2座,夯土塔2座,铁塔1座。另有经石幢8座。福建古塔自成系列.楼阁式居多,部分为亭阁式,少量为阿育王式、覆钵式,仿木构楼阁式的石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湘如 《福建史志》2005,(2):60-60
在我国历史上,福建不但出过一批文经武纬的英豪,而且也涌现出不少富有诗才的女子。  相似文献   

15.
16.
福建名池     
莫名  蓝智伟 《福建旅游》2004,(12):25-25
墨池,也称洗墨池或洗砚池,是文豪学者画家洗笔砚之处。随着人物的出名,其墨池也就成了古迹。福建现存两口墨池和三处墨池石刻。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以来,绵阳博物馆馆在配合城乡建设,抢救性清理发掘一批西汉和东汉墓葬。在出土近2100件汉代文物中,铁质器物87件,主要有:斧、锛、镰、锸、灯、刀、削、釜、臼、铺首等十多种。由于时代久远,地下多水潮湿,这些器物大多锈蚀破坏比较严重,但都能看出其原貌,有的也相当完整,有着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都看过彩色喜剧故事片《三笑》。这部影片是根据传奇小说《三笑姻缘》改编的,故事情节属于作者虚构,但影片中的主人公唐伯虎,在历史上却真有其人,而且还到福建旅行作画,这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9.
情歌是福建民歌中的精华.是青年男女私情的真实流露。福建情歌的类型主要有十种。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1月,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十九路军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对其欲利用"剿共"为名而借刀杀人感到自身不保,更为红军共同抗日的主张所吸引,决定联共反蒋抗日。但是中共上海中央局遵从共产国际指示,拒绝与之接触。在十九路军派代表到中央苏区直接取得联系后,共产国际又强调谈判是瓦解和利用敌军的手段,不愿真心与之合作。在福建受到攻击时,又拒绝给予其援助,导致其迅速被消灭,而自己也失去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