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2.
<正>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唐天护城遗址的天护陀罗尼经幢,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高4.7米,全部用青石雕刻累积而成。幢座最下面为一方形石座,每边长1.35米、高0.15米,其上置一八角素面石盘,石盘上为一八角八面扁平石,海面龛内刻交足佛一躯,扁石上为一八角素面石盘,最上面置一圆形覆莲式石座。此为五层幢座。幢身为八角八面石柱,高1.38米,每面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首南〔南面〕上部阴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二字。未面经文后刻“大唐国镇州井陉县天护城东禅寺内有……开元十五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已亥朔八日建”等字,这段刻文为经幢的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切纪年。幢身上面为雕刻华丽精致的七层幢顶。自下而上第一层为八角八面扁石,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山县北郑村的一座辽塔,于1977年6月倒塌,在塔身中心,发现了辽代应历五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高3.2米,平面作八角形,由盖顶、身、基座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八面覆莲基座。幢身八面均刻楷书汉字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陀罗尼真言并序、咒语及北郑邑人起建陀罗尼题记等。顶部由垂幔纹宝盖、长方八角形身、八坡瓦顶形檐、卷云纹托象征清净的莲花头顶组成。幢文纪年为:辽应历五年岁次乙卯肆  相似文献   

4.
毕丹紫玉 《文物春秋》2012,(4):61-63,80,1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卢龙县城南,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幢身共分6层,现基本保存完好,底4层为石刻文字,上2层雕刻佛像,除第四层幢身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外,其余为金代大定年间重修。本文对此经幢进行了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的石幢中经幢多见,而坟幢遗留下来的却较少,特别是悉昙文坟幢则更为稀有。1985年秋,河北省赤城县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有幸在东兴堡村北二里的古墓群处发现了一通金代悉昙文坟幢(照1)。幢盖、基座早佚,幢身却完好。为当地青石质,八棱柱状。上下边饰万字阴线纹,高72厘米、直径31厘米,两端中央皆有圆形卯眼。幢体大小面相间,小面每宽8厘米,无字;四个大面每宽18厘米,每面刻字4行,行20字左右,字径约3—4厘米。甲乙丙三面为悉昙字和汉字对写,丁面是汉文题跋。汉字书法平平,有的字迹漫漶,难以辨认,但悉昙字刻泐娴熟,浑朴洒脱,确属  相似文献   

6.
唐会昌六年道教度人经幢赵灵芝,张体义郑州市博物馆现存一座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1974年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一起移至馆内收藏。这座经幢残损严重,仅存一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  相似文献   

7.
佛顶尊胜陀罗尼造像经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8.
高静铮  李晓帆 《文物》2014,(4):80-84,96
<正>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厅中的大理国时期地藏寺经幢,是1919年在瓦砾废墟中发现的。1982年,地藏寺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藏寺经幢高6.7米,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榫卯连接(图一)。经幢通体雕刻密教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共300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是国内现存经幢中较为精美的一座,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见证了云南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元月,在成都大慈寺工地挖管道沟槽时,于地下两米处发现一石经幢。此幢无座无顶,只余幢身。幢身高97厘米,六边形,略呈梯柱状,上边宽20厘米,下边宽22厘米。幢身上面的中心有长宽7厘米,深6厘米的凹槽,为连接幢顶的榫孔。幢身六个面的上端分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径6厘米。以下刻唐代高僧、终南山释道宣《妙法莲华经宏传序》和清代无名氏《重修多宝寺碑记》。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西昌近郊发现一件元代的佛教经幢,该经幢系元代在凉山地区流行的佛教密宗的一支,阿吒力教的经幢。经幢直立,呈长方形,顶部为半圆形。四面均有文字,其文有梵文和汉字,又以梵文为多数。在经幢的两侧有两龛佛教造像。由于年久,风化严重部分文字难辨。经幢通高133厘米,下部宽23、厚19厘米,上部宽25、厚14厘米。正面有竖刻梵文六行,背面有竖刻梵文五行。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期在配合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机场段工程中,发现北宋石墓幢一件。墓幢呈八棱状,周长1.12米,高1.49米。经幢通常由座。身、顶(刹)三部分构成,形似宝塔。该墓幢之基座和刹未发现,仅存中间一段幢身。幢身上端边缘镌刻蔓草一周,缘下八面刻大日如来佛像和篆书“佛顶尊胜陀罗尼”7字。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供奉的本尊,梵名谓之摩诃毗卢遮那。“摩诃”即“大”的意思,“毗卢遮那”是日的别名,所以汉译为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像圆形背光,身着祖右袈裟,衣褶重覆于左肘;左手抚膝,右手施降魔印,赤脚结跏跌…  相似文献   

13.
陈晓伟 《文物世界》2009,(2):40-44,66
2007年8月,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败虎堡村发现了一座辽代经幢,呈六面柱体形,残高0.18米,对宽0.27米,其余各边长分别为0.13米、0.075米、0.11米0.17米、0.16米。盖顶、身、基座不存嘲。该经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正文共十九行,每行仅存四或五字,残缺严重。首行为“佛顶尊胜”四字,题记为“大辽国山西云和尚僧行该、口座僧志的、口麈沾影”,幢文共计84字。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谷积山院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出土于京西谷积山灵鹫禅寺,是有关金代谷积山院历史的直接记录,是研究金初燕京经幢建造等级的珍贵史料。因属新发现文物,迄今尚无人对其研究和公布。笔者通过对石幢所刻佛经及题记进行释读和分析,明确该经幢为继昭大师门人长寿为报先师教诲之恩所建,属于密教陀罗尼经幢,所刻文字以佛经为主,用于传播赞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神奇法力。  相似文献   

15.
廊坊市发现一座辽代墓幢墓幢是经幢的一种,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品,创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后转衰,但到明清时仍有雕造。“幢”是梵语“驮缚若”的译名,原为用丝帛制作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立于佛前。信佛者在墓地立幢,称为墓幢或坟幢,又称...  相似文献   

16.
《唐会昌二年铭经幢》是2002年追缴的倒卖文物,其原始来源信息简单模糊,含混不清。由经幢上所刻赞文及形制等,可归为墓幢的一种。经幢本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考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盛行及经幢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经幢造像记信息丰富,反映了唐代尤重孝道文化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发愿文中"彭城郡刘士宁"的题名及出现的多个刘氏家族人名又为考证刘氏一支提供了族源信息。经幢底座刻乐舞图像,将未来世界所描述的乐舞思想与陀罗尼经信仰结合起来,准确地表达了建幢者祈愿亡亲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尊享安宁的美好希翼。  相似文献   

17.
<正> 辽 僧义则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前经后记 封崇寺赐紫僧觉悟造经幢 八面刻 前经 后记 正书 大宋甲辰秋七月(按记中 有宣和年语 此甲辰宣和六年也)行唐 东北一里本寺 宣和石幢 宣和七年 永清南新留大佛寺 燕山清胜寺慈慧大师塔幢 八面刻 前经 后记 正书 宣和七年二月十三日 京 师右安门外广恩寺 释善意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先经后题 名 经正书兼梵书 题名正书 宣和七 年十一月十七日 涞水西北三十里东乐 平村天真观  相似文献   

18.
蔡习军 《文物春秋》2000,(5):52-52,46
1998年夏季,在蓟县独乐寺的西跨院出土了一件经幢,仅存幢身,为八角形柱状体,青石雕造。幢身细长,高(不含插榫)137厘米,因幢分大小边,大边长15厘米,小边长9厘米,径(对角)30.5厘米。幢身刻有经文.因风化严重,依稀可辨“千手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口口口口大悲心大口罗口”和尾款“口和九年五月八日张日口建口”字样。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新乡县开元四年经幢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7,(5)
2014年发现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十五日,是目前所见完整《陀罗尼经》幢中时间最早者。《陀罗尼经》在唐代有多个译本,并以出现石刻经幢的形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经对勘发现,文水县圣历二年经幢所刻《陀罗尼经》的译本,是唐《开元释教录》中所记佛陀波利译本之别本——即佛陀波利、顺贞等所译经与地婆诃罗、志静所译咒的合本。这个没有在《大藏经》中独立呈现的唐代版本,其实是流传于宋、明二代的代表性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