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安志图》与元代泾渠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志图》是元代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一部方志,所载史料价值很高。论文对《长安志图》的作者李好文,《长安志图》的成书、版本及其与《长安志》的区别,《长安志图》所载元代泾渠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以及该志反映出的元末泾渠水利建设的历史教训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沛 《陕西史志》2006,(1):45-45
古长安为中国历史上六个统一王朝和十一个政权的都城。作为一代人荟萃之地,有关古都长安的撰述历来较他处丰硕。自辛氏《三秦记》以来,《三辅黄图》《两京新记》及《长安志》等诸家接踵而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全面整理有关古长安的史地化典籍,名史学家史念海教授和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制订了编纂出版《古长安丛书》的方案。史先生任主编,由西北地区唯一专门出版史古籍的三秦出版社负责出版,并经过多方努力,先后推出了《隋唐两京丛考》、《三辅黄图校注》及《游城南记校注》等三种,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面对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为了把前辈学开创的这项整理古长安历史献的事业继续做好,根据省内外专家学的建议,三秦出版社重新调整了原来的方案,编辑出版了一套全新的丛书,即《长安史迹丛刊》。  相似文献   

3.
拜读 2 0 0 2年 6月 2 8日《中国文物报》上《唐长安外来译名“Khumdan”之谜》(以下简称“《谜》文”)后 ,不揣谫陋无闻 ,试就《谜》文中未举出之他氏著述所言 ,间附管见 ,略述于后 ,有当与否 ,伫候各方贤达指教 !1、7世纪 T.Simocatta书中之 Khoudan,并非指称长安《谜》文转述出此书中描写“长安”城景况 ,仅只“这座城市为马其顿的帝王亚力山大所建造 ,城市被两条大江河所断开 ,其高高的堤岸两旁环绕着柏树林”等 3句话 ,并未将该文这一节引全。而据杨宪益《译馀偶拾》(三联版 15 0、15 1页 ,1981年重印 )中《景教碑上的两个中国地名》…  相似文献   

4.
《考古与文物》2003,(5):24-24
由西安美术学院著名中国美术史学者李凇博士所著的《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一书已于 2 0 0 2年 1 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有关中国中古时期都城长安及其邻近地区宗教艺术方面的研究论文十四篇 ,主要侧重佛教、道教、祆教等领域诸多石窟图像、造像碑刻的风格样式及相关实史的深度讨论。中古时期的长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无庸置疑的 ,问题在于怎样或如何去发现、认识和解释那些被“遮蔽”、甚至被“遗忘”的艺术史遗存和史料。对此 ,人们期持着考古学和美术史学联手和交流 ,从而不断给人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孙昌武先生《唐长安佛寺考》一文(刊《唐研究》第二卷,北大出版社1996年),以数万字详考长安200余佛寺位置,兼论及佛寺经济、宗教和社会文化活动,为近年研究唐长安佛寺不可多得之力作。然对长安佛光寺的考论,颇欠允当。该文在考述佛光寺位置时云:“徐《考》卷一:‘(宫城)殿阁之外……寺一,曰佛光寺。’《通鉴》卷二三九《唐纪五五·元和十年》:‘中岳寺僧圆净……以(李)师道钱千万,阳为治佛光寺。’”此处作者将洛阳宫城内佛光寺与唐长安佛光寺混同一处,特为一辩。《通鉴》卷二三九《唐纪五五·元和十年》云:“东都西南接…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女皇帝,其充满传奇色彩之人生经历一直为治史者所关注。长安是武则天人生与政治生涯之起点城市,武氏于此出生,于此登临皇后宝座。荣升大唐国母之后,武氏虽常往洛阳,但高宗生前,他们一直往返于长安、洛阳之间。改唐为周之后,武氏亦曾于晚年短暂西返长安。故《资治通鉴》言其“多在洛阳”尚可,但说她“终身不归长安”则稍嫌夸张。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实为李唐王朝之代表象征。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景龙元年(707年)九月载:“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公、圣善、中天、西明三寺主慧范于东都作圣善寺”。胡注:“圣善寺,盖为武后资福,取母氏圣善之义。《唐会要》;‘圣善寺,在长安城中章善坊,神龙二年中宗为武后追福。’”检《唐会要》卷四十八云:“圣善寺,章善坊,神龙元年二月立为中兴二年,中宗为武太后追福,改为圣善寺”。今按上揭胡三省注引《唐会要》妄自增加“在长安城中”字样,混淆长安与洛阳二圣善寺,误甚;而《唐会要》又置长安圣善寺于洛阳章善坊,亦误。诸误所出,缘于未曾深究东…  相似文献   

8.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长安佛教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这些石窟以长安以西的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密集,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长安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而以东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但据考古资料以及《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的描述分析,佛教在西域的传播,应在二世纪中期的贵霜迦腻色迦时代。“及至桓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即:一、《法华经》在中国的弘传及其变相;二、麦积山《法华经》变相;三、麦积山《法华经》变相所弘思想,分别辨析《法华经》在中国,尤其在麦积山石窟的弘、传及其变相情况,剖析了麦积山《法华经》变相所示教的内容及思想,认为麦积山具有与其它石窟的禾同之处,为中国佛教、佛教艺术的弘传,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与长安佛教集团及汉民族文化艺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长安城与《考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山 《文物春秋》2001,23(4):50-53
汉——2000余年前亚洲最大的帝国——的历史,是从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开始的。此后的200余年问,长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方世界散发着耀人的光辉。环视宇内,当时能够与之媲美的唯有西方古代罗马帝国的罗马城。缘此之故,后世的人学士纷纷对古都长安投以关注的视线,试图描绘出鼎盛时期大汉帝都的风景。被推定为魏晋时人作的《三辅黄图》、唐代韦述的《两京新记》、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录》、元代李好的《长安志图》、明代范守己的《雍谭》等,均是有关古代长安的地理名  相似文献   

11.
<正> 《史记·货殖列传》有“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句,学界对其解释颇有不同。田久川先生在《史记译注》中说“因以汉都”是“因(之)以(建)汉都”的省略,并译为:“秦孝公和秦昭褒王治国于咸阳,汉朝籍此以建都城,还有建于长安附近的各陵县。”台湾庄万寿先生在《白话史记》中则译“因以汉都,长安诸陵”为“后来即为汉都长安古墓群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国家会议中心,随着大会主席卡塔尔玛雅萨公主的先后两声锤响,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其中文化遗产33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3.
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史念海一“八水绕长安”“八水绕长安”,乃是一句古谚,出自西汉时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指的是泾、渭、霸、氵产、丰、高阝、、涝①。泾、渭两水源远流长,其余六水皆出自秦岭山中,就在西安的近旁。这八水中,渭水是主流,其他皆是...  相似文献   

14.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是我国古代的名都。《三辅黄图》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廪、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筑等,条分缕析,最为详备。它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三辅黄图》,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不著作者姓名。初本成书的时间,宋联奎序断“为后汉人撰”;孙星衍序断为“汉末人撰”;苗昌言题词定为“汉魏间人所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定为梁陈间人作”;陈直认为“原书应成于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语新文字论》一书为例,系统阐述黎锦熙的国语运动思想和语言政策理论,将黎锦熙提出的“国语广狭五义”“国语新文字”等观点逐一剖析,认为五六十年代国家的文字改革措施与黎锦熙的主张,在基本格局和主体思想上是一致的,并深入探讨其观点对于中国当代语言政策乃至世界语言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巴蜀史志》2012,(4):59-61
蜀人扬雄一生居成都和长安两地,前期热心辞赋创作,因讽谏君王不成,弃赋从事学术研究,其小学著作《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言》开中国方言学研究之先河,最早确立了中国大方言区,提出了“通语”“转语”等方言术语,虽《方言》未竞,但于中国方言研究具有首创之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竺可桢论唐代气候较现代温暖 ,依据共有两点 ,一是长安宫廷苑宥内有梅花和柑桔 ,二是成都有荔枝。其前一依据之不能成立 ,已有研究 ,这里谈谈成都的荔枝问题。竺氏谓唐代成都有荔枝 ,所据为唐人张籍《成都曲》中“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的诗句 ,而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诋斥说张籍实“未尝至成都者” ,其所言自不能属实。唯今郭声波复据唐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中“晚程椒瘴热 ,野饭荔枝阴”之句 ,谓“中唐时在长安士人之中 ,成都有荔枝确实已属常识” (《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 ,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相似文献   

18.
元人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二《京城》“再筑京兆城”条有云:“……唐帝东迁,城郭萧条。许公韩建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城外古迹移于内。南闭朱雀门,又北闭延喜门、安福门,北开真武门,为今之安西府也。”此系记述唐末韩建改筑长安城事,所述与稍后的李好文《长安志图》卷上略同,而不及后者翔实。唯其中“城外古迹移于内”一语事涉韩建改筑后的唐末五代长安城的内部布局情况,而为《长安志图》所无,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于《类编长安志》所记“城外古迹移于内”一语,中华书局1990年点校本特别加了校勘案语:“当作城…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刘合心 《文博》2005,(5):91
《文博》编辑部:看了近几期《文博》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华严寺及三藏塔图文》登于2005年2期《文博》从照片看,应是长安县兴教寺,兴教寺内的三藏玄奘塔,非是“华严寺”、“华严寺内的三藏塔”。二、《药王孙思邈——“敕封妙应真人玉印”考》一文登于2005年2期《文博》  相似文献   

20.
潘骥  周军 《丝绸之路》2009,(22):103-104
徐冰的很多作品都以文字为主轴,如《天书》、《新英文书法入门》、《地书》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各自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徐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去分析他的作品中的文字艺术,让观者在看见他作品中的文字的背后,进一步去体会中国文字的本质概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