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环十二烷提取秦陵陪葬坑中的铠甲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秦始皇陵考古队对始皇陵陵园东南角的几个大型的陪葬坑进行试掘时,发现了大量叠压在一起的石铠甲。由于出土时石铠甲的保存状况差异较大,为了便于研究、展览和更好的保存,1998年冬季,考古队邀请白荣金先生对保存较好且与四周关系明朗的几领铠甲进行了提取,这次提取主要采用了套箱提取和逐片提取两种方法,并对提取的一领铠甲进行了成功地复原。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见面礼 在秦陵外城以内2.13平方公里的范围里,陪葬坑或建筑遗址密布,而积占80%之多。九十年代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争先面世,掀起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波热潮。 石铠甲坑占地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始皇帝陵城垣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石铠甲按照画样、切割、磨边抹棱、钻孔、抛光、连缀等六道工序制成。  相似文献   

3.
1988年9月2日,我馆根据宝鸡市公路总段职工高仲伦提供的信息,在陈仓故道的散关岭上首次发现并清理出古代铁铠甲一领。因甲片有散失,无法复原。现将清理情况报道如下: 一、铁甲出土情况: 出铁甲的地方位于明大散关以南的散关岭上(今川陕公路35公里处东侧)。铠甲埋于距公路二米多远的小土丘里,距地表仅30厘米。小土丘再往南是一条紧贴崖壁形成的一条深十余米的沟壑,即当年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所穿越的故道。铁铠甲出土时呈堆积状,可推测、原来是卷起来放置的。小土丘为沙土岩质,铁甲之上覆  相似文献   

4.
环十二烷法提取修复石铠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索脆弱考古出土物的提取和修复方法,利用环十二烷法对一副秦陵石铠甲进行了提取和修复。环十二烷常温下是一种半透明蜡状固体,当加热至60℃以上后可以涂刷或喷涂于器物上进行加固,由于该试剂在室温下能够逐渐地挥发掉,所以可作为脆弱物的临时性加固剂。结果表明,该方法修复后的石铠甲效果良好,与传统方法相比保留了大量原始铜丝。并可望在其它脆弱物的保护和修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申茂盛  马生涛 《文博》2004,(2):4-10
秦陵外城以内2.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陪葬坑或建筑遗址密布,面积占80%之多。九十年代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争先面世,掀起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波热潮。  相似文献   

6.
《考古》1975年第4期曾发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陆思贤先生执笔的《呼和浩特二十家子古城出土的西汉铁甲》,文中较详细地报道了1959~1961年发掘出土的一领完整的铁铠甲(T703H8:85)和一领残铁甲(T451H28:12),另外还介绍了同出的300余片零散铁甲片。该文对这些铁甲和甲片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的复原研讨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对那领完整铁甲试作复原,同  相似文献   

7.
1958年11月为中国历史博物館筹建新館,需要复原制造有关我国古代工程物理方面的重要发明,汉代冶鉄鼓风机的复原,也是其中的一种。今年一月这項复原工作的設計結束,并制成了五分之一的解析模型。这項复原工作是很具体的,也就是說如何对传世仅存的山东滕县宏道院汉墓画象石中的鼓风图給予科学的解释。关于这件有关冶鉄史的孤証资料,几年来全国考古界、史学界先后发表了許多研究、考訂和介紹的文章,都肯定这个画象石是描述汉代冶鉄操作情况的一份珍貴史料。我認为还有不够的是,它在內容上所記述的是怎样一段历史故事,尚未见有所論述,而且大家除了对画象石中操作場  相似文献   

8.
秦铠甲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孝 《文博》2002,(6):62-65,71
以前研究秦代铠甲,所依赖的考古资料主要是秦俑坑将士身上的陶塑铠甲。由此许多学者对秦代铠甲的类型、质地以及开合结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推测和认识工作。而近年试掘的秦始皇陵K9801陪葬坑出土的青石铠甲,更是为秦代铠甲的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直观的实物资料,从而大大扩展了我们对秦铠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汉代踏板织机的复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代织机的复原研究早在6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宋伯胤和黎忠义在《文物》1962年第3期上发表专文对当时所知的六种汉画石上的织机图像作了归纳,并初步进行了斜织机复原的尝试。此后,夏鼐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复原设计,为大家所经常引用。80年代,高汉玉和屠恒贤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然而,这些研究都没能彻底解决汉代织机的复原问题,因为复原的结果与画像石图像的形状、与当时的技术背景、后代的  相似文献   

10.
浅论秦俑铠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俑的服饰,甲衣塑造逼真,甲片的编缀方法也交待得很清楚,与真实的铠甲编缀一般无二,护腿、靴、履等细部,都塑作得非常具体,一丝不苟。所有这些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秦代军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下文想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结合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秦俑铠甲的初步认识。一、秦俑铠甲的编缀秦俑军队中铠甲俑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大量出现的是一类一型铠甲俑,此类型铠甲应当是秦国军队的主要护防装备,下面即  相似文献   

11.
秦陵新近发现的石铠甲与石胄(即兜鍪、头盔),着实令人叹为现止。这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分布密集、种类繁多的以扁铜丝连缀而成的青石甲胄,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秦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对研究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陵园青石铠甲坑的考古试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园青石铠甲坑试掘一周年之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秦陵铠甲坑、阳陵陪葬坑的发掘情况在西安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坑的新闻发布会显得有些姗姗来迟。现在青石铠甲坑和兵马俑一样已闻名世界,对这样一个重大考古发现,把其试掘的过程和成果报导出来,作为青石铠甲坑试掘一周年的纪念,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洛阳汉魏太学遗址东南约18公里的偃师焦村之野发现一块刻有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之曹魏正始石经残石,6行19字,经文“家……勤劳……不则……昔在……宁……外”,为《尚书·无逸》篇开首,复原后知为正始石经第廿石中心偏左部位残石。  相似文献   

14.
正"铠甲—S1"系统由两门机关炮、12枚导弹组成,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我们为叶尼塞河撑起一道屏障,仿佛我们的芭蕾,独领风骚,所向无敌……"这首诗歌曾在苏联时代广为流传,赞美的是苏军强大的防空武器。如今,俄制最先进的"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被视为对这首诗歌的再诠释。而让"铠甲—S1"名声大噪的,则是近日的两条新闻:一是俄罗斯即将在北极部署"极地版铠甲",以应对可能与西方国家发生的"北极权益争夺战";二是脸谱网站上发布"铠甲—S1"出现在越南某军营的照片。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为秦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可靠资料。研究者的笔触伸向了文化史的许多领域。结合对三号坑南厢房40件陶俑的观察。我想对秦俑军服中纽扣作一初步探讨。一秦俑一号坑及三号坑出土的武士俑大都在铠甲上设有纽扣,一般出现在铠甲的右肩或胸甲右上角。右上角处的纽扣或上下垂直或向左倾斜。扣合方法,外型不尽相同,原塑造时却都是单模范制后粘接到铠甲上的。铠甲成筒状,右肩部或右胸上角留有开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重点考察石峁外城东门址的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同期中国北方和中原城址及世界早期城建相关实例的比较,尝试复原了外城东门的形状、高度和大门位置。作者认为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是中国史前城建史上规划最为复杂、设施最为齐备的实例,对研究早期建筑技术和城建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凹版印刷是当代钞票印制的主要防伪手段之一。这种印刷方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欧洲,骑士阶层十分活跃,他们头戴钢盔、身披铠甲,手持剑矛等各种武器,四处游荡。这些骑士对盔甲武器的装饰十分苛求,于是工匠们就在这些钢铁制品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这些花饰一般是由工匠直接用凿子雕刻的,也有的是使用酸等药品腐蚀而成的。为了向顾客兜售自己的产品,他们想方设法散发各种商品样本。有的工艺师在自己雕刻的铠甲上抹上蜡烛黑烟子,然后用布擦净铠甲,只留下刻缝中的油烟,把纸放在铠甲上施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出土的4块画像石形状、内容及雕刻技法的分析,认为它们应是东汉石祠画像石。并根据其形状、尺寸将它复原成单开间平顶房屋式建筑,填补了淮北市汉画像石祠的空白,并为认识同类画像石找到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古建石活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差异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效果,指出了在古建筑石构件的修缮复原工程中,不宜完全用现代工艺与工具取代传统工艺与工具,并提出在运用现代技术的同时应保留优秀的传统工艺做法。  相似文献   

20.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入藏有大量的古代军事装备用品皮铠甲;是一批研究古代军事装备和彝族古代漆工艺的珍贵文物。铠甲是古代冷武器时期的一种防卫性军事装备;它包括兜鍪,护耳、护项、铠甲、护手筒、护腕、皮盾等七件。它的质地主要是皮革制作,有的镶有银饰和海具磨制的饰件,外面髹漆,并彩绘各种图案纹饰。现就笔者所接触的实物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