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光荏苒,创立于1985年的《民俗研究》杂志已走过30年光阴。30年前,与民俗学、《民俗研究》的不解之缘,初始时期刊物的举步维艰,心中愿望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我翻看蒋维崧先生书写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民俗研究"这四个字时,心情澎湃,感觉千言万语也不能道出我与山大民俗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将在这简单概述一下我与山大民俗学一起走过的历程。一、结缘民俗学与《民俗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的意义,包括"生活文化"的民俗定义和民俗文化分类体系都影响了众多民俗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对民俗学的认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现有民俗学概论已滞后于民俗学研究的进展,所以需要及时吸纳在民俗学调查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经验,使民俗学概论的书写能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正钟敬文先生(1903—2002)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散文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民俗学之父。董晓萍在《跨文化民俗学:钟敬文留日个案研究之一》和《跨文化民俗志:钟敬文留日个案研究之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年版)两书中集中呈现了钟敬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日本前后从事民俗学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为我们重温其民俗学时代的知识创造和影响力提供了难得的学术史图景。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俗形成的社会根源张寿棋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z期233页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王文宝 (民族文化》1983年2期11页民俗学及其作用钟敬文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2期76页试论民俗的传承、传播与新民俗王汝澜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3期89页民俗·历史·生活王兵翔 《民族文化》1983年4期14页浅谈民俗学姜永兴 《民族文化》1953年5期31页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杨成志 《民族研究》1983年s期55页民俗学和民族学杨望 《民族团结》1983年6期34页民俗和民俗学张紫晨 《百科知识》1983年9期8页我国民俗学发展李德芳 ‘百科知识》1983年9期…  相似文献   

5.
《民俗研究》2021,(2):97-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编辑与出版又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承继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对民众文化的关注,明确了办刊宗旨,初步确定了民俗学学科定位,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办刊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热爱者,影响并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民俗研究活动。《民俗》周刊刊发的文章既有珍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民俗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民俗》周刊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展示了早期民俗学发展状况,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春 《民俗研究》2007,106(3):41-67
一、引言浪漫主义是民俗学的伟大传统。自民俗学形成之初,浪漫主义就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民俗学的学术传统之中。民俗学往往以怀旧的心态看待民俗,将民俗看作是自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民俗研究》(1985年10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民俗研究》走过了30年的历程,已经出版了124期,是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的见证者。30年来,《民俗研究》坚持向国内外读者全面介绍中国民俗和民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世界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它的读者。从1991年开始被《新华文摘》转载13篇,2009-2014年6年间被人大  相似文献   

8.
杨华  胡楠 《民俗研究》2012,(6):30-3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中国的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在日期间,他广泛考察日本民间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日本民俗研究,先后撰写《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他在两本著作中,就民俗学理论提出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将民俗研究付诸实践。黄遵宪的日本民俗研究,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现代民俗学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在中日民俗学史上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涛 《民俗研究》2011,(4):16-31
转眼间,《民俗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即将出版第100期。自1985年参与杂志的创办,到2008年调离山东大学、卸任杂志编务,我人生中的23年是在《民俗研究》杂志的风风雨雨中度过的。如今,回忆杂志创办之初的一幕幕场景,回想当年的人与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般。  相似文献   

10.
威廉姆·威尔斯·纽厄尔(William Wells Newell)是美国民俗学会(AFS)主要发起人、首任秘书与《美国民俗学杂志》(JAF)首位主编。梳理他在任12年间发表在该刊的文章及其生平史料,再现了他如何借助学会、会刊等平台,将美国早期民俗搜集推向科学、专业及民族认同建构之路。他的所作所为尽管难免瑕疵,却也凸显了学术平台之于把握民俗学脉络、衡量学者学术贡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作为世界民俗学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方法和视角,表演理论有着丰富的启示性,对其进行充分理解、本土化实践及反思,无疑对推动该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俗学自身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受《民俗研究》杂志的委托,我组织了这组专栏文章。其中,拙文《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一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有民俗调查、记录、研究、出版,始于一九二二年在北京大学出《歌谣周刊》,一九二八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出《民俗周刊》,接下去就是在北京辅仁大学的一九四。年出版了《民俗学志》。  相似文献   

13.
《民俗研究》创刊20多年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编辑部工作。我觉得《民俗研究》创刊和中国民俗学的中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打倒“四人帮”以后。国内一批老教授提出要恢复民俗学,首先是民间文学恢复了,后来逐渐扩充,民俗学也复兴起来。民俗学之所以兴起,固然与老教授们的提倡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山东省民俗学会一成立就担任副会长的我,原本并不是从事民俗学专业的学者,也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历数一下,我在已经刊印百期的《民俗研究》上,前前后后也只发表了不过五六篇文章。但是,《民俗研究》这个学术期刊,与山东省民俗学会一样,是引领我走上民俗学研究与应用道路的启蒙源泉、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6.
常翠音 《民俗研究》2006,(1):242-250
《民俗研究》是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民俗学学术期刊。1985年10月创刊,季刊,16开本(2000年第1期起改为32开本),至2005年12月共出版76期。2005年创刊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评价《民俗研究》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笔者对2000-2004五年间出版的《民俗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民俗学     
美国民俗学从社会学、神学的研究开始,受到英国民俗学、人类学的影响,以原始民族印第安人等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遗留物的研究。其早期阶段,为进化学派的民俗学。代表人物为神学家森纳尔(William·G·Sumner)。森纳尔由人类学扩展至民俗研究,开始了美国民俗学的研究史。他所出版的《民俗学》(1960),树立了狭义民俗学的概念,他指出“民俗是由人们某些不断重复的、经常的小动作,以及人们之间按其同一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出生于广东海丰县公平鱼街,客家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1927年秋,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了《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同时写作散文与新诗,出版了散文集和民间文艺论集。1928年秋到杭州。先在一所高级商校教国文,后执教于浙江大学文理学院。积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文艺创作。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山散记》,新  相似文献   

19.
<正>迄今为止,日本民俗学史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柳田国男为中心展开论述,"柳田民俗学"成为一种定格,而对柳田国男以外的民俗发展动向、活动以及对民俗的认识却未能给子足够的关注。有鉴于此,日本当代著名民俗学家福田亚细男先生的《日本的民俗学:"在野"之学二百年》,在合理评价柳田国男对日本民俗学影响的同时,试图摆脱既有民俗学史的窠臼,把握日本民俗学史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一说迷信,人们往往予以蔑 视,不屑一顾,认为那不过是星占、卜筮、风水、命相、鬼神一类的事,是愚昧无知的人们的一种盲目崇拜或信仰而已,不足挂齿。其实事情远非那么简单。19世纪,在当时科学最发达的英国和德国便开始了对包括信仰、风俗习惯、民谣、谚语等为内容的民俗学研究,组织团体,出版书刊。如1835年格林出版了《德国神话学》,1878年英国民俗学协会出版了《民俗杂志》等等。中国有组织的民俗学研究,是自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等发起征集近世歌谣开始的。当时还在北大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