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成立的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为学术奖励制定了相对完备而严格的规则与流程,并不断完善与修正。1941-1948年共举行了六届学术评奖,有218件作品获得奖励,54件作品获得奖助。这些作品的最终获奖,经历了专家审查、学术审议会小组审查和大会最后选决三道程序,以杜绝现实政治与意识形态及其他因素对评奖的侵扰。评选规则虽然存在没有遵循回避原则、没有匿名评审等缺陷,但是评审专家和学术审议会委员们以学术良知弥补了规则的漏洞,无论是评奖过程还是评选结果,都体现了以学术为标准的评选准则。学术审议会的学术评议也体现了学术独立于政治、学术超越政治的原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51年9月8日晚上,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授奖典礼。而这之前的4月6日,宋庆龄就已经收到来自莫斯科的电传——“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作出如下决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宋庆龄在维护和巩固和平的斗争中有卓越的贡献,特授予‘加强国际和平奖’斯大林奖金。”斯大林奖金委员会特派两位世界著名的作家专程来中国颁奖。一位是苏联的爱伦堡,另一位就是1971年的诺贝尔文学获奖者、智利诗人聂鲁达(1904—1973,智利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工作于2006年6月启动。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三届评奖设一、二…  相似文献   

4.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工作于2006年6月启动。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三届评奖设一、二…  相似文献   

5.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工作于2006年6月启动。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三届评奖设一、二…  相似文献   

6.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工作于2006年6月启动。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三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三届评奖设一、二…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成立评议会,为全国最高学术评议机关,评议员30人,均为国内科学界最具代表之人物。此后,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历届年会,提出并通过了许多促进和奖励学术发展之重要议案,对发展学术、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之合作起到了重大作用。1941年至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第二届年会期间,开始倡议并于第三次年会正式提出创建院士制度,将评议会事务重心全面转移到首届院士选举上来。本组史料选辑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历次年会记录,反映了抗战时期及战后,该院对全国学术界重要议案的提出、审议与推进,以及院士制度的酝酿筹备经过。  相似文献   

8.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 ,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 ,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奖励基金。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 (下限到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研究领域 ,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 (含科技史 )、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二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上述学科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组成 ,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下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二届评奖设一、二、三…  相似文献   

9.
一、为了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 ,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 ,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奖励基金。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学术荣誉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 (下限到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研究领域 ,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 (含科技史 )、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三、“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二届评奖委员会”由我国上述学科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组成 ,负责本届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下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和学术秘书数人。四、第二届评奖设一、二、三…  相似文献   

10.
蚁光炎早年家境贫寒,被迫离乡背井到泰国谋生,经艰苦创业成为深孚众望的爱国侨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他积极支持并率领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带头抵制日货,发动侨胞捐款献物、回国抗战,亲自回国慰劳考察等。蚁光炎的抗日救国活动有力地支援了祖国抗战,因而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忌恨,被日本收买打手将他暗杀。蚁光炎为抗日救国牺牲,受到国民政府的明令褒扬。他是广大华侨抗日救国的楷模,其爱国精神鼓舞后人,在抗日战争中及中华民族爱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蚁光炎是广东澄海人,上个世纪30年代泰国著名的华侨领袖,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爱国主义者和抗日英雄。蚁光炎生前在泰国,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兴办实业,为发展和繁荣泰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他热心服务华侨、家乡和侨居地社会,并担任两届中华总商会主席之要职,备受各方尊崇。后因领导侨社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出钱出力,功勋卓著,终为日伪所忌,遇刺殉难。对于这位华侨史的巨人,中泰两国人民均一致褒扬并予缅怀。  相似文献   

12.
左玉河 《安徽史学》2008,11(2):58-67
中国现代意叉上的学术奖励制度,是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学术体制逐渐创建的.尽管新式学术社团及学术研究机构最早创设了各种名目的学术奖金,最先移植并尝试建立现代学术奖励制度,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现代学术奖励制度却是在政府主导下真正创建起来的.国民政府对学术成果奖励标准的拟定、修改及方法,乃至在付诸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事实表明,中国现代学术奖励制度实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颁布的<著作发明及美术奖励规则>.堪称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采用量化标准来奖励学术成果之集大成者,也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奖励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评奖忧喜录李世洞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美国史研究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已结束。①来自国内26个单位、包括11名教授和12名副教授在内的32位申报者提交了其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90年代我国美国史研究的新进展。我作为评奖委员会成员,有幸...  相似文献   

14.
左玉河 《史学月刊》2008,6(5):67-76
1935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将全国各学科之顶尖学者聚集在一起,使中央研究院真正具有了全国最高学术评议机构之学术权威.首届评议会评议员皆为国内各学科成就突出的学者,其学科范围包括了中央研究院所研究之所有科目.这样的特点,使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学科上的全面性和代表上的广泛性,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最高学术评议机关".从评议会成立后之历届年会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根据相关规则,提出并通过了许多促进和奖励学术发展之重要议案,有效地发挥着指导、联络全国学术研究之重大职责,对决策中央研究院及国家学术发展之方针、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之合作与互助均起到了重大作用.中央研究院通过建立和完善评议会制度,真正实现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法>所赋予其之"指导联络奖励学术之研究"的使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的职业化和体制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地志(1984)20号通知的精神,我们于十月下旬,召开了《哈密县志》(征求意见稿)评议会。出席会议的有各县(市)和州志编辑人员共二十余人。 为了使这次评议会开好,要求与会人员全面阅读《哈志》,并提出意见和看法。会议采取全面评议和分卷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大家都能敞开思想,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会议开得  相似文献   

16.
1929年,在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即提出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系统内设置党史编纂委员会。是年12月26日第六十次常务委员会议推举叶楚伧、邵元冲、陈立夫、胡汉民、戴季陶等5人,对国民党中央秘书处拟具的关于党史编纂之意见及党史编辑委员会组织方案进行审查。1930年1月6日,第六十二次常务委员会议根据审查意见,决定将党史编纂委员会名称改为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下称党史会),并推定蒋介石、吴稚晖、王宠惠、胡汉民、邓泽如、古应芬、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1989年第1次会议于1989年7月15日下午举行。会议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吕一燃同志主持。本次会议的两项议题是;1、在刘存宽副主任委员的主持下,完成按院部统一部署进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有5位同志申报了8项成果,这些成果是从1979年5月至1987年12月间发表的约250项成果中选出来的。与会委员对申报成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由孙中山基金会主持的“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优秀成果”评奖结果,已于1992年11月12日在广州揭晓。在半年多来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评委会的专家们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和讨论,最后经无记名投票确定:有36种学术专著、论文、资料、普及历史读物以及文艺作品荣获优秀成果的荣誉证书和重额奖金。这是建国以来孙中山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第一次大检阅,参赛作品之多,盛况空前;而获此殊荣的既有年过八旬的老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家和作家,又有驰骋学术领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人脉与时局:张其昀学术生涯的政治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中叶,张其昀以其史地知识逐步构建起与竺可桢、翁文灏、丁文江、陈训慈、陈布雷等师友之间密切的人脉网络。因其不慎,在1932年加入国防设计委员会后即遭遇顿挫,令其重新思考学术与政治的关系。1936年,张其昀追随竺可桢加入浙江大学,积极谋求学术事业上的建设。自20世纪40年代起,张其昀在地略学领域的学识引起蒋介石的重视,为其渐趋政治中枢奠定了基础。1948年浙大部分学生发起"驱张运动",最终促使张其昀与国民党当局保持一致。张其昀学术生涯的政治转型,既有知识与人脉带来的推力,也有时局转变带来的压力,双重合力之下,他最终挥手与竺可桢诀别,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彼时学人群政治分野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四次会议于1997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郁文、副组长王忍之,指导小组成员邵文杰、黎智、张向凌、奚原、杨牧之、段启明、林甘泉、蔡美彪、项启源、陆学艺、郑度、哪家驹、高德、贺巍等出席了会议。王忍之同志主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审批全国地方志评奖结果,并研究有关筹办颁奖大会的问题。会议听取了有关全国地方志评奖预评委员会和全国地方志评奖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了这两次评奖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审议了两个委员会通过的获奖志书名单。会议认为,自去年年底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