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康与嵇喜赠答送别组诗既体现了兄弟的手足情深,也表达了二人志向迥异的哲思。名为送别,实乃言志。亲情难以愈合分离,说明了魏晋之际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2.
江小容 《神州》2013,(36):179-179
日语里存在大量与汉语同形异义的词汇。其中,既有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汇,也有部分重合的词汇。这两部分都从"汉语词义比日语词义多"、"日语词义比汉语词义多"、"数量相同的不同词义"三大角度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郭晓 《神州》2012,(2):14+16-14,16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其“鱼文化”独树一帜。独特的“鱼文化”也给文化载体的日语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日本的文字、词汇、谚语成语、隐语、诗歌文学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鱼文化”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洪艺维 《神州》2013,(4):133-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文化。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汉泰谚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入手,以辅助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日语谚语是承载日本文化涵的一个重载体,同时也是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从消费观、经商观、风险观等方面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归纳整理、试译与分析,并从中抽取出了日本传统商业意识与商业规范的特质。采用将语言、文化、经济、商业等多元因素相结合的手法,对日本谚语中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商业文化特征加以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6.
武丽影 《神州》2014,(6):143-143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在越深入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越感觉到困难,那是因为日本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名词来称呼对方,而是利用一些别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第二人称代名词的使用,在汉语交际的过程之中,经常使用“你”来称呼对方,在一些场合下会使用“您”来称呼对方,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由于日语中经常省略第二人称代名词,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就很难理解其说话的对象,因此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分歧。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也就是说,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是日语的特性,而在这语言深处隐藏的文化又是什么呢?本稿主要是从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角度来探讨日本的“间”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日语的近义词辨析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区分,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日语的这些近义词汇,应该从哪些方面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区别,是在学习和掌握日语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日语学习者共同面对的难题。本稿主要阐述日语中的近义词区分在交际以及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浅析了日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泊 《黑龙江史志》2013,(19):159-159
汉字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从古至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中国人民首先发明创造出了汉字,随后传入日本,并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多样化了日语的形式内容,并为日语的多样化表达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日语中的汉字也被再次引进回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反哺现象。由此可见,汉字作为一种媒介手段,在中日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若柏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  相似文献   

10.
唐俊杰 《神州》2013,(6):126-126
一直以来,中国文化被人们看做日本文化的母体,虽然一直在重视日语教育,但忽略了教育过程中对日文化的理解。尽管中日两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许多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文化、中日文化的了解方面较少,因此,在日语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学习日语应该做到了解异文化,发现文化特点。由此可见,在国际化驾驭的今天,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元化文化教育的全新理念被提出来。通过参照日语教育新旧标准,重新审视当前日语教育的现状,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多元文化与日语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多元文化共生的观点日语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阳 《神州》2014,(17):44-44
日语教育,一般会侧重于讲授日语的语法、词义、阅读规律等方面,而往往忽视了日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中日交流文化的大环境下,尽管开设有日语语言文化课,但其却偏重介绍日本文化的高等级与高层次,也就是日语语言文学、民族宗教、美术艺术特别是日本本国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而对于风土人情、民风乡俗、吃穿住行等领域的知识点却很少涉及。所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把日本文化渗透到日语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2.
包文雅 《神州》2013,(9):144-144
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同时了解日本文化,使语言更贴切日本文化,明白,学习日语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了解日本文化也是促进日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晓璐 《旅游纵览》2013,(11):210-211
中日同形汉字词汇是日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日同形词,旨在从认知层面剖析其异同产生的原因,以便日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中日同形汉字词汇。中日同形汉字词汇,一般指在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表记完全相同和基本相同的词汇。目前,中日同形词相关研究多从词义或使用义的角度进行对比。本文从认知学视角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及词义扩展的认知机制,对中日同形词例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揭示中日同形词之间的异同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素养作为中学日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自写入中学日语新课程标准以来,已经被广大的日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所熟知.中学日语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包括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日语的言语行为特征和非言语行为特征“.①可以说与以往提到的文化因素、文化教学相比,文化素养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也是一个动态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郭瑜 《文史月刊》2012,(Z3):219-219
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的暧昧表达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文从常见的一些日语暧昧表达为例来进行分析谈讨,并且多角度剖析了暧昧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以期对日语学习者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姜禹安 《神州》2013,(13):98-98
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外国学生学会识词、辩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国俗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是中华特有文化的反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谐音是注重语音层面的一种修辞方法,同时又和文化密切相关.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语音组合方式,可产生不同的修辞效果.平仄相间使语言抑扬顿挫,使用韵脚让语言宛曲回环,谐音的使用则会增添语言的诙谐效果.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既表现在词汇上、语法上,也表现在语音上.汉民族凡事讲究对称、和谐、平衡,善于联想,这样谐音表义正好适应其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聂汉林 《丝绸之路》2013,(14):69-7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础。每种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了与其他文化迥异的词汇,这就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语言本身扎根于文化之中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异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浩 《神州》2012,(31):154-15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思维习惯在其民族语言上都有所反应。词汇在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词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从历史来看,汉语词汇又是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刘佳 《神州》2013,(31):160-160
日语因果句结构复杂,形式多样,语感微妙,使用频繁,故而形成了日语表达的一个特点。与汉语、英语一样,日语中也有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型。但是,日语的因果句的表达要比汉语、英语中的多。汉语的因果表达多是“因为……,所以……”;英语中几乎就是“because”。但是日语因果表达形式多样,而且这些表达形式在现代日语中都比较常见。如何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日语学习和教学上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由惯用型连接的日语因果句进行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