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5月,日本清浦奎吾内阁制定了新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在中国扶持张作霖的政策。日本陆军在该政策指导下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对直奉军事力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直系有战胜奉系并危及日本在满蒙特殊利益的可能性,因而坚持干涉战争。但是战争爆发时日本国内政治、外交环境不允许对张作霖进行直接的援助,陆军只能采取隐蔽的手段以助张。这些秘密的援助包括向奉军提供武器、情报、铁路运输等。不过,对于最终影响战争结果的北京政变的发生,日本陆军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北洋军阀派系间长期陷于混战之际,日本军政当局派遣大量间谍以各种身份作掩护,在华进行广泛的情报搜集,同时还施以所谓“谋略”,操控军阀间的争斗,策划政变,扶植代理人,以维护其在华利益。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后,日本当局认为直系的军事行动对其满蒙权益构成严重威胁,囿于华盛顿国际体系的制约,日方采取暗中援奉倒直政策。1924年10月“北京政变”的发生,固然与冯玉祥受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有关,但也与日本陆军利用直系内部矛盾、通过间谍活动拉拢冯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暗杀     
链接:吴佩孚(1874-1939),直系军阀。1920年直皖战争后,先后任直鲁豫巡阅副使、两湖巡阅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1926年被北伐军打垮,逃至四川,依附地方军阀。  相似文献   

4.
姜猛 《名人传记》2018,(5):47-51
陶菊隐和张季鸾的结缘.要从风云变幻的时代局势说起。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得难分难解时.冯玉祥率军回京,联合对“曹(锟)总统和吴(佩孚)总司令”极度不满的直系军将领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迫使曹锟下台、吴佩孚南逃.直系政权由此垮台。  相似文献   

5.
在一九二四年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遭到惨败。从此,直系军阀的统治便由盛转衰,从顶峰跌落下来。_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迅速溃败,决不是偶然的。本文试对其  相似文献   

6.
张北根 《史学月刊》2003,4(7):48-53
英国对中国的内战持中立态度,不支持包括直系在内的任何一方;在直系参战期间,英国扣留了直系的军火;英国虽然同情吴佩孚,但未向吴提供军火和经济援助;为维护英国在华权益,英国损害直系的权威;英国对包括吴佩孚在内的军阀采取的策略是“等着瞧”。不将“赌注”押在任何一派军阀身上;英国也不支持直系的另一将领孙传芳。因此,英国不是直系的后台。  相似文献   

7.
1924年10月,在直系军阀统治中心北京,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就是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史称“北京政变”。自从第一次奉直战争以后,直系军阀一直控制着北京政权,这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如此失败,再次支援奉系,于1924年9月间策动了张作霖和皖系芦永祥联合反对直系军阀的战争,即第二次直奉战争。9月3日,芦永祥和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开战,揭开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序幕。结果芦永祥退败淞沪,奉张因为急要声援势将败北的浙江督军芦永祥,即在热河、冀东一带向直军发动攻势。直系方面也积极进行了准备,吴佩孚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于华盛顿会议刚刚结束之时,对各国而言,这场战争是一块试验《九国公约》精神的试金石。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任何国家对中国内战的干涉都会被国际视为违反《九国公约》精神的行为。因而,各国对第一次直奉战争都抱以旁观的态度,包括与之关系最为紧密的日本。这一阶段,虽然日本驻华机关中部分外务系人士以及大部分陆军人士认为应当给张作霖以援助,但日本外务省和陆军中央拒绝了这种建议,最终并没有给予张作霖实际的帮助。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依然对张作霖采取不予援助的政策。当时中日舆论传言日本将其在西伯利亚看管的武器直接卖给张作霖,这并不属实。  相似文献   

9.
草亭秘议 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在北洋军阀中成为继袁世凯、段祺瑞以后的突出人物.就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当时除孙中山、张作霖和卢永祥三角同盟之外,也形成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联合反吴的三角同盟,对吴佩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一场政变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张宗昌,山东掖县人,无赖出身。辛亥革命时,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部当兵。1913年"二次革命"时,背叛革命投降冯国璋,被提升为旅长、师长。1921年又脱离直系,投奔张作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充当急先锋,打败吴佩  相似文献   

11.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飞机作为军事力量开始在中国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强大的威力,现代化空战形式初具规模,透过这两次战争中飞机的使用方式、产生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军事航空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飞机作为军事力量开始在中国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强大的威力,现代化空战形式初具规模,透过这两次战争中飞机的使用,方式、产生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军事航空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宗昌,山东掖县人,无赖出身。辛亥革命时,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部当兵。1913年“二次革命”时,背叛革命投降冯国璋,被提升为旅长、师长。1921年又脱离直系,投奔张作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充当急先锋,打败吴佩孚,大力收编直军,一直从天津打到上海,最后逼迫段祺瑞免掉亲信郑士琦山东督办的职务,1925年4月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  相似文献   

14.
江浙战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我国东南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本文从战争原因、战争准备、战争经过、战争影响等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钱钟书故居绳武堂大厅的西侧挂着一个“梓里蒙庥”的大匾额。记载着80多年前,钱基厚(孙卿)保卫无锡城保卫乡梓的功绩。1924-1925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江苏遭兵灾,无锡和江阴尤为惨酷。奉军由山东的张宗昌出兵津浦线,直逼南京,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恐受包围,乃率部退走,乘火车往上海方向逃窜。1925年1月21日下午,大队齐军由常州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6.
1964年,为收集近现代历史资料,我曾访问樵谷先生。他提供了有关直系军阀吴佩孚及其部下将校的史料,我将当时的记录整理成。樵谷先生当时与吕超、李宗黄等在武汉分担策反情报工作,其所见所闻的事实,都是直接与直系军阀要人有关的资料。由于时间太久,一些事实可能记得不太完整,请阅多提意见,借以补充。  相似文献   

17.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在直隶境内进行.皖系骨干吴光新,虽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在段祺瑞的授意和支持下,为击败直系,上窜下跳,作了充分表演.其一,是年2、3月间,段祺瑞图谋赶走豫督赵倜,让吴光新取而代之,以便拦截北归直军于途中.但这一图谋未能得逞.其二,是年5月,驻防湘南的直军吴佩孚部,为搞垮皖系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在与南方结盟后,撤防北归.直军一撤,湘军立即接收直军原有防地.张的统治岌岌可危,遂请求时驻岳州等地的吴光新部来援.但吴为保存实力,坐视张之垮台而不加援手.其三,直皖战争爆发后,直系王占元在武昌设计将吴光新扣押,并将其分驻各地的部队一一缴械,这对皖系在战争中的惨败,无疑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战争结束,吴被免职查办,并交付军法审判,可谓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18.
张德一 《文史月刊》2003,(11):51-52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原为直系军阀将领,曾任北洋军旅长、师长。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率部从热河前线回北京,倒戈发动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曾电邀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开始投入中国国民党的阵营。“中原大战”前后,冯玉祥将军曾两次居住在山西太原的晋祠一带。1929年5月的一个上午,冯玉祥在太原县县长屠孝鸿及当地绅士名流的夹道欢迎中来到了晋祠。当时正是“全国编遣会议”以后,蒋介石与桂(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两系撕…  相似文献   

19.
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的1925年2、3月间,河南西部爆发了胡景翼与憨玉琨争夺地盘的一场战争,史称“胡憨之战”。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主要为二、三两军)与刘镇华为首的镇嵩军之间的争斗,也可说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余波。为弄清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需从战争爆发前夕憨玉琨出兵洛阳驱逐直系败将吴佩孚事件说起。1924年11月,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遭到惨败,由天津经海道南下转到汉口。本拟在此组织所谓护宪军政府,图谋东山再起。因直系湖北督军萧耀南、江苏督军齐燮元等不予支持,计划无法实现,遂于是月19日再由汉口到达郑州,并于当日重返老巢洛阳,设护宪前敌总司令部。吴虽遭失败,但在鄂、豫等省仍拥有一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1925年3月,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失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因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乃赴岳州避难,历时达7个半月之久。现将其在岳州避难经过作一简单介绍,以飨诸君。 一、兵败长城,大帅避难岳州城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县人,清末秀才。1898年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以后,逐级升迁为北洋军第三师旅长、师长。1919年后,与曹锟一起成为北洋军直系军队的首领。1922年4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打败了奉系军阀张作霖。1923年1月被民国政府授予将军府孚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