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元帝萧绎《职贡图》一卷,见《唐书.艺文志》,《遂初堂书目》作《梁二十八国职贡图》,宋以后不见著录,而原图的摹本一直流传不绝,在收藏家的谱录中往往见之.所惜者,错误地把它定名为阎立德《职贡图》,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解放后,南京博物馆得到此图的残卷,保存列国使者十二人,这十二人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偻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蜜丹国、白题国、末国的使者.在每一使者之后均有简短的题记.在偻国与狼牙修国之间,又残存宕昌国题记的片段.题记中的国名,如滑国、宕昌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密丹国.白题国,在隋唐时代有的更名,有的已经灭亡,在史书上已无传记;而且这些国家,大都不见于《宋书》和《南齐书》,而和《梁书》诸夷传相合.不仅所记土俗、事实相符,文章中的纪年也至梁大通二年为止.末国使条称今王姓安,名未深盘.《梁书·末国传》称:“其王末深盘者,普通五年遣使来贡献”.所以图卷文中的今,就可能是普通、大通或稍后.金维诺先生根据上述情况,结合《石渠宝笈》卷三二以及《艺文类聚》卷七四的引文,定为梁元帝《职贡图》.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亡佚千余年的古籍,一旦重出人间,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  相似文献   

2.
粗浅地划分,青藏畜牧踪迹学可以分为踪迹学常识、踪迹学的时空规律和通过踪迹识别影响其踪迹主体。 一、踪迹学常识:蹄印和踪迹阵 踪迹学常识来源于生命认读,严格地说,对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命品类行踪和习性,不仅仅有人在认读,畜和兽也在进行关注。如:山羊已经对狼的踪迹有着常识性的了解,正如狼凭嗅觉可以知道山羊走向那里,山羊也可以通过嗅觉知道某条路上或某处山地有无狼踪迹和出没。甚至,在山地避险行为中山羊往往能成功地逃避掉狼的齿牙相向,在这点上,山羊利用了自己四肢相对齐长利于陡壁行走的优点,针对狼后肢相对长,前肢相对短的不利陡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职贡图",是南京博物院的珍藏,相传是唐代画家阎立德或阎立本所绘.但是从作品的风格与技巧来看,显然不是初唐作品,以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与之相比较,就更不似阎氏兄弟的作品.这一卷"职贡图"比初唐阎氏作品较为朴拙,而在某些方面,两者又显露着一定的继承关系,从作品的基本风格与技巧来评判,"职贡图"早于初唐,可能是南北朝晚期的绘画.从"职贡图"的绘画风格所获得的这一印象,我们还可以从图上的文字,获得进一步的证实."职贡图"是一再经过重新装裱的残卷,现在只残存列国使者十二人.这十二人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倭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蜜丹国、白题国、末国的使者.在每一个使者的后面有简短的题记,记述这个国家的情况与历来交往的事实,在倭国和狼牙修国之间,有缺佚,有关倭国土俗的记载,后半已佚,所  相似文献   

4.
藏饰传奇     
<正>藏族人爱美,不分男女,无论贫富,身上总有几件珍贵的物件。那些藏族汉子,戴头饰,挂狼牙,腰间一把藏刀,一抬手,腕上很粗的一串包金象牙。女人的装饰就更多了,除了耳环、戒指、手镯,还有头饰、佛珠、腰佩……这些年,大量游客涌入藏地,藏传佛教传播四方,藏饰也随之水涨船高,一颗真的包银狼牙,至少也要两三千元,好的天珠卖到上千万。我的兴趣却并不在此,因为在藏区收山货,天天跟藏族人相处,被藏饰晃着眼,我很想知道,这些藏饰是怎么得来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而我的藏族朋友们,是怎样在极恶劣的环境里,将一片色彩,一块骨头,一串佛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5.
仙人球     
正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一个仙人球,圆溜溜的,满身是刺,而且每一根刺都尖锐无比。要是在远处看,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仙人球,一定会误认为这是一个团成一团的、正在大睡觉的刺猬,或者认为这是一个可怕的狼牙球。我不喜欢仙人球,因为它长得很普通,没有鲜花那样具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像向日葵那样长得那  相似文献   

6.
周秭沫 《人物》2018,(7):20-20
在亚欧大陆东北部,狼林山脉与太白山脉南北向南贯穿,江南山脉与一众小型山脉向西延伸而出,构成了植被丰富的朝鲜半岛。7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之上,一条长达248公里的三八线被划分在半岛中央,成为南北两个国家泾渭分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李智利 《华夏地理》2006,(Z1):116-122
距楚雄州禄丰县迤西大道不远处有两口古盐井:一口是盐运道上的琅井,一口是元永井.两口井开发至今,现实命运完全不同:琅井耗尽周围的生态环境后颓然衰败,而元永井周围却满目葱绿,河流清澈.琅井之名的由来,旧县志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南昭野史>说,神狼舔地而卤出,故名狼井,后因不雅,改"狼"为"琅".  相似文献   

8.
狼牙山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易县境内,因山势险峻,状似狼牙而得名。 1941年9月,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秋季“大扫荡”。9月25日拂晓,日军陆空配合,分五路围攻狼牙山,妄图  相似文献   

9.
朱提堂狼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平  魏然 《考古学报》2021,(3):365-380
目 次 一 纪地类朱提堂狼器 二 与周边地域性铜器的比较 三 无纪地类器的辨识 四 总体特征及其源头 五 衰落原因 清至民国时期,朱提堂狼器已受学术界关注,端方、冯云鹏、容庚等都对其铭文和纹饰进行了著录[1].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直、汪宁生、孙太初、方国瑜、徐正考等根据铭文就朱提堂狼器的制作时间、地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这些研究无疑为初步认识朱提堂狼器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铜器作坊之一,朱提堂狼不可能仅生产具铭的洗等几种器类,每件器物也不可能都有题铭或纹饰.如何完整认识朱提堂狼器,其文化特征、源头和衰亡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布的材料,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0.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孤立地征服于混沌之中,有一群聪明的胡狼意识到,跟随人类迁徙可以捡拾到它们所需的食物,于是依存于人类旁边.胡狼警觉的本性可以防止其他猛兽对人类的突袭,人群接受了狼,这一支狼的族系就成为了陪伴人类共度黑暗的第一群狗.今天人类饲养的六畜之中,只有狗从来不是人的猎物,而是各依本能而合作的伴侣,人类更聪明些,漫长岁月中,人成为了永远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