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邵明 《人文地理》2013,28(3):51-57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书真 《风景名胜》2020,(3):0006-0007
近现代由于受到西方造园思想的冲击,中国的园林以岭南地区为开端深受影响,植物造景方面体现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目前国内的造园受到西方影响,虽然紧跟设计领域的前沿步伐,但是不能与场地环境相适应,反而丧失了地方原有的个性,广西属于岭南地界,近代受到西方影响,是中国园林文化百年来在西方园林文化影响下的缩影,以武鸣明秀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造园的空间组合、风水运用、植物选择结合地形、景观布局、景观氛围、视觉序列为研究植物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陶李  江胜  郭强  秋秋  左右 《旅游纵览》2011,(7):26-32
<正>闲逛澳门街头,细品葡式建筑风格"当音乐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建筑却还在歌唱。"建筑,可能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见证和整饬。澳门作为一个被葡萄牙统治110余年之久的中国地域,虽然已回归祖国10余年,但是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经典建筑,依然矗立街头。澳门建筑随处体现了葡式建筑的风情,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异国风情的文化景致。澳门建筑风情无处可比。  相似文献   

4.
何荣 《新疆地方志》2007,1(1):46-50
近代哈萨克跨境民族形成后,由于地域管辖权的不同,哈萨克民族教育受到中俄两个迥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华夏化和俄罗斯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是人类以城市这种聚落空间存在形态和生存方式为中心,创造出来或是在城市里体现出来的工具实在(instrumentalreality)。从1800年以来,近代(本文只论及1919年)的中国城市文化大致呈非线性的波动由沿海向内陆,边缘地区传导近代的西方文明和中国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城市新文化随着西方势力的加强以及中国城币文化自身更新的加速而加快了对辐射地域的传导。由于近代文化整合(中外文化,城乡文化,城市与城巾之间文化)的“后工业化”背景,文化整合的“后发焦虑”体现着整合的不合理性——西方文化的弊陋被物质的绝对强…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文化间的权利关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其中三种代表性文化翻译策略包括韦努蒂提出的"抵抗式翻译"、巴西的"食人主义"以及霍米·巴巴"杂合"与"第三空间"的文化翻译思想,这三种文化翻译策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交流提供了不同的考虑视角。综合地对比研究这三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翻译策略,结合中国文化英译的实际情况,探寻其对中国文化英译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丽敏 《神州》2013,(35):160-16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凭借着能反映西方国家语言与文化的特点,英文电影成为国人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个窗口和文化载体。电影翻译的研究拉近了两种文化间的距离,有助于更好地体现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激起人们对电影事业的兴趣和关注。〈br〉 本文从结构上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电影和字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分析了论文的主导策略---归化与异化,以及在字幕翻译实践中,具体翻译方法的选择。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字幕翻译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  相似文献   

9.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云南地区包含有三种不同的区域文化类型,即呈贡—路南文化类型、木家桥文化类型和橄榄坝文化类型。这三种文化类型从整体来看,呈贡—路南文化类型以石片石器传统为主,另两种文化类型都是以砾石石器为主的旧石器工业,但各有特点。从成因来看,应是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原料、技术方法、相邻文化传播以及本地域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地方高校是所在地区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开发的主要阵地,拥有雄厚的地域文化研究实力和坚实的文化研究基础。以黑龙江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入点,探讨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的内涵及体现。  相似文献   

11.
陈剑青 《神州》2011,(23):212
多媒体技术为博览业带来时间维度上的拓宽,更丰富展览的内容。文化的介入也更为多媒体环境下的视觉叙事打开一种新的思路,更有效的传播。本文以2010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4D宣传片《花园》为例,研究多媒体介入的视觉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熠 《神州》2013,(11):169-17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众多以动物形象为喻体的成语。但由于中西方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探析正确地使用和翻译汉英动物成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华侨文化是由于华侨出国、侨居异地,将中国文化与侨居国文化交流、结合的产物。华侨文化具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源头,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的特点,处于内外两种或多种地域文化边缘,是一个特殊文化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华侨文化拥有自己的文化优势。在国内侨乡,民性外向、开放、包容、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敏感,通过他们言行举止,反映西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非侨乡民性明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运作机制、阶级经验方式及其主体性关联表征,强调在大众政治行动中的阶级经验形式与阶级意识差异,揭示政治、地域、性别以及不同社群文化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批判阶级话语分析学派出发,坚持对汤普森阶级史观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在国际史学回归“宏大问题”叙事的当下情境中,全球劳工史学界亦参与到对汤普森阶级史观的阐释之中,学者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史研究,彰显英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全球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剑青 《神州》2011,(10):212-212
多媒体技术为博览业带来时间维度上的拓宽,更丰富展览的内容。文化的介入也更为多媒体环境下的视觉叙事打开一种新的思路,更有效的传播。本文以2010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4D宣传片《花园》为例,研究多媒体介入的视觉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姜薇 《神州》2011,(3):1-1
21世纪的今天,当代艺术设计不断地蓬勃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由于起步较晚,从形成到发展都深受到西方设计文化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借鉴和模仿西方的设计。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加深,新观念新方式的介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寻求合理化、创新化的视觉空间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从自身文化角度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中元素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17.
巴永贵 《丝绸之路》2009,(14):39-42
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校训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由于中西方大学传统文化底蕴的差异,校训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陈华文 《民俗研究》2010,95(3):66-7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自上而下在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加之政府的强力介入和推动,因此,工作效率非常之高,影响也非常之大。其中,关于分级申报制度的实行,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这种从县级至地市级再到省级,然后到国家级的分级递进式申报名录制度,保证了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方面,做到有次序、有层次、有轻重缓急的特殊对待,为多民族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宏大叙事是任何民族或文化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的一种基本方式.西方的宏大叙事经过长期演变在20世纪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首先是现实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一种反映.从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今天的宏大叙事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处理好民族国家或文化圈的利益与人类利益、延续与断裂、文化或宗教冲突、中心与非中心、总体研究与“碎化”研究、宏观社会发展理论与微观社会发展现实之间等一系列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菊凤 《旅游科学》2008,22(6):43-48
东西方国家民众的主体旅游方式和旅游传统有着明显差异,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本文认为,东西方之间在旅游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社会主体旅游方式上,也体现在各自语言文化中有关旅游的日常用语上,还体现在旅游机构的名称,以及旅游统计口径和划分标准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是以下六大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形成——文化观念、社会环境、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科技水平,并分析了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们旅游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