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史学领域,公共史学激发了一系列的辩论:史学的功能、史学的"公共性"、史学与公民建设以及公共史学与传统专业史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辩论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社会围绕历史解释权的归属而展开的政治冲突,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美国专业史学界面临的多重"危机"。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德国的史学史研究呈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气象。首先,社会文化史的理念促使研究者关注史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学家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网络。其次,史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促使研究者关注历史知识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形成过程。再次,对"学术"、"专业"等概念重新加以理解的学科史路径导致了对公众史学、史学机构之结构要素和制度要素的研究。最后,对史学研究之现实性的重视将目光导向了史学与政治、与民族国家、与出版业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总之,晚近的德国史学史进行了多元化的批判反思,力求生动地呈现历史学家日常的研究活动,社会化地分析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清晰地勾勒历史学的组织结构,并且更加清醒地认识史学专业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3.
曲升 《世界历史》2015,(2):120-134,161
对美国外交史的研究是查尔斯·比尔德史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观念及其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得出了国际主义外交路线与美国国家利益相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大陆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和外交路线,主张放弃国际主义和干涉主义,专事"国内门户开放"。源于对美国宪政民主制度遭到破坏的担忧,比尔德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大加挞伐。比尔德的外交史学开创了美国外交史学的进步主义传统。知识论层面的宏观性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激进性,是比尔德进步主义外交史学的两大特征,并赋予其纯粹学术研究之外的广泛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学价值观是人们对史学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史学价值观以资治、教化、畜德、明智为主要内容,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标,并形成了以"不隐"为原则、以"书法"为追求、以史经世的史学价值实现模式。这使古代史家普遍具有历史教育的自觉意识,并成为历史教育主体。从清末开始,中国史家从内容、目标、方式等方面对古代史学价值观进行了更新与改造,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史学价值观。新历史考据学派重考据轻致用,以"求是"为目标,以学用分割为特点;马克思主义学派注重"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战国策派等重视史学的社会效用,以学用统一为特点。史学价值观的分歧反映出史家对求真与致用的不同价值取向,并决定了他们对历史教育的态度。主求真者对历史教育态度消极,坚持历史学术与历史教育的二分法,造成了史学小众化,使史家在历史教育中缺位;主致用者为各自目的积极投入历史教育,推动了史学大众化和通俗化,但也存在以用害史的弊端。为推动历史教育健康发展,史家应成为历史教育主体,坚持求真与致用的统一,并摒弃精英意识,树立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5.
江湄 《史学月刊》2008,1(4):17-24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合起来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他后来怀疑进化论、否定历史因果律的思想转变,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自觉认识并澄清自己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思想界限.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会通中西、杂糅古今,是一套独特的历史观念与历史诠释方式."新史学"的"新"义,不但在于移植西方科学史学于中土,同时也是对传统历史观念与史学思想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霍华德·津恩是美国新左派史学的著名人物,以其激进的批判精神著称。他的代表作《美国人民史》以"人民"作为核心概念对美国历史重新进行解读和叙述,反思盎格鲁—新教文化为核心的"美国信念",指出以往历史书写背后隐含的白人种族主义、精英主义、性别歧视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种族"、"性别"、"阶级"为核心的分析范畴开始主导美国当代史学,津恩的"人民历史"恰逢其时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围绕津恩这种激进的史学思想在学术界内外展开的争论,体现了史学走向公众之后对政治价值观造成的冲击和分化,展现了学术和政治在历史书写问题上的巨大张力,这也反映了当代美国史学界在政治认同问题上所面临的分歧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杨崧愉 《史学理论研究》2022,(3):144-156+160
加里·纳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激进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博采新社会史和“新左派”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之长,从“阶级”和“种族”两个维度对美国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并树立了激进主义史学对美国革命史的整体性解释框架。纳什以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提升了激进主义史学的研究水平,帮助激进主义史学从边缘走向学术界主流地位。纳什还领导美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扩大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史学界、教育界及社会的影响力。纳什的史学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透视美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演变,以及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历史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林漫和邓家力于2015年7月22日对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着"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与历史书写"的项目内容展开,包括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跨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当前史学有两大平行发展的潮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突破近代西方为我们建立的知识架构;后现代主义并非被超越了,而是很多观念已经被内化于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关联,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方法;跨文化研究对当前的历史写作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选题;全球史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需以具体的历史写作展开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现将访谈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是钱穆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钱氏往往是以此来阐明史学的本质、方法、功用和中国史学精神。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中西史学关于历史中人与事关系的认识、史学的通变观、史学的体例和体裁、史学编纂方法、史学功用、史学发展形式等方面。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是建立在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基础上的 ,意在为他的中国史学优越论和中国历史文化优越论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它既有积极合理性 ,也表现出文化保守性和民族狭隘性。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70年代,受叙述史学、新社会史和计量史学的启发,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对历史学研究主题和史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一方面,他把研究兴趣从政治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另一方面,他先后使用中心-边缘模式和大西洋视角来解释17世纪和18世纪北美移民史。详细考察贝林的移民史研究有助于国内学者加深对贝林史学思想的认识,了解美国移民史的新进展,并采用大西洋视角来研究美国早期史。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找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这一认识、解释历史的科学的思想武器,最先倡导用马克思的历史观来改造中国的传统史学。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史学思想史课,写出了《史学思想史讲义》(即已收入《李大钊文集》的《史观》等11篇文章),这是他对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史的系统研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在史学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历史教学、著述和史料编纂等等。这些活动所体现出的史学思想很丰富。以往对蔡元培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教育等主体思想方面,缺乏对其史学思想的整理和研究。事实上,蔡元培的史学思想是其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与其主体思想密切相关的。探讨他的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状况,也有助于我们对蔡元培思想的全面了解和进一步认识。蔡元培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历史研究对象的认识,对史学功能的进一步阐发,对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论述,对史料搜集整理的重视,以及对中西史学相互沟通的认识和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世纪交接的时刻,回眸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惊涛骇浪的历史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展示一个道理:一个时期的史学重大思潮总是与时代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变动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认真总结这一百年来历史,对我们认识史学工作有关问题,对思考新世纪的历史与史学都是有意义的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生大变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与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并且在80年代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动荡。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世…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颜浩  张嫦艳 《沧桑》2008,(4):234-235
詹姆斯·哈维·鲁滨逊被认为是美国新史学派的倡导人。鲁滨逊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明确提出:历史学并非一门枯燥的、孤立的学科,必须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应推翻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固有壁垒,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既要重视史料的搜集,又提倡发挥历史研究主体的能动性;重视历史学的社会功用和实用价值,提倡一种"可用的历史"。鲁滨逊所开创的美国新史学派风靡全美,为现代美国史学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姚继荣 《史学月刊》2001,(2):140-144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史学功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关注历史教育,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教育和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科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下看"作为对传统"向上看"史学研究的一种调拨,其兴起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新方法与新理念。具体运用到票据研究上,"向下看"要求深入挖掘底层票据史料,自下而上看社会看历史看经济现象,力图发现社会历史更加丰富和玲珑的内涵与色彩,从而对社会与历史问题有个更加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白寿彝先生在关于史学与人生、史学与社会这二大关系认识的基础上 ,对历史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内容、作用等问题做了较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这些思想是白寿彝把史学与社会发展变化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结晶。它反映了社会对史学工作的影响 ,也说明了史学工作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鲜活的时代性。其精神和要旨在新世纪里仍然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他探讨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1920年,他即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史学思想史课。但这个“史学思想史”并非一般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他主要是探讨近代欧洲的思想家们对人类自身历史的认识过程,他研究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为了寻求唯物史观产生的足迹。在西方历史哲的发展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大钊在这个课程中,用一章的篇幅讲述孟德斯鸠的历史思想。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史学思想史讲义》中《孟德斯鸠的历史思想》一文。尽管这是中国先进思想家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历史思想的最初探索,但他的评述闪耀着科学,智慧的光辉,对我们今天认识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历史观,仍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默·V.伍德沃德在美国是享有盛誉的南部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他形成了注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历史发展的非连续性和善用反讽的史学研究风格。他以自己对美国南部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关怀,积极推动了南部史的研究。其贡献既表现在对新的史学领域和问题的开拓,也体现在围绕他的著述所展开的学术商榷、学术批评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性的学术研究氛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