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元 《文物世界》2009,(1):28-29
一、青铜器的动物纹样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关于这些纹饰的起源,最主要还是来自于陶器的影响。青铜器的纹饰,在商代中期以前,多是直接雕在模的壁上,后来的往往在模壁上外加泥片,再进行雕刻,这样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同时产生了装饰上的主纹和地纹之分。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其中动物纹,又可以分为怪兽纹和一般自然界的动物纹两类。  相似文献   

2.
张跃进 《收藏家》2005,(4):53-56
纹饰是青铜礼乐器和仪仗兵器上常见的装饰形图案,通指装饰纹样的总体,也特制器物主题浮雕、线刻的“地纹”。  相似文献   

3.
陈雍 《北方文物》2022,(2):109-112
商周青铜器纹饰体现出古人关于分类与象征的心智。青铜器纹饰的纹样原型分为现实的物象、想象的物象和“意识变型”的物象。周代青铜器上铭文与纹饰的功能转换,反映了周人“神本意识”向“人本意识”的转化。汉字的起源可以用认知考古学的方法,从汉字的形、音、意三个造字路径去探索。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青铜器纹饰对汉代石刻的影响李卫星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表现在诸多方面,先秦青铜器就是其中之一。先秦青铜器无论是在造型艺术上还是在工艺制作花纹图案的装饰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上对后世的雕塑、绘画产生极深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5.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就群舒青铜器的装饰与铸造、用器制度与葬俗、铭文特征等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这批青铜器喜用立体装饰,纹饰较简洁,同时追求器表的光洁;其用鼎方式较特殊,以对鼎与单件牺鼎的组合为主,牺鼎被认为是盛装肉汤的容器;有铭青铜器数量较少,以单个族徽式铭文为主,所见多字铭文内容与格式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总体看,群舒青铜器特征与中原青铜器趋同,但地方特征明显,并在纹饰、制作技术、铭文等方面保留了若干春秋之前青铜器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卫东 《南方文物》2013,(1):185-187,199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梁彦民  雒有仓 《文博》2006,(4):17-19
商代晚期,在姬周族统治区域内的青铜器,尽管在器类和形式方面更多地承袭着殷人的传统,但在纹饰装点方面已经开始有了变化。一些新的、前所未有的装饰图案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尤以鸟纹形象最为突出。这种变化是在周人灭商  相似文献   

9.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百舸  涂婧 《四川文物》2023,(1):107-114
红铜铸镶是东周时期一种高超的青铜器表面装饰工艺,此工艺基于范铸法,其技术源于垫片工艺。目前已知的红铜铸镶青铜器相对多见于鲁南地区、中原地区及楚文化区域。基于纹饰的形式设计、工艺特征以及纹饰的铸造缺陷等,对绵竹清道出土铜豆、铜钫进行考察,证明二者均采用了红铜铸镶工艺。绵竹清道所出此两件铜器是迄今已知的、距红铜铸镶青铜器发祥地最远的案例。通过将两器的纹饰设计,尤其是铜豆上具有的高度特征性的勾连纹,以及铜钫整体装饰风格,与目前已知的红铜铸镶青铜器进行比较,可以认为,此两件铜器的年代应为战国初期,不晚于战国早期。考虑到此类青铜器的铸造难度和高度统一的纹饰风格,以及目前所见的分布区域,蜀地工匠应无自作该器的可能性,此两器应为舶来品,流转至蜀地。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表面纹饰阴线中的白色填充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某种黏土矿物混合而成。该研究为东周时期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工艺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受青铜器器物造型制约与局限,人物画像纹饰在圆柱体器物上为上下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圆面形器物上为内外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方柱体器物上则分为独立的画面进行上下分层布局与构图。为了克服器物造型对纹饰画幅的制约与局限,青铜器人物画像纹饰往往在狭小的画幅空间中表达多个绘画主题,或在一个绘画主题中,表达多个相关情节场景,以增加装饰纹样内容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青铜器     
弦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作为其他复杂花纹的衬托。另有作人字形的弦纹,称为人字纹或人字弦纹。盛行于商、周,直到汉代仍见沿用。乳丁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乳丁各置于斜方格中,以雷纹填底,称为斜方格乳丁纹。盛行于商、周。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青铜镶嵌工艺,即在青铜器物上镶嵌各种不同的物件作为装饰纹样,如嵌松石、玉石、赤铜、金、银、水晶、宝石等等。本文着重谈谈在青铜器上镶嵌赤铜和金、银纹饰及其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青铜器,特别是商、周两代青铜器,普遍以面目狰狞的兽面装饰器表。神秘的纹饰历来是考古学界和艺术史界感兴趣的话题,而关注的焦点则是这些青铜纹饰是否有含义,或者有什么含义。一九八三年,考古学家张光直的《美术、神话与祭祀》(Art,Myth,and Ritual:The Path to Political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青铜器装饰工艺主要采用直接范铸而成,即通过在范上进行雕刻,而在器物表面形成浅浮雕的纹饰,这种装饰风格往往突出青铜器的雄浑质朴,也恰符合其主要承担的礼器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青铜表面装饰工艺出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铁器的大量使用,为青铜器装饰提供了新的工具,青铜器表面装饰也逐渐追求线条与色彩,继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种装饰工艺。一、包金银、贴金银利用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好的特点,将其锤揲成金片、金箔,包裹或贴附于器表作为装饰,称为包金和贴  相似文献   

17.
商代青铜器宗教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器以藏礼,商代青铜器作为祭祀重器,蕴藏着丰富的宗教思想。关于商代青铜器具体纹饰的宗教含义,前人多有探索,但系统讨论青铜器器形及纹饰所蕴藏的宗教思想的学者及论著还很少。随着商代青铜器发现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对商代宗教思想认识的深入,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代青铜器所包含的宗教思想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锱铢浅见殊难自信,表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多强调盘龙城遗址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忽略了盘龙城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新的微量元素分组方法来对盘龙城和郑州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并从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以及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几个方面着手对盘龙城和郑州商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在以上诸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盘龙城遗址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与郑州商城青铜器相同,另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则不见于郑州商城。此外盘龙城一些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均表现出自身特点。由此推测盘龙城出土的一部分铜器可能来源于自身独立的青铜器生产体系。此外盘龙城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类型和使用上也与郑州商城存在差别。盘龙城遗址虽主体因素属商文化,但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梁彦民 《文博》2002,(2):17-21
本文所谈的“直棱纹”,是指装饰在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种几何形图案,这种图案具备以下三种特征:一是竖条的,不论是宽条纹还是细条纹;二是成组的,即这些竖条成组排列;三是线条有明显的两端,即是一种线段。这种纹饰在商末至西周的青铜器上装饰比较普遍,但由于图案单调、变化规律不明显而为人所忽视,研究上几乎是空白。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出土实物的观察和做模拟实验的发现,笔者认为,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技术伴随其范铸分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它也引起铭文技术随之变化。商周青铜器纹饰技术具体的发展脉络为:夏代青铜器制模、制范技术不规范,纹饰技术处于摸索阶段。商早期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已具成熟的工艺设计思想,在素范面压塑纹饰的"纹饰压塑技术"出现;商中期青铜器纹饰技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出现了"纹饰堆塑技术",且与"纹饰压塑技术"兼容并用;商晚期青铜器纹饰技术达到顶峰。西周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无明显进步,纹饰制作技术显示退化趋势;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范铸工艺分型增多,纹饰技术发生改革,发明了单元纹饰范拚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