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晶体管厂从事了9年的技术工作。1976年10月.我调入武汉市科委下属的位于原武汉展览馆西一楼办公的“武汉市科技交流站”,从事技术推广交流工作,这个调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2012,(2):2-F0002,F0003
<正>2011年12月6日,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肇庆召开。这是广东省第一次以地方志信息化为主题召开的全省工作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广东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地方  相似文献   

3.
1953年秋,当时我7岁,随父母从日本回到祖国.父母带着满腔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被分配到武汉工作,我就读于武汉市实验小学.我初中毕业后经市侨办介绍进入父母单位工作,当时父母单位非常关心培养我,由组织出学费送我上了业校(市二业中学).  相似文献   

4.
初入科技情报队伍 我是1978年7月调入武汉市科技情报处调研室的.在此之前,曾长期在电子工业系统机关和工厂工作,1976年年初借调到武汉市革新改造挖潜指挥部搞微波能、太阳能等能源新技术推广.在那里,我同情报处的卓香枨、廖翠兰、孙维元等同志有接触,所以,当时任市科委副主任的吴官正安排我到科技情报处工作时,我是非常高兴能当...  相似文献   

5.
1953年春节。毛主席视察武汉的时候.我在汉口交易街任街长。2月19日上午8时,毛主席要秘书打电话通知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代市长王任重,请他找一位街长去谈谈街道工作。王任重立即派人到汉口交易街(后来并入了大智街)找到我。带我去见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1986年,我在武汉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任副主任兼《武汉文史资料》副主编。当年5月,我和主编萧志华一同到北京采访。5月29日,我们来到全国政协拜访了著名起义将领,因写了《我这三十年》而名噪一时的沈醉先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创新也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动力。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正确途径,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因此,只有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档案工作的目的。本文从树立档案信息观、培养信息人才、丰富信息资源及改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究"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来促进档案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接受新的任务 1973年4月初,我从鄂南的武汉市蒲圻(今赤壁市)赵李桥“五七”干校调到武汉市委组织部工作。1975年5月末,我又从市委组织部调到武汉市政协秘书处任职。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2002,(3):58-58
武汉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2年3月20日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武汉市新一届地方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续修《武汉市志(1980~2000年)》编纂委员会同时成立。编委会由市长周济任主任,市委副书记殷增涛、副市长段轮一任副主任。本届编委会与上届编委会相比,总人数减少了,但增加了专家学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湖北黄冈是我母亲出生之地,也是故乡。我虽去过武汉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到黄冈去过。母亲的故乡现已改为武汉市新洲区,听说是1951年由黄冈县析出,置新洲县,1983年划归武汉市,不过在我家里继续按母亲的叫法。2002年秋,有机会回国,便安排好了,和妹妹为伴,去湖北黄冈故乡走一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们也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讨论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创新改进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也随之改变,因此档案管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也成了我国档案事业的一个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现如今档案管理的实际特点,探讨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档案的优势和重要性。二、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志社会进步档案管理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档案管理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学校、企业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档案管理。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引入到各行各业,就可以使档  相似文献   

13.
<正>我在档案馆工作了20多年,2002年被调到史志办。从档案馆到史志办,我实现了由档案管理者到利用者角色的转换,也使我第一次从利用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档案管理工作。在两年的档案利用中我感到,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现将我的几点感受书于此,与档案界的新、老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革”前,我是武汉市江岸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其中1963年-1966年上半年,我被借调到湖北省委四清工作队工作)。1967年“一月风暴”后被打倒,成了“走资派”和“三反分子”,不久即去了区“斗、批、改”大队。1970年3月底,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到大队先遣组(也可以说是江岸区“五七”干校先遣组)前往汉南农场参加筹建江岸区“五七”干校。从这以后,到1976年末回武汉市机关重新分配工作,我在江岸区“五七”干校呆了六年多时间。其间分别做过炊事员、搬运工、采购员、生产员、保管员和校长。那段特殊的岁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当年我们这些被…  相似文献   

15.
1966年5月或6月的一天,天气已有一些炎热.但还不是热得那么厉害,当时我正在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上班后不久,接到武汉市文管会蓝慰同志的一个电话,说黎元洪的墓已被红卫兵炸开了,请省博物馆派人去清理。当时武汉市没有博物馆,没有考古所,也没有搞考古的专业人员,文管会仅蓝慰先生一人分管文物工作,他虽然是考古行家,但毕竟只有一人。  相似文献   

16.
余澄宇 《羊城今古》2006,(4):10-11,20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信息化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和进步,新技术与新工艺层出不穷,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目前地籍管理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地籍管理是我国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特别基础的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土地的使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好与利用好土地资源,需要不断进行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首先阐述了地籍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关键性与作用,接着研究和分析了地籍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其在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信息化在当前地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加强科研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黑龙江史志》2011,(12):49-50
管理好利用好人事档案,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开发人力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档案也逐渐由纸质形式被机读形式所代替。把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使得机读形式的人事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看来,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78年5月至1981年4月,我在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工作,担任县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时值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时期。我同县委其他领导及全县干部群众一道。积极投入到武昌县的农业改革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