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珍珠和她的《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她以描写中国人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把镇江称为自己的故乡,她把中文称为自己的第一语言。她说她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斯诺、史沫特莱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她曾六次访问中国,几乎每次都是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来到中国。在她72岁那一年来中国后,她决定定居中国。1970年,她逝世后,被以最高荣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46年6月,斯特朗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1892──1973)本名波尔·赛登斯区克·布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是她父亲为她起的中国名字。她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十个月后,便随当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中国镇江。从此,她与中国人朝夕相处,自幼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她在中国完成了小学、中学教育,回美国完成了大学教育后,又回到中国。1922年到南京大学任教。直到1935年才离开中国。 赛珍珠是从写作中国题材的小说开始她的文学生涯的。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获1932年普利策奖,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 赛珍珠回到美国后,一直从事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并致力于中美两国 人民友好的工作。美国麦卡锡主义时期,因她对中国的友好,一受到麦卡锡主义者的攻击。1949年,我党秘密党员王莹、谢和言不赓受命赴美国做抗日宣传及统战工作,被美国政府无理逮捕,赛珍珠四处奔走营救,最终使他们获释回国。 1972年,尼克松曾有意聘请她为访华团成员,但她执意要以民间的形式访问中国,便向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申请签证。但是,她的申请因历史的原因未予获准。这使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刺激,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1973年3月 6日逝世。临终之前,  相似文献   

4.
张静 《文史天地》2007,(10):18-19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传奇的一生,值得一读.她生逢乱世,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不幸成为孤儿,但她又是幸运的,被好心人收养,留学美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位原本普通的中国女子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她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她在美国成长,有人说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酷似美国人",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  相似文献   

5.
她获得世界最大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ColorMeBeautiful)色彩咨询公司色彩顾问资格,成为其全球2000多名专业顾问中惟一的华人顾问;她在中国建立起了第一家色彩咨询机构,标志着中国色彩咨询业的建立,填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项空白,创造了中国在色彩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她所创建的品牌被编入《中国MBA经典案例》教材。她是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特聘教授,也是北京奥运进程中城市色彩改造专家组成员。她的个人才华及所创立的事业对中国的贡献和影响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和肯定--她就是被誉为"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的于西蔓。  相似文献   

6.
沈飞德 《百年潮》2002,(5):26-31
宋庆龄的后半生把全部的心血和感情献给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她把儿童视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尽管她没有亲生骨肉,但她把祖国千千万万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女.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1892──1973),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美国弗吉尼亚希尔斯伯罗镇人。在双语环境中长大,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女作家,所撰小说《大地》以“对中国的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使她成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于襁褓之中被双亲带到中国,之后近40年,都在中国生活。晚年,她虽然未能“重新看中国”,但赛珍珠和她的著述被誉为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 赛珍珠与中国深厚的渊源与她的家庭出身密切相关。她的父母均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父亲阿伯萨隆是个“头脑简单的宗教狂”,坚…  相似文献   

8.
文健  石云 《神州民俗》2003,(9):70-73
一位绝境逢生的日本女兵,在中国人的宽容和关爱下留在了中国,并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她在中国成家育女,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幸福地生活在这方热土上。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她多次应邀赴日本探亲,亲人多次挽留仍然回到了中国,继续在她生活的地方发挥着余热……  相似文献   

9.
王乐然 《环球人物》2012,(30):76-77
他跑过龙套,卖过锅贴,当过翻译,现在四处表演脱口秀"世界各国的老外你们都听着,一旦你娶了一个中国太太,就等于娶了她全家,不到半年,她爹,她妈,她二姐,她二姐的孩子就排着队全来了……中国人管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似文献   

10.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31-31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生活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与她的中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在中国长大并生活工作了40多年,她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她撰写了107部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其中的长篇小说《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直把中国与西方的民间文化交流当做自己的崇高使命,深厚的中国情结伴随了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宋庆龄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尚明轩宋庆龄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从少女时代发表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的《现代中国妇女》一文之后,研究妇女问题和进行妇女运动,就成为她一生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毕生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并为之呕心沥血,为中国妇女运动史谱写出...  相似文献   

13.
正匈牙利姑娘纳特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经常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探望父母。每次回去,她都想买些西欧生产的"洋气"礼物送给他们。可是她发现,妈妈越来越不稀罕她带回去的"欧洲制造"了。纳特丽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妈妈现在只去布达佩斯的中国商贸城买衣服,身上从里到外都是中国服装。她说,中国衣服鞋帽款  相似文献   

14.
81岁的艺术大师常香玉最近去世,但她的德艺双馨,她的善良的心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以自己的义演给中国解放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而在和平年代,她为中国民众所做的一切,也足以使人铭记……  相似文献   

15.
陈必娣英文名叫Betty Chandler。她生长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大学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从此定居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而今,陈必娣的中国丈夫早已去世,其子女均定居美国,80余岁的她却依然独守中国,作为外国专家局英语专家和科学出版社的英语编审,陈必娣仍再为我国的外文出版事业尽力工作,从而受到同行的赞誉,每到逢年过节,她常与其他外国专家们一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看望。她还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俄籍华人任晶晔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平民”,然而她和她的父母、丈夫,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也遭遇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当她进入80高龄的耄耋之年时,却在中国喜逢“迟到的爱”,她与中国广西中医学院药理学教授赵一,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任晶晔一家的故事十分曲折和感人。  相似文献   

17.
度过政权危机,挺过军事政变危险,菲律宾“美女总统”阿罗约还在奋斗。两次因劳累过度而病倒的她,收拾好行装,准备到中国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行前,她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并高兴地翻阅了报道她的《环球人物》杂志。  相似文献   

18.
她,是内敛的,也是张扬的;她,是雍容的,也是灵动的;她,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也是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她穿越时空隧道从300年前走来,带着皇城里的奢华与精致,步入十里洋场的纸醉与金迷,迈过战争年代的动荡与阴霾,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风华依旧。她就是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为您守候的记忆——旗袍。让我们穿梭在中国旗袍馆场景式的展陈环境中,开始一段民国旗袍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9.
一个叫夏华斯的耶鲁女孩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她见了44个家庭,但无一成功。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了中国,养母玛格丽特读懂了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矿工的女儿。晚年因贫病交加 ,于 1 95 0年 5月 6日病逝英国牛津 ,但她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史沫特莱极为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 ,她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 1 92 8年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 ,她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到过武汉 ,为该报工作到 1 933年。 1 938年至 1 941年间 ,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来到中国。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