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21,40(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收入分配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税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优化再分配调节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2.
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据的比例太高,老百姓占的比重太低了  相似文献   

3.
袁金霞 《攀登》2007,26(5):64-66
我国国民收入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对国家政治的安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分配的公平性愈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既有政策性的合理因素,又有制度性、体制性等因素;政府应加强调节和治理力度,加强社会的再分配调节,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我国为执行各种社会职能,凭借政权力量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国家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即体现着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是分配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扩大以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然而在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财政分配,还有价格分配、工资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等分配范畴,它们与财政分配一起,形成了整个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体系,在这其中财政分配发挥着总枢纽的作用,在分配环节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从我国财政分配的数量看,国民收入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通过财政进行的分配。社会总产品创造出来后,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了其价值,它包括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  相似文献   

5.
董育红  李广泳 《攀登》2014,(1):84-88
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这一点自20世纪90年代就被官方和学者们意识到,但是国内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时至今日仍未好转.基于此,本文从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支出视角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为何不足做一个逻辑分析.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不但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且,限制了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使得城市化滞后,结果产生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支出又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其在弥补二元经济结构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滑.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4,(1)
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这一点自20世纪90年代就被官方和学者们意识到,但是国内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时至今日仍未好转。基于此,本文从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支出视角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为何不足做一个逻辑分析。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不但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且,限制了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使得城市化滞后,结果产生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支出又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其在弥补二元经济结构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滑。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把经济规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十七大报告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有六个新提法: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体现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注重协调、调控和规划,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中宏观调控的新特点;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目标的新阶段;关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现了收入分配领域在发展变革中的新动向;在过去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同时增加了"信息化",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体现了生产力与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土开发联系起来,首次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及调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 《沧桑》2010,(6):75-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要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一些建议使贫富差距问题得以改善,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9.
一、“十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一)苏联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苏联经济在“五·五”计划期间达到了高峰,创造了国民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的记录。但从这时开始,二十多年来,其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八·五”计划期间,其国民收入勉强稍有回升,但旋即下降。从“九·五”计划起,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苏联当局从“九·五”计划起,就开始压低计划指标,以期超额完成,但“九·五”、“十·五”计划期间,连这种已经压低了的指标,也都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正>现实中,收入倍增还看不到明显迹象,倒是支出倍增的趋势已经明显得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人们经常提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及其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很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的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加大。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原因包括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产业结构、改革进程、科技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条件等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高度“,模糊”城乡界限,进行一体化发展;重新定位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特补办法;要以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荣燕 《攀登》2007,26(2):74-76
社会保障作为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与收入公平分配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在实践中,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与收入公平分配又存在负相关。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强化社会保障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弱化社会保障在实践中存在的与收入公平分配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城乡关系和特有的城乡发展路径,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运用,对于深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用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对其他国家的问题进行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我国"三农"问题总的情况是农业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很严重,主要根源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乡镇现有的政权体制包括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宋雅萍 《神州》2013,(33):296-296
社会财富要以劳动工资作为依据来进行初次分配,同时劳动力成本与供求关系也通过劳动工资来反映,因此,劳动工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如何有效统计劳动工资,在现阶段越发引起重视,也是目前统计的重点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劳动工资统计的现状,并提出了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曼 《神州》2014,(3):24-2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业旅游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农业旅游在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理论是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状态、企业经营状态以及经济思潮等因素的变化,日美两国先后开始对国内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涉及企业所有制、企业雇用制度等方面。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有不同的特点,并在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国际地位、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有不同的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理论是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状态、企业经营状态以及经济思潮等因素的变化,日美两国先后开始对国内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涉及企业所有制、企业雇用制度等方面.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有不同的特点,并在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国际地位、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有不同的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城乡分割体制逐渐被打破,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放宽了城镇对农民的户籍限制,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吴柏军  孙丽红  陈攀宇 《神州》2013,(17):257-257
本文以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该计划提出的背景,实现收入倍增的途径和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倍增的意义,浅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工资制度随着我国工资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收入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